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畅的美篇

晓畅

<h3> 关于学生作文的几点思考</h3><h3> 曹连玉 国庆结束,迎来月考。带着对作文的喜爱,走进学生作文的百花园。欣赏之余,产生几点思考,记录于下: 一、审好题,拟好题,别在作文第一步就跌跤。 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半命题作文:《与‗‗‗‗相伴的日子》,题目浅显,适合全体学生。不难看出,空缺处,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既可以写具体的人与物,还可以写抽象的人与物。补充人或物都行,但并非所有的人或物都行。与同学相伴可以,与太阳相伴就不好。填充抽象的事物可以,但也并非所有抽象事物都合适,如与困难相伴可以,而与困难的日子相伴就不妥。所以拟题时,需要斟酌斟酌,选择一个更合适更好驾驭的题目来写。如果是作文高手,可以独具匠心,以新奇致胜;如果作文水平本来就不高,就不要苦思冥想与众不同的题目了,否则弄巧成拙,贻人笑柄,徒增笑料,难得高分。 看作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目。由学生补充的题目,就能看出作文水平的高低。如《与奶奶(或爷爷、老师、同学、朋友、小狗、小猫、名著、爱、坚强等等)相伴的日子》,都很朴素,都是有故事的题目,就很好。所写人与物均具体可感,亲身经历,一经回忆,相伴的故事便会跃出脑海。而那些大而空的题目,就令人费脑筋了。例如:与伟人、与飞灰、与天空、与地球、与美丽、与道德、与文化、与社会、与狂吠等相伴的日子。这些拟题看似高深,标新立异,实则不会审题,不懂作文的真谛。所以,我们教给学生作文时,应注意这一点,先拟出一个恰当而又亲切的题目,别在作文第一步就跌跤。另外,我们还得嘱咐学生拟题要简洁,例如印象中最长的一个题目是:《与我们班最善良的一个同学相伴的日子》,太啰嗦。文中的同学姓张,不如直接写成《与张同学相伴的日子》。看到这个啰嗦的题目,老师会忍俊不禁,印象中先给他减去二分。题好一半文,填充题目马虎不得。 二、通过审题,确定文体及篇章结构。 本次作文的题目《与‗‗‗‗相伴的日子》,适宜写记叙文,所以,文章应以叙为主。在内容上,应考虑好,此题目是让我们写已经经历过的事情,理应表达出感受与体验,文章应该叙议结合。所以,第一部分最好是运用几句较为优美或深刻的话做引子,引出下文“相伴的日子”的具体事例;第二部分,主体叙事,写好相伴的日子里发生的事情;第三部分,画龙点睛,表达感受与体验。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这样的构思。当然,第一部分可以有千万种开头的方式,但,第三部分不应缺失。凡是结尾能够写出抒情议论的话的作文,均算审题好的作文。凡是没有抒情议论,都酌情减了分。此部分内容是点睛之处,揭示主旨,卒章显志,而又促成结构的完整,使之浑然一体,和谐圆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学生运用了余光中诗歌《乡愁》的结构法,其中写到了:“幼小时候读书……,小学时候读书……而现在读书……”能够学以致用,非常好。这种结构也是得分的一个亮点。通过审题,确定文体及结构。这一点很重要,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三、好作文应有感人的故事。 看了几篇空洞抒情的优美散文后,我突然想到:真正好的文章,并不是那些具有华丽辞藻的文章,而是有着具体感人事迹的作品。于是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文学经典,其中并不见多少佳词妙句,均以起伏跌宕而又深刻隽永的故事拨动读者的心灵。所以,每当看到有故事的文章,我总是多欣赏一点时间。印象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与奶奶相伴的日子,记叙了奶奶如何为他做槐花糕的故事。故事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我给了他较高的分数。而,当看到华美炫烂的文章时我也细看一下,看完之后,心中惋惜这孩子走错了路。因为他走进了花园,只看到了花,没有见到赫然伫立枝头的果实。文章华而不实,空洞无物,没有深刻的主题。因此,也就舍不得给他们高分了。由此,我想到了以后的作文教学,教学中应当多讲解经典作品的感人魅力所在,让学生读写结合,将经典作品写作中的艺术手法一一尝试,写好故事,让故事去打动读者。而且我们要再三仿写,巩固技法,形成能力。 四、共鸣的事情,让人容易接受;流畅的语言,让人喜闻乐见。 这一点,也是某些作文得分高的一个原因,请听下面的一段文字:夜语无声,繁重的学习使我喘不过气来,多么想拥有片刻的宁静。这晚,我又淘气地钻进你的怀里,我们的床头话好像无休无尽,我总爱给你讲班上的见闻,你也从未厌烦过。但你总爱把话题往学习上扯,这一次,我恼了:“哎呀!你烦不烦嘛!总这样说.”话脱口而出,母亲立即止住了声息。顿时,空气似乎冻结了,万籁无声,沉寂如魔鬼,令我恐慌,我有些后悔,但我没有道歉的勇气。我们没有了话语……这一夜为何如此漫长?这一夜为何如此静谧,静得我只听见心跳的旋律,只听见泪水打破冻结空气的颤音,只听见泪滴落在冰冷的地板上并绽放出一朵朵晶莹的泪花…… 这是很多家庭里发生过的事情,真实、典型。父母总爱谈学习的事情,而子女却很反感,所以容易产生矛盾。类似的事情,可以让读者,即使是老师,也会产生共鸣。又用连贯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达出来,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很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会得到较为高点的分数。若要达到这第四点的高度,今后应当多多关注生活,体味生活,为日后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锤炼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五、拓宽思路,深化主题。 首先说,拓宽思路这一想法,主要讲给作文水平稍差点的同学。如何拓宽思路呢?就以《与‗‗‗‗相伴的日子》这个作文题为例来谈,假如我们写人,你可以多写几个人,如与家人相伴,你可以写写与每个人相伴而发生的事情及感受;假如你写物,也可以多写几个物,如与猫相伴的日子,你可以写上两只猫,甚至三只猫,依次记叙与每只猫相伴的日子里发生的故事。因为题目没有限制,你多写几个人或几个物,就可以扩展文章的篇幅了,最起码不至于连六百字也写不了了。这样的写法,虽有凑字数之嫌,但也更可以看出一个人思维的广度。 再说说深化主题,这一点讲给全体同学。我们都学过余光中的《乡愁》,如果没有最后一节诗,主题只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这只是一般的大众的乡愁诗,任何人都可以张嘴吟出。而有了最后一节诗,主题陡然升华,由一般的乡愁升华为特殊的乡愁,即国家之愁,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渴盼。这就非同寻常了,须知,表达乡愁的现代诗数以万计,余光中的《乡愁》一枝独秀于课本,与其深刻的主题密不可分,而且又是代的呼唤(因为党和政府也想早日实现两岸统一)。说到这里,我想再加一句,作文既要深化主题,又要具有时代特点。我们顺着上边的题目《与猫相伴的日子》来说,大家可能看过郑振铎先生的《猫》。他写了三只,每只猫的命运都不同。当然,作者通过猫的不同命运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它发出了内心的呐喊。他希望社会上不要再存在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要同情弱小、保护弱小,与弱小和平相处。这个主题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用在当今社会就不恰当了,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和谐的美好社会中。所以,我们写的时候就不能按照他的思路来写了,我们写的时候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也写三只猫,写他们幸福的命运。不仅写三只猫与自己及家人的关系,捎带写上其他人对猫的态度,让三只猫快乐自由的幸福地活着,自己及家人也因猫的存在而快乐。这样写,就比只写自己与猫相伴丰富得多了,主题也深刻多了。我们这样写,表达的主题就不仅是写出自己的愉快感受了,也写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从而也赞美了我们和谐温馨的美好社会。本次月考作文中,几乎所有写与动物相伴的作文,都是自己与动物相伴的生活,没有第三者人或物,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对主题的深化。今后,我们当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思路开阔,主题深化,耐人品味。 六、作文不能抄袭。 我们应当告诉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作文,千万别抄袭,别抄作文选上的,别抄网络上的,更别抄试题中的阅读材料,因为剽窃是违法,阅卷老师会给零分,劳而无功,徒费笔墨。自己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写多写少,总会得到一定的分数,比一分不得要强得多。这次考场作文,有抄袭现象,虽不严重,但必须予以警示,否则,不但难以杜绝此类现象,可能还会诞生一些“耍小聪明者”,以至于后期学习就更不努力了。 七、书写之美需要学生认识、欣赏、热爱并追求. 本次作文书写,总体上较乱,可能与放假玩乐时间之长有关。看作文时,突然想到了大家长谈的“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也想到了如今这个年代的孩子们常常自诩为“帅哥靓姐”等话。于是,心生疑问:这些自信满满而自律性较差的孩子,如何才能写出帅而靓的好字呢?事关对美的欣赏、追求及创造。想到这问题,便感到,我们语文老师真是任重而道远! 今后的教学中,当尽全力唤醒一些学生的爱美之心,尽全力展示书写之美,启发他们以痴迷的态度来练字,来学习,两耳不闻其他事,一心只练健美字。让他们真心的,全心的陶醉于书写之美中,教他们知之、好之、乐之,从而自觉地去创造美的书写。 以上是我批阅作文时涌起的感想,水平有限,难免疏漏,切望各位同仁指导。 曹连玉</h3><h3> 2020、10、12下午 </h3><h3><br></h3>

作文

相伴

题目

乡愁

日子

主题

我们

学生

故事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