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绚烂的秋天代表着成熟和收获,它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快乐和浪漫遐想,而最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所有辛苦的付出都能有所回报。</p><p> 10月14日,泰兴市第二届小学语文名教师工作室举行了第16次集中研训活动。</p> <p> 这次活动为期三天,活动既有同课异构,又有专家讲座,异彩纷呈,学员们收获满满!</p> <p> 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十桥校区的何锋老师执教《父爱之舟》,紧扣“父爱”展开设计,围绕典型场景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学生读悟议结合,感同身受,兴致盎然。教学中环节之间紧凑,衔接自然,同时围绕“父爱”额外拓展的资料相得益彰。</p> <p>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襟江校区的李娟老师执教《父爱之舟》,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作者回忆父爱的场景后,重点品悟场景一,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的词、标点,借助情境对话感悟文本蕴含的浓浓父爱,学会“关注细节、想象情镜、设身处地”的方法对文本写批注。</p> <p> 泰兴市横垛小学的李亚萍老师执教《父爱之舟》,以“我什么时候能用手中的笔,将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为切入点,以看得见的“舟”为主线,以看不见的“爱”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从平常事中体味父爱,整个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弥漫着浓浓的爱意。</p> <p>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佳源校区的鞠振新老师执教《父爱之舟》,引导学生解题意、找线索、寻父爱、悟情感,让学生循着载满父爱的小船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p> <p> 黄桥小学教育集团十桥校区的季琴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原句对照和联系全文的方法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判断。</p> <p> 泰兴市鼓楼小学教育集团鼓楼校区的唐晶晶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目标清晰,结构清楚,重难点突出,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修饰语重叠使用的句子表达方式中,采用了微课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感受,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p> <p> 泰兴市元竹小学的杨俊美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作者是如何用几个词语形容同一个事物的,体会标点符号的特殊含义以及首尾呼应的写法,最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个词语来介绍老师。</p> <p> 泰兴市马甸小学的黄凤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采用“习课堂”模式,利用学习单(任务单)的设计,老师为主导,出方向,出思路,出组织,出管理,课堂语言干净,井然有序,学生从字到词再到关键句子的理解,逐层推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p> <p> 泰兴市河失小学的戴冬梅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通过听鸟鸣声,看图片,创设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抓住文中三处写父亲的“有”和作者的“没有”的语句,通过对比,体会作者写法,感受父亲完全沉浸在这片树林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p> <p> 名教师工作室导师何亚涛作点评。他首先肯定了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老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给各听课老师更深的思考和更广的视角,达到了活动预期的目的。</p><p> 他指出,教师要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安排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要关注到年级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单元教学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p><p> 他要求,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既要紧密联系生活,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课内外结合,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设计课文篇篇有新意,安排学生活动次次不雷同,坚持以启发式指导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创造。</p> <p> 本次活动的第二板块是专家讲座。</p><p>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襟江校区校长、省特级教师乔新作“怎样撰写教学论文”的专题讲座。</p><p> 他从怎样选题、怎样行文、避免写什么样的文章、论文有哪些规范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p><p> 最后 ,乔新校长从标题、摘要、关键词、序号等方面具体介绍了论文的规范写作。</p> <p> 同课异构,让我们欣赏到了不一样的精彩,拉练才会有提升;专家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相信自己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