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词的来历

看云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定风波词牌起源于唐代教坊曲名,(南北朝时初起)后用作词名,为双调小令,历史上自创见以来应用很广,一作《定风波令》。由于曲调谐婉,句句压韵者急迫,隔句压韵者和缓,听来颇有古典流行音乐的韵味,因而许多大词家皆采之,至柳永则将其全改为慢词。定风波经过逐渐发展演变成一套词曲,内含范围也不断扩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定风波又名《卷春空》,《醉琼枝》等,《教坊记笺订》中说,敦煌曲《定风波》中有“谁人敢去定风波”的词句,而五代后蜀欧阳炯词始为正体,词牌本义为平定变乱的意思,而诸如《定风流》之类词的归入则为后来的衍生延伸意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由长安向内陆通达西域诸国直至欧洲,商旅驻军往来频繁,文化交流自然相当活跃,战事也十分频繁。定风波最初极可能是源于军旅流传,但由于其曲韵格调设置优美,又被其它香艳词,写景抒情词所广泛采用,从而军转民用,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词牌种类,其变种达到七个之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倾倒粉丝无数。这时的苏东坡正在春日沙湖道上遇到下雨,因为没带雨具被淋,同行的人等狼狈不堪,唯独他却仍然顶着风雨向前直至风停雨住。反映出作者那种不服输不服老的倔强性格。虽然人生中的风波未定,这点儿春日里的风雨算得了什么。</span></p> <p>(本文第一图源于网络,如有问题可联系作者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