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信惹来杀身祸

写手阿敏

<p>  元朝末年,政治日趋腐朽,从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至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短短的25年间,就换了八个皇帝,由于争夺帝位,蒙古贵族之间内战不断。帝位之争、贫富分化、财政困难、通货膨胀、腐败严重、天灾不断等诸多因素腐蚀着这个黄金家族。元统元年(1333年)京畿大雨,饥民达四十余万。二年江浙被灾,饥民多至五十九万,至元(后)三年(1337年),江浙又灾,饥民四十余万。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饥民遍野。在天灾人祸的迫害下,农民成群地离开土地,武装起义相继而起、逐鹿群雄。很多地方也应时出现了各色各样的民间武装。刚开始他们是为了保卫家乡、镇压起义,后来有的逐渐做大,割据一方,并得到朝廷的封赏和任命,成为一方大员。</p><p> 福建就出了一个枭雄陈友定(和陈友谅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哦),他虽然不及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那样的恢宏,但他安居福建一隅,也发展成为了一方大势力。陈友定,字安国,福清人。他祖上都是农民出身,自小便没有读过多少书,不过他为人沉勇,喜好游侠。身强力壮,且武艺高强。乡里百姓对他都很敬服。他算是地方的一大名人。他在一个姓罗的家里当佣工,娶了罗家的女儿。丈人爷给他钱,让他做买卖,结果他赔了本,就干脆投身到“明溪寨”里当一名忠于元朝的所谓“义兵”。 元顺帝至正中期,汀州府通判蔡公安到清流一带招募民兵,讨伐当地的起义军,陈友定积极前去应募。由于作战有功,被提拔为明溪乡的巡检(警官)。以后他一路立功、一路获提拔。至正十七年来又被任清流县的县尹(县长);次年升为汀州路总管。至正二十一年,陈友谅派手下邓克明来攻打福建,已经破了汀州(长汀)与延平(南平),开始围攻建宁(建瓯)。陈友定率兵击败了邓克明,收复这三处地方。元朝政府又升他为“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即知府,明史载)。</p><p> </p> <p class="ql-block">  陈友定占领了福建之地后,成了类似于李思齐等关中四将之类的一大军阀。他招募了很多的文学之士,跟随他们学习文史的同时,也把他们当作谋士。正二十二年(1362), 陈友定威逼平章燕只不花将各郡县仓库物资交友定,违者诛杀。二十五年(1365)索性出兵攻打各郡县,远近闻风者纷纷献城请降。只有主政漳州的罗良不服。</p><p class="ql-block"> 罗良,字彦温,号云峤,长汀大同乡罗坊村人,(?—1366年)。据清乾隆版《汀州府志》载:“罗良,长汀人,至正间,以平漳贼功授长汀尉,累功授光禄大夫,进封晋国公。”罗良的成长史其实和陈友定是十分相似的。元至正四年(1344)时,南胜(今平和县)畲族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率兵围攻漳州,守将搠思监战败,罗良闻讯当即变卖家产招募乡兵,然后跟随平章别不花迎战,在成功地镇压李志甫起义后,罗良擢任长汀县尉。后因不停地平定战乱和镇压起义,一步一步地提升为漳州主簿、南剑士翼千户、漳州新翼万户。至正十八年(1358)又升漳州总管。至正二十一年(1361),罗良升福建行省参知政事,次年升资政大夫,福建省右丞兼广东道宣尉司使都元帅。罗因屡立战功,忠于职守,深得元顺帝赞赏,授予光禄大夫兼内劝农防御使,并进封晋国公。此时的罗良,虽然名义上是福建省右丞,但是他仍然负责镇守漳州(右丞不是右丞相,而是行省参知政事下面的官。元朝的行省设有右左二丞,平章政事之下有右丞与左丞。)罗良长期镇守漳州,修建文庙,创建清章书院,重视育才养士,全力发展农业,定赋必均,课农必慎,奖励开垦土地;兴利除弊,建谯楼,迁驿舍,筑城浚池;邻县有逃荒至漳州者,加以救济安置;凡民间诉讼,均认真查核,着实解决;寓兵于农,入耕出战,食足兵强,军威大振。深受漳州人民赞誉。</p><p class="ql-block"> 罗良打仗靠的是两个绝招,一是喜欢用伏兵;二是他的士兵用的都是强弓,且箭头淬过毒药。所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至正十三年(1353)时,有贼寇康子政围攻副省城,官军不敢与之作战;帅宪两府连忙礼聘罗良相助;罗良就马上召集募一千人,连夜从海路进发直抵城下,先是与敌人奋战,冲开血路杀入城中,到半夜又令敢死队用绳子缒下城袭击贼营,过了几天,贼首发现了药箭,惊道:“原来是漳州罗万户军来了?”遂一呼而散去。</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陈友定吞并了福清路宣慰使陈端孙的地盘,又平定了兴化与泉州两路蒙古将帅的内哄,大有将整个福建八郡之地都纳入管辖范围的趋势。同时行事非常强硬霸道,凡是不服从自己的地方官员或者势力,他都是直接派兵诛杀,整个福建成了他的一言堂和后花园。 此次陈友定又要求各郡县将仓库所有物资上交给他,罗良非常不服气。因此他当即修书一封,言辞激烈地痛斥陈友定。他在信中写道:“郡县是朝廷的土地,官员是君主的臣子,仓是朝廷的外府;而你将郡县当作自己的家宅,使唤官员如同家仆,擅自使用钱粮,如果自己的私藏。你陈友定口口声声称要报国,实际上却有鹰扬跋扈之心。不知道足下想当唐朝的郭子仪,匡扶社稷,还是想当曹孟德,准备窃权篡位。”</p><p class="ql-block"> 友定收信后大怒,即刻发兵漳州,并扬言:“罗良如果早日投降,就让你终生享受荣华富贵;如不投降,必定将漳州斩尽杀绝,寸草不留。”罗良拒不投降,并积极备战,罗将配有强弓和毒箭的三千名弓箭手埋伏在江东地势险要的隘口,这支队伍在以往的伏击战中屡战屡胜,曾使交战军闻风丧胆。 罗良告诫他们:“不管其他任何地方出现敌情,你们都不要轻易离开这个有利的地形。 ”陈友定深知罗良擅长的埋伏战术,就利用夜暮掩护,以一千人兵力佯攻海沧要塞,扬言要占领海州城,随后趁着潮水一路进攻。 警报传到江东,千夫长张石古等违反罗良的诫令,擅自将弓箭部队全部调赴海沧,结果中了陈友定调虎离山之计。</p><p class="ql-block"> 陈友定主力部队趁虚顺利渡过柳营江,罗良率部队在马岐山狙击来敌,由于兵力悬殊而退入漳州郡城防守。 陈友定围城十几天不退,守城将士日夜不得休息,防御用的箭簇和石弹均耗尽,已动手拆房伐树制作防御武器,也仅够支撑三天时间。城中父老对罗良说:“江南道绝,天子万里,孤城无援,破在旦夕。 况国朝之事己去矣,元帅守此欲为谁耶?”罗良说: “天子命我守此土,当与此土共存亡。 岂可以畏死而贪生,舍义以从贼哉? ”罗良决不屈服,下命令死守城池。几年前,罗良手下有个百户长叫卢积的违反军纪,按军法处死,罗良知道他的儿子善征骁勇,就将之招入军中,派他负责北门防守。不想小卢在此关键时刻竟然借机泄愤,暗地里放敌兵入城。罗良闻讯,策马从总管府(今中山公园)直奔北门街(今大同路)迎战,在霞北书院(今市图书馆)一带与陈军遭遇,经过一阵惨烈撕杀,终因寡不敌众,罗良战死于北门街。罗良之弟罗三及一百馀名壮士同罗良一同阵亡。罗良长子罗安宾带领一队人马赶来救援,从人一见大势己去,各自择荒而逃,安宾五内俱焚,挥剑自刎。罗良继室陈氏听到罗良战死噩耗,即投入后花园鱼池匍匐而绝。</p><p class="ql-block"> 罗良一门忠勇不屈,就连陈友定也为之震撼,遂传令不得伤害罗氏后人,并安葬罗良(墓在西渡头乐仁铺,又名茶铺,今属芗城区天宝镇)。漳州民众对罗妻陈氏之死很悲伤,大家自发将陈氏安葬于绿江之滨,称为“烈妇冢”。此时为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元廷追封罗良为晋国公,该地百姓称为国公墓。这座元代古墓,约十几年前因拓建西迎宾路拆毁,元代罗良石雕像也失踪。当地民众于公路旁重建墓亭,亭中立新雕罗良石像。周边村社村民保持祭拜传统,罗良故乡的宗亲也定期前来祭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