聚焦批注 关注阅读——大司巷小学四年级语文组合教研之“卷入式”教研活动小记

ruby🌸

<p>  “卷入式”教研,是以全员参与和主题引领为特征,以由上而下的统筹与由下而上的研磨为线索,以提升师生整体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深入的教研方式。为了响应市教研室“卷入式”教研活动,提升我校语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学校教导处精心策划下,四年级组以“主题卷入+组合卷入+分享卷入”的形式,将教研组成员全员卷入、全程卷入。</p> 主题卷入 <p>  为了让教研更有价值,四年级组选择了大家都不熟悉的阅读策略单元第六单元进行研讨。首先年级组召集全体成员进行单元整组教材解读,从篇章页、课后题到课堂作业本的研读,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的确立,层层深入,面面俱到。接着十位老师分头进行整组单元的教学设计,形成各自对单元的再理解。</p> 组合卷入 <p>  在大家对教研教材有了充分立体的解读后进入“组合卷入”。选定《牛和鹅》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作为研讨课课例,确定潘璐、陈林慧、吴艳老师分别执教,组里的其他老师分别与这三位老师进行组合,开展逐班试教至年级展示的跟踪式卷入教研。</p> 《牛和鹅》第一课时组合 <p>  《牛和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不怕牛却怕鹅,在金奎叔的引导下,作者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从而得到启示的故事。这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进行多角度批注并运用批注阅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p> <p>  潘璐老师和李群益、金晓红老师主要卷入《牛和鹅》第一课时。他们结合课后练习题提示和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文本提供的批注的例子学习,了解批注的基本方法以及批注的位置。初识批注,勾联旧文,引导孩子们交流体会批注,可从有疑问的地方批注并关联,找值得思考的地方批注。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更想要接近批注,了解批注并应用批注进行阅读。在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在书上画问号,有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会标上小圆圈或画波浪线,这种圈点勾画叫符号批注。进而明确本课学习的是另一种批注方法,可称之为文字批注。在刚学完的《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也有遇到过类似的批注。批注,即是读书的方法,更是让学习迈向深度的必由之路。</p> 《牛和鹅》第二课时组合 <p>  陈林慧老师和陈美芳、孙丽君老师主要卷入《牛和鹅》第二课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老师们将教学着力点放在让孩子们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这些方面的描写来感受“我”看见鹅和被鹅袭击时害怕的心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批注。上课刚开始通过课文内容、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引导孩子们做批注。感情朗读感受画面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就是批注。</p><p> 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与课后习题展开教学,层层递进,结合课文中的示范批注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什么是批注,如何写批注,为本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展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批注后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尝试作批注,学与用相结合,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p>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组合 <p>  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贴近学生生活,且耐人寻味。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提示、课后习题及学生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理解“窝囊、豁虎跳、砸锅、半晌”等词语的意思。2.借助批注进行阅读,结合文中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言,了解“我”上台演出时的心情及原因,初步感受“我”的“窝囊”。</p> <p>  吴艳老师和朱应俐、赵美宣、徐雀凤老师主要卷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根据本课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是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单元提问策略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第一次批注。在读文时,结合描写 “我”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在有体会的地方作第二次批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体会演出时“我”的紧张心情。在批注交流后,进行第三次批注,深入文本,真正进行探究式学习。</p> <p>  一次讨论就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试教就是一次思考的实践,正因为有一次次研讨、磨炼才有了年级课堂展示的精彩。</p> 分享卷入 <p>  精彩的课堂之后是刺激的卷入式分享。把教研组的老师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每个小组围绕“欣赏、疑惑、建议”三个关键词讨论,每位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小组代表陈述报告,现场研讨气氛热烈。</p> <p>  教研之美,不止于行,更在于思。研讨过后对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整理提升,记录下来,发到群里共享反思。</p> <p>  卷入式教研让我们的步子更加一致,让我们的思索更加深入,让我们的学生收获更多。我们要让“卷入”成为常态,让集体的智慧熠熠生辉,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扎实的课堂。</p>

批注

卷入

教研

单元

老师

教学

牛和鹅

窝囊

课时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