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中的旅行之铁观音传说!

写手阿敏

<p>  福建泉州的安溪县,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境内峰峦连绵,泉甘雾多,土壤多红赤,夏无炎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在这里,地域与茶种、茶种与茶人得以完善结合,缔造了驰名遐迩、誉满天下的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也以历史悠久、滋味醇厚、香气浓郁长而冠于诸茶。关于“铁观音”的由来,在安溪有许多的传说,现摘录两个以飨读者。 </p> <p>  第一个传说。</p><p> 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p><p> 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p><p> 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p><p> 铁观音母树的发源地,位于安溪西坪镇的观音山上。这是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远远望去,浓雾缭绕,山峦起伏。观音山上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雾气弥漫,时而霞光万道,时而雨锁峰峦,真可谓一座山岩一片云,一个转弯一种景。至今该母树仍然长在原地安溪西坪松林头。山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青苔和蜿蜒流淌的溪水,并由此形成一道道天然的沟涧,从上到下,滴水成瀑。都说“奇山奇水出奇茗”,打石坑地势险峻,沿溪水两侧,皆为陡坡,而且磷石突生,青苔密布,山谷中天然形成了鼎底,珠袋两汪清潭,深不见底。放眼望去,两潭对峙,各执一流,飞瀑直泻,甚是壮观。人站在那里,就好像飘在云端上。低下头看,只见观音崙下云雾腾升,似有三条巨龙在云海中嬉戏舞蹈,隆隆的水声,在两侧的峭壁上盘旋回荡,犹如云龙际会一般,气势磅礴。</p> <p>  第二个传说。</p><p> 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p><p> 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水从源流树从根。在安溪,关于铁观音茶树的发现,有着不同的说法。</p><p> 2003年12月17日,在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举行的“纪念铁观音茶始祖魏荫诞辰300周年暨铁观音茶学术研讨会”上,众多与会茶学专家认为:魏荫是铁观音母树的发现者,而铁观音发祥地正是安溪西坪松岩打石坑。观音托梦于魏荫而得铁观音母树,魏荫也梦中观音“广为传播,造福人间”的嘱托,潜心研究,培育出一批批铁观音茶亩,无私地磅给乡亲们种植,尔后被称之为“魏荫种铁观音”。从此,铁观音便在一代代勤劳的安溪茶农经营下发展壮大,芳名远播,飘香四海。这株“神树”在饱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后,依然枝繁叶茂、苍劲有力,繁衍为漫山遍野的茶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