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范仲淹的故事

大宁🌺

<p><br></p><p>🏆获美篇推荐佳作</p><p><br></p><p><br></p><p>“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被我们熟记。这句话是范仲淹写的。</p><p><br></p><p>提到范仲淹大家也都不陌生,他字希文,汉族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p><p><br></p><p>范仲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p><p><br></p><p>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从小心怀大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力;或者做一个医生,为百姓治病救命。</p><p><br></p><p>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p><p><br></p><p>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小官,见海水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自参加运土、夯土。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p><p><br></p><p>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当地人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p><p><br></p><p>几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对的事就批评,还主持改革,结果得罪了人,好几次被贬职排挤出京。</p><p><br></p><p>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做出了成绩。</p><p><br></p><p>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财产办了许多义庄、义田、义宅,救济穷人,还办了一些不收钱的学校,让没钱的穷人子弟上学,可他自己的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p><p><br></p><p>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他写了一篇叫《岳阳楼记》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p><br></p><p>这就是说,一个爱国爱民的人,要甘心情愿比别人先吃苦,比别人后享乐。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p> <p>范仲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就讲一讲关于范仲淹的小故事。</p><p><br></p><p>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死了,范仲淹的妈妈谢氏改嫁长山朱氏,身世十分坎坷,吃了很多的苦,经历了很多心酸。</p><p><br></p><p>所以她对儿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谢氏以孟母勉励自己,细心的教导自己的儿子,下定决心要让范仲淹成才。</p><p><br></p><p>母亲和继父把古代刻苦读书有所成的故事基本都给范仲淹讲了一个遍。</p><p><br></p><p>范仲淹自己心里十分清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严于律己,能吃苦耐劳,自强不息。</p> <p>范仲淹在寺庙读书的时候,家庭条件已经十分艰难,他对自己家庭的状况十分清楚。</p><p><br></p><p>每次离开家去寺庙上学的时候,他的母亲总劝他多带一些粮食,担心儿子吃不饱饿到累到自己,其次也担心儿子的饭不够吃会给寺院的师傅们增加负担。</p><p><br></p><p>但是每次仲淹都带的特别少。母亲劝他,他说道:放心母亲,我心里有数,一点也不少。</p> <p>刚到寺院的时候,范中淹把粮食交给厨房,让他们帮忙代为制作,伴随着钟声与寺院的和尚们一起吃饭。</p><p><br></p><p>但是范仲淹每天刻苦学习,经常听不到钟声,忘记吃饭,等想起来吃饭的时候,又过了吃饭的时间。</p><p><br></p><p>寺院的小和尚看到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便帮忙给他送饭,范仲淹因此觉得麻烦了别人心里很过意不去。</p> <p>为了自己读书方便且不麻烦别人,范仲淹开始自己做饭,他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量米添水煮粥。</p><p><br></p><p>他一边煮粥一边读书,一般粥煮好的时候已经子夜了,他便去睡觉。</p><p><br></p><p>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粥已经完全凉透了,凝固在一起。然后范仲淹便拿刀切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p><p><br></p><p>这便是他一日的两餐,“划粥”就是这样得来的。</p><p><br></p><p>那么范仲淹怎么吃菜呢?他读书的寺院在大山之中,每天范仲淹去山洞读书的时候就顺带拽几颗野地里的野菜,在喝粥的时候放进去,就这样一顿佐餐就成了。</p> <p>齑指的就是野地里的韭菜、野蒜之类的, 划粥断齑的成语也是由此而来的,</p><p><br></p><p>范仲淹在寺庙读书的三年基本每一天都是这么清贫的度过的,</p><p><br></p><p>后来用这个词形容人读书刻苦努力。</p> <p>在范仲淹离开寺庙三十年后,寺庙发生了火灾,慧通大师派人找范仲淹帮忙,希望寺庙不要毁在自己的手中。</p><p><br></p><p>范仲淹热情的款待了来的人并问了寺庙的情况,但是却始终没有提到要帮忙修建寺庙的事情。</p><p><br></p><p>仲淹给了那个人两包茶叶还有一封修书。庙里的和尚听说范仲淹没有说要援助寺庙,都十分的愤怒。</p> <p>有一天,慧通大师看到信中提到当时范仲淹发现的那个金窖,</p><p><br></p><p>说这里的黄金一半用来修建寺院,一半用来救济僧人。大家对范仲淹这种不贪财的高尚品格十分敬佩。</p><p><br></p><p>这便是大家都熟知的词语“窖金苦读”的由来,在寺庙读书的三年对于范仲淹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p> <p>范仲淹一方面刻苦读书,努力向上,另一方面有着良好的品格和顽强的毅力,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p> <p>苏州的天平山,也称范坟山,范仲淹的曾、祖、父三世均葬于苏州的“天平山”,</p><p><br></p><p>万历年间,范仲淹的第17世孙范允临也追随先祖的足迹,弃官归苏,并将范氏庙祠修葺于天平山上。</p><p><br></p><p>如今走进天平山,放眼望去是一片绿,满山的青翠、摇摆的枝叶、如茵的草地……</p><p><br></p><p>本文图片大宁拍自苏州天平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