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遵义•忠庄大队知青纪事)

多棱镜

<p>  序 言</p><p> </p><p> 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作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语,成为指引成千上万有文化的年轻人奔赴农村、边疆的强大精神动力。</p><p>  1955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团中央考察苏联共青团组织城市青年远征垦荒后递交的一份《报告》,从而拉开了组织青年开垦荒地的序幕,众多城市组织的青年垦荒队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到农村、到边疆的先头部队。</p> <p>  1957年4月,刘少奇副主席在南下考察之后指出:“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就全国说来,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p> <p>  中共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第一次把知青下乡上山作为单独条款列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其第39条写道:“从1956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5年或者7年内,解决城市中的失业问题,使现有的城市失业人员都有获得就业的机会。除了在城市能够就业的以外,他们的就业途径是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参加农、林、牧、副、渔各种生产事业和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当时在解决城市失业人员问题上,亦把组织青年“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作为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p> <p>  1962年下半年,国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青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拉开了城镇知青上山下乡的序幕。1963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会上说,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的建议,我赞成。他着重指出,动员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城乡结合、移风易俗的一件大事。</p> <p>  邓小平总书记在1964年1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安置城市知青下乡,要以插队为主,这是一件长期的大事。 </p><p> 196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大批城市知青下乡上山,使他们通过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锻炼,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可靠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在涉及知青的专门文件中第一次把上山下乡与培养接班人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足显其立意深远。</p> <p>图:忠庄公社知青宣传队合影</p><p>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以后,中国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知青上山下乡高潮。除了前述经济社会的动因与背景以外,这一高潮从一开始就与“文革”运动及其期间的特殊背景密不可分。</p><p> 在“文革”初期,知青上山下乡尽管受到了很大冲击,甚至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氛围中要“坚决砸烂”“推倒重来”,但是,从一开始,从上到下都没有动摇过坚持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方向。</p> <p>图:知青当年在忠庄公社大门前演出,其中前左黎敏华,前右为詹国燕</p><p> 从1967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2月发出《关于处理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到7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10月中央再次发出《紧急通知》,都毫无例外地强调继续坚持知青上山下乡。可以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是“文革”初期就被保存并肯定下来的少有的“文革”前就制定实施的大政策之一。</p> <p>图:知青当年在忠庄公社大门前演出</p><p> </p> <p>图:当年忠庄大队知青演出</p> <p>图:欢送知青战友当兵</p> <p>图:钱桂英(右起第二位)丶赵绿化(右起第一位)</p><p> “文革”十年动荡,使得大多数工商企业不能正常运转,自1966年6月决定高校招生推迟半年进行且年底又决定取消考试以后,大学停止招生已两年有余,不少中小学校继续停课“闹革命”,既不能升学又不能就业的“老三届”中学毕业生达400多万人。及时解决这一大批因“文革”运动和政策骤变而没能升学、就业的城镇青年学生的出路问题,这已成为社会和人民之忧,成为党和国家刻不容缓解决的重大问题,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中小学”。从当时独特的背景,决定大规模地动员组织城镇知青上山下乡到农村、到边疆,已迫在眉睫、势不可挡。</p> <p>图:赵绿化(中)丶钱桂英(左)丶刘德萍(右)</p> <p>图:当年忠庄公社知青在桃溪河畔改河造田工地演出</p><p>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12月10日结束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顺应发展趋势,主动调整政策,及时改进,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安置知青回城就业的轨道上来。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持续20多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对于1972年年底以前下乡插队的老知青要优先安排,从1979年起,两年内基本解决。“少下多留”“定期收回”。</p> <p>图:钱桂英丶赵绿化</p><p> 知青问题实质是个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个经济问题。知青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不断推进并实施的,也与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其良好的外部条件紧密相联。</p> <p>图:描绘农村景色</p><p> 1965年8月,按照中央的部署,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编制了从1966年至1980年的15年上山下乡安置规划。从此时算起,一直到1980年9月中央明确提出“能够做到不下乡的,可以不下”,宣告上山下乡即将结束时为止,全国上山下乡推进实施的时间刚好15年。1973年7月国务院制定出《1973年到198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初步规划草案》,1978年12月中央决定在两年内优先解决1972年年底以前下乡知青回城安排的问题,这些时间接点都确定在1980年。</p> <p>图:忠庄知青给当地小孩理发</p><p> 从1966年至1980年, 15年全国实际下乡人数1776万人,其中包含有你丶有我丶有他,我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据初略统计,忠庄大队:永红养殖场1975年4月下乡43人,石龙知青点1974年10月下乡31人,后槽知青点1975年8月11人,沙湾、红光、红星、小河等插队知青74-76年17人。 </p> <p>  斗转星移,历史翻开新的篇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时代巳经划上句号,知青的故事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p><p> 如今,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劳作的地方大多已不复存在,唯一不变的是珍藏在我们心中永久的记忆,和当年结下的情缘。</p> <p>  人生有苦难,也有甘甜,我们经历的磨难,经受的考验,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支撑我们趟过沟沟坎坎。我们学会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面,变得宽容丶豁达,拉近了与农民丶农村的感情,遇困难不会患得患失,不再浮躁,坚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学会了忍耐,在逆境中生长,只要给一块土壤丶一汪水就能鲜活。</p><p> 饱尽沧桑之后,如今我们已年逾花甲,我们赶上了一个新时代,一个太平盛世。</p><p>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在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几十年风雨,弹指一挥间。苦难中我们结下深厚友谊,展望未来我们仍然豪迈,续写我们的幸福晚年。</p><p><br></p><p><br></p> <p>  继板山水库10年联谊会丶三阁公园20年联谊会丶巷口水库30年联谊会丶2014年绥阳观音崖联谊会之后,2020年10月19日忠庄大队知青联谊会在风景优美的水泊渡举行。</p> <p>活动核心区俯瞰</p> <p>高庄插队知青:杨晓林</p> <p>石龙知青:谢天卫</p> <p>永红猪场知青:阎颖群</p> <p>五星插队知青:田百鸣</p> <p>沙湾插队知青:刘蕴瑞</p> <p>马坎红峰农场知青:任庆光</p> <p>永红猪场知青:王兴娜</p> <p>永红猪场知青:张友英</p> <p>地质队知青:聶永南</p> <p>后槽知青:郑仁伟</p> <p>永红猪场知青:彭一武</p> <p>永红猪场知青:蔡国强</p> <p>土坝回乡青年:宋帮智</p> <p>后槽知青:王昆龙</p> <p>文革插队知青:周家智</p> <p>永红猪场知青:田阜泽</p> <p>永红猪场知青:寒红智</p><p><br></p> <p>场口插队知青:贾黔明</p> <p>永红猪场知青:徐秋华(右)</p> <p>文革插队知青:陈保利(辽宁锦州)</p> <p>地质队知青:林登珍</p> <p>地质队知青:邹湘蓉</p> <p>后槽知青:李广斌</p> <p>小河知青:王明秀</p> <p>地质队知青:邹敏</p> <p>后槽知青:唐昌谊</p> <p>沙湾插队知青:甘仁川</p> <p>石龙知青:黎志军</p> <p>石龙知青:徐文贵</p> <p>石龙知青:张春元</p> <p>石龙知青:付支礼</p> <p>永红猪场知青:周永忠</p> <p>永红猪场知青:谢昌龙</p> <p>永红猪场知青:蔡章荣</p> <p>后槽知青:丁利龙</p> <p>石龙知青:徐润喜</p> <p>石龙知青:王昆林(左)丶 王维祥(右)</p> <p>石龙知青:吴月强(右)</p> <p>永红猪场知青:叶成合</p> <p>文革插队知青:赵绿化</p> <p>永红猪场知青:赵宪桐</p> <p>沙湾插队知青:刘秋江(右)</p> <p>文革插队知青:孔意坚(左)</p> <p>场口知青:蔡国建(中)</p> <p>右起第二位是文革插队知青:李金康</p> <p>永红猪场知青:尹燕</p> <p>永红猪场知青:李清菊</p> <p>永红猪场知青:刘建英</p> <p>永红猪场知青:李秀莲</p> <p>永红猪场知青:王凤鸣</p> <p>石龙知青:黎敏华</p> <p>永红猪场知青:詹国燕</p> <p>石龙知青:吕容义</p> <p>蔡国建主持大会</p> <p>宋帮智发表热情扬溢的讲话</p> <p>知青代表彭一五发言</p> <p>组委会合唱《我们这一辈子》</p> <p>蔡国强演奏萨克斯</p> <p>宋帮智演唱《一壶老酒》</p> <p>舞蹈《山沟沟》</p> <p>萨克斯伴《鸿雁》</p> <p>中奖的惊喜!</p> <p>兑奖的喜悦。</p> <p>胡芦丝演奏</p> <p>继续兑奖</p> <p>舞蹈《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p> <p>中几等奖?</p> <p>独唱《少年壮志不言愁》</p> <p>独唱《草原夜色美》</p> <p>独唱《呼伦贝尔大草原》</p> <p>诗朗诵</p> <p>女生小合唱</p> <p>燕式下水,身体倍棒!</p> <p>举杯欢庆</p> <p>  特别鸣谢:</p><p> 2020年水泊渡联谊活动筹备组人员:蔡国建丶宋帮志丶彭一五丶王凤鸣丶黎敏华</p><p> 提供车辆人员以及为本次活动提供帮助的人员</p><p> 二O二O年十月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