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记梧州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工程(第2年)培训学习第三天

梁秋秋~

<p>  今天是我们梧州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学习的第三天,风雨过后的三亚湾露出她娇艳明媚的容颜。我们带着新的期待走进新的学习旅程。</p> <p>  上午,项目组请来了海南省“南海名家”韦和平老师来给我们做专题讲座。韦和平老师的“搭建平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工作室建设活动经验分享”的精彩讲座,使我们了解到“海南省韦和平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的建设,谈起名师工作室建设,韦老师如数家珍,其诸多做法具有启发性和可借鉴性,如介绍工作室项目的实施、工作室项目的成效以及工作室开展过程中的反思,并对工作室的建设活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我们今后开展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将大有裨益。</p> <p> 学员们专心聆听,认真学习。</p> <p>  韦和平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南省韦和平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的工作室文化。</p> <p>  最后,韦和平老师用线上教学案例——“生态调查类—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案例直播讲座来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p> <p> 认真学习的成员们满满的学习笔记</p> <p>  下午是各小组自主研修时间,成员们都在非常认真的做着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p> <p> 学员感悟</p><p> 韦和平老师《工作室建设活动经验分享》,令我获益颇多。对于工作室工作的开展,我的思路比较狭窄,只停留在开展课题研究和送教下乡活动。如何搭建一个平台,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让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韦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比如组织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沙龙,成员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在沙龙上各抒已见,真正实现了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给了我不少的开展工作启发:主持人应努力搭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明确目标,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优秀!</p><p> ——梧州一中廖凯怡</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今天聆听了韦和平老师工作室建设的经验分享,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最接地气的分享。韦老师的工作室建设伊始就从专家结构,引领作用,资源共享等角度全方位,颇具前瞻性地对工作室的成员构成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工作室活动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地域特色,学科特征,文化涵养等鲜明特点。受韦老师的经验启发,深切感受到工作室建设是一份饱含教育情怀,表达教育主张,彰显教学思考的教师成长之路,无论是主持人,还是专家引领者,还是工作室成员,都与工作室共同成长,彼此成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教科所孔颖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i style="color: rgb(1, 1, 1);"> 这几天的收获很大,不管是专家的讲座还是跟岗学习,都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们要去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引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如何开展课程建设,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思考中不断完善自我,引领名师工作室智慧地开展工作,在不断前行中收获专业发展的快乐和幸福。</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一一蒙山教研室廖代璇</i></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今天有幸聆听“海南名家”韦和平老师的《搭建平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专题讲座。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工作室的领航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推动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工作室为教师们搭建平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路并行,从而提升成员的专业。而根据需要去送教下乡,一对一的帮扶,使得帮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后反思,以及各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专题讲座,这种成员专业成长的沙龙活动更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这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培训,感谢韦老师的分享。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龙圩镇中心校 黎焕祯</span></p> <p>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梧州市首批30个“三名”工作室,就像一朵朵散落在桂东南大地上的苔花,小如米粒,却努力绽放,聚点成面,连面成景,为梧州教育争光添彩!</p><p><br></p><p><br></p> <p>  本美篇由第三小组成员集体创作</p><p>柯茂莲 孔颖婷 廖代璇 廖凯怡 林冬梅 林炳秀 李采芩 黎焕祯 梁秋梅 李伟成。</p>

工作室

老师

成长

成员

和平

共同

学习

建设

教师

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