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的养殖现状

美友18628581

<p>近几年,加州鲈鱼的养殖面积在稳步地增加,主要的养殖面积在广东,随着消费经济的拉动,不少省份都在开始养殖加州鲈鱼。随着产业变迁与消费升级,加州鲈迅速走红,被业界称为“第五大家鱼”。</p> <p>⒈基本信息</p><p>加州鲈鱼,体侧扁,呈纺锤形;背肉稍厚,墨绿色,体侧青绿;头部和背部散布密麻黑色斑,排列呈带状;体被细鳞,口大。牙为绒毛细齿,锐利。原产于美洲淡水湖泊中,水螅类,自1983年引入我国养殖,经人工驯化,可在1%以下的咸淡水中正常生长,喜欢栖息在较清澈的水层,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p> <p>⒉原产地介绍</p><p>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加州鲈鱼贵肉食性鱼类。广东深圳、惠阳、佛山、浙江等地也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相继人工繁殖成功。繁殖的鱼苗已被引种到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养殖,而且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p> <p>⒊加州鲈特性及其养殖</p><p>特性:加州鲈最突出的优势是生长速度快,当年繁殖的鱼苗能长到0.5千克,达到上市规格。加州鲈不但可以在池塘中单一品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亩产量达2500千克以上,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品种混养。这是因为加州鲈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或其他名优新品种时混养一定数量的加州鲈,能够有效地控制鱼塘中野杂鱼虾和罗非鱼的过度繁殖,可谓一举多得。</p><p>池塘养殖:鲈鱼养殖池塘条件塘口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2-2.5m,水质良好,无污染,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因鲈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有占据栖息习性。适宜生长水温为12-30℃。喜欢偏碱性池塘,PH在7.5-8.5最为适宜。单个塘口面积在5~8亩左右。每每亩用生石灰50~80kg,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在苗种下塘前使用肥料培育水色即可。</p> <p>4、养殖现状</p><p>据统计,2018年我国淡水鲈鱼(主要为加州鲈)养殖产量43.2万吨,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江西、四川、湖北、福建等7省份,占全国产总量近94%,其中广东占60%。加州鲈养殖分布具体如下</p> <p>广东: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主要为池塘精养。通过调研,2018年广东的养殖面积有8万亩,产量为25.84万吨。其中佛山的顺德区池塘养殖加州鲈有3.3万亩,主要分布在勒流、杏坛、乐从、龙江和均安等镇。佛山市南海区有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九江镇。顺德和南海两地加州鲈的平均亩产在3吨左右,最高产量高达6吨,据此推算,仅顺德、南海两区加州鲈养殖产量近20万吨。</p><p><br></p><p>江苏: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苏州两市,主要是池塘养殖。之前河道湖泊网箱养殖面积较大,但由于环境保护的原因,网箱养殖已大面积减少。通过调研,苏州市吴江区池塘养殖加州鲈有3万多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有1.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1吨多,据此推算,总产量约4万吨。</p><p><br></p><p>浙江:近两年,浙江加州鲈养殖产量不断上升,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嘉湖一带。据介绍和资料显示,仅湖州池塘养殖加州鲈在2万亩以上,养殖产量已经超过江苏,在5万吨以上。为加州鲈养殖第二大省。</p><p>此外,江西、四川过去网箱养殖加州鲈都较多,现在基本上网箱养殖都已退出。目前,江西没有集中的养殖区,实际产量并不多;四川池塘养殖集中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等市,平均亩产在1吨~1.5吨,实际总产量在3万吨左右;福建养殖规模很小,处于试养阶段,主要集中在漳州市郊区一带,而且为从台湾引进的苗种,湖北虽然养殖量不大,这两年加州鲈养殖产量上升势头很高,有非常大的潜力。</p> <p>5、放养模式</p><p>山东、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开春晚,入冬早,加州鲈鱼苗要选择大苗,1斤20-50尾左右的鱼苗,在4月底到5月初开始放苗。9-10月份出鱼。 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混养黄颡鱼300尾/亩、花鲢30尾/亩、白鲢30尾/亩,也有少量搭养青鱼。亩产达到2000-2500斤。</p><p><br></p><p>两湖地区:加州鲈主要养殖模式为在主养塘中套养少量其他鱼类。苗种来源有3月底至4月初从广东引进和本地繁育两种。 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混养黄颡鱼300尾/亩、花鲢30尾/亩、白鲢30尾/亩。亩产达到2000-2500斤。</p><p><br></p><p>珠三角地区:加州鲈鱼种投放密度为6000尾-8000尾/亩左右。此外混搭鳙鱼100尾/亩、鲫鱼400-500尾/亩、黄颡鱼1500-2000尾/亩。亩产5000-10000斤的都有。</p>

养殖

加州

池塘

鲈鱼

尾亩

亩产

鱼苗

产量

网箱

养殖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