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在成都

汪彩萍

<p>耍在成都</p><p>汪彩萍</p><p>耍,是成都、重庆人的口头禅。好耍,就是好玩的意思。俗语有“少不入川,老不下广”之说。蜀地物产丰饶,富庶安逸,年轻人来了,好过日子,当然就不想走。</p><p>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姨妈姨父随军工厂由赣入川,从此把根扎在成都,表妹表弟和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成都人。我妹妹的儿子,在铅山出生,17岁高分考入西南交大,也在成都安家。相比北上广,成都房价不高,生活环境好,经济压力小,在成都成家立业,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有亲人在成都,我们来成都探亲旅游的机会更多。</p><p> 这次来成都,外甥开车送我们去了彭镇看观音阁老街的老茶馆。对这里的老茶馆,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前几年,我先生的高中同学来这里喝茶,拍摄的观音阁老茶馆还上了《大众摄影》 ,这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p><p> 进了观音阁老茶馆才发现,这是一栋破旧的不能再破的老房子,这家茶馆,有点像我们插队时放稻谷的临时仓库,人字形梁,盖瓦的屋顶,泥巴地。因喝茶的人多,泥地上集了很厚的欠脚泥印,地上还形成拱起的小包,坐在竹椅都有些摇摆。 我担心雨天来喝茶,泥巴地会打滑。不少人带着相机,来看观音阁老茶馆,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拍照。拍摄的对像,有烧茶送水的跑堂,更主要是喝茶客和茶馆里不时会冒出穿着奇异,长相特别的“模特”。我坐在茶馆将近两小时,时而会拍客扎堆拍摄一个目标 ,茶馆里的桌椅、灶台铝茶壶,灶旁的蜂窝煤,墙上遗存的领袖像和红色标语和白须飘飘的老人 ,都让拍客感到新鲜好奇。</p><p>不得不说,这家茶馆老板的经营思路特别,不管你喝茶还是不喝茶 ,都要花10块钱才能入坐,这里俨然成为老成都旅游的一个打卡地,对拍客们来说,既然交了10块钱,不喝白不喝。这样一来,拍客也就成了茶客,茶馆里一半是喝茶人,一半是摄影人。他们既是拍客,也成了其它拍客镜头里的风景。彭镇老茶馆唯一的不足就是偏远,毕竟专门开车去喝个茶还是略显奢侈。</p><p> 有人说,“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茶馆、麻将、火锅并列,是成都人生活的寻常事,在外地人眼里就成了风景线。到了成都,你可以不打麻将,但不能不吃火锅,不能不喝茶。感谢亲人们的热情接待,我们这次刚到成都玩两天就尝试过了。</p><p> 成都人说,外地人如果来成都,不逛春熙路,不到太古里,就好比到北京没到过王府井,去了上海没到南京路一样遗憾。我们多次到成都,宽窄巷子、锦里、杜甫草堂等热门景点都耍过,春熙路、太古里还没到过。昨天,我们就去逛了逛成都的时尚中心春熙路和太古里。</p><p>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是当时的四川省督办杨森提议兴建,他下令把旧衙门全部拆除,在此修建了从南到北一条街,其后又修建了东西两条街,名叫春熙路东段、西段、南段和北段。从此,春熙路成为成都和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人们为此记住了杨森,也可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p><p>昨天(10月19日)虽然是周一,来春熙路和太古里,逛街的人也不少,但街边店铺生意冷清。亲戚说 ,春熙路和太古里最热闹的时候是从黄昏开始,午夜达到高潮,如果生意不好,那里的租金贵,开店的人是难以维持下去。我对购物不感兴趣,只进了一家眼镜店,最便宜的眼镜也是两千多元。</p><p> 太古里有座千年古刹大慈寺挺不错,走进大慈寺,好像走进大花园,门前屋后,都种满了花卉,让人眼镜一亮。寺内有家居士茶社,喝茶吃素斋,听佛音,让人宁静 。寺院名刹,一般都远避红尘,建在深山和乡村,而大慈寺却身处闹市。回来后查资料才知,大慈寺是唐玄奘受足戒的地方,难怪大慈寺建筑如此壮美。据记载,当年大慈寺僧人众多,规模宏大,远超唐代其他著名寺院,有“震旦第一丛林”之说。</p><p> 时代变迁,佛音依然。在城市中心,保留一座闹中取静的千年古刹,能让人放慢节奏,安放内心,挺好。</p><p>  </p> <p>彭镇老茶馆,里外都是喝茶客</p> <p>进茶馆,每人交10元,水管够</p> <p>喝茶聊天看手机</p> <p>茶点十元一份</p> <p>喝茶要从小培养</p> <p>彭镇观音老街简介</p> <p>这样的竹篾热水瓶比较少见</p> <p>刘大胡子茶馆的茶杯专门订制</p> <p>一字排开的竹篾热水瓶</p> <p>观音阁茶馆的茶杯</p> <p>我们在观音阁要了三杯绿茶</p> <p>彭镇观音老街的茶馆</p> <p>彭镇观音阁茶馆的白须老人是茶馆里的网红</p> <p>这位老人红衣白须,道骨仙风</p> <p>红衣老者姓罗,与他拍照合影,必须是茶馆里的茶客</p> <p>老人向茶客推销竹烟斗</p> <p>一百元,成交了一个烟斗</p> <p>买烟斗的北方游客与老人合影留念</p> <p>检验烟斗效果如何</p> <p>老人与女游客合影</p> <p>茶壶与茶客</p> <p>茶馆里的老物件</p> <p>外国游客也爱泡老茶馆?</p> <p>外国游客成为拍客的目标</p> <p>这位穿五十年代军服的老人估计是茶馆里的“模特”,他应邀为游客唱《志愿军歌》《打靶归来》等老歌。</p> <p>老茶馆四面通风</p> <p>墙上有文革时期的标语</p> <p>拍客</p> <p>跑堂</p> <p>跑堂</p> <p>续水</p> <p>在昏暗的茶馆里有时光倒流的感觉</p> <p>刘胡子茶馆的刘胡子在表演倒茶</p> <p>刘胡子倒茶绝活,让人想起庖丁解牛的故事,每个人只要把一样事做好做精,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p> <p>我先生在观音阁茶馆用手机怀旧模式拍摄的场景</p> <p>观音阁茶馆林老板灶台边拎着茶壶摆姿势</p> <p>茶馆里茶客,成了我先生的拍摄对象</p> <p>我先生拍摄的茶客</p> <p>茶馆里的拍客</p> <p>欠脚的泥巴变成了花,也成了老茶馆的风景</p> <p>老茶馆地下的欠脚泥巴印,形成不同形状的花纹</p> <p>大古里的宣传广告</p> <p>太古里的咖啡屋</p> <p>太古里玩具店门前</p> <p>太古里咖啡店</p> <p>大慈寺</p> <p>大慈寺内的蜀绣店</p> <p>蜀绣:莲</p> <p>蜀绣</p> <p>大慈寺茶社</p> <p>大慈寺茶社壁画</p> <p>大慈寺茶社</p> <p>大慈社侧门的塑像有意思</p> <p>大慈寺素斋</p> <p>大慈寺茶社</p> <p>大慈寺鲜花盛开</p> <p>太古里</p> <p>太古里眼镜店</p> <p>太古里眼镜店</p> <p>太古里东门宣传广告</p> <p>成都春熙路商业步行街</p> <p>我在春熙路步行街留影</p> <p>春熙路步行街</p> <p>春熙路步行街</p> <p>在成都吃火锅,小师傅为我们开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