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察见闻(五):大山西村

孙龙

<h5> 大山西村位于绍兴县安昌镇北部,该村多年来一直坚持倡导“家”的理念,将“家”文化与村级治理相融合,从当家队伍建设、家庭成员建设、和谐家风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四个方面来推进村级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且具有特色的治村之路。</h5> <h5> 大山西村坚持治村如管家,村干部是“当家人”,村党委、党员是“大儿子”,村委会、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是“二儿子”,村各类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小儿子”,外来人口是“娶进来的媳妇”,“两地报到党员”是“嫁出去的女儿”(柯桥区全面开展机关在职党员“两地报到”活动,即党员要在居住地和出生地两个地方报到,参加当地的活动)。</h5> <h5> 大山西村的“当家人”们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打造了一支敬业奉献的“当家人”队伍,总结出了“千日拉票”实干型干部、“店小二式”服务型干部、“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制”全天候干部等经验做法。村党委书记曾经说过:“村干部不是干部,是服务员,就像开店立柜头;村委就像个超市,要让群众满意。”这个提法对于今天我们转变嘎查村干部工作理念和作风,深入推进联系群众和便民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h5> <h5> 本次学习考察感受比较深的还有一点,就是浙江特别注重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在大山西村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村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要求,比如,建立村干部负责言行清单,对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进行了明确规定,“划红线、立规矩”,督促村干部在工作时时时对照执行,注意身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们还建立了“派工单”制度,村里有零活需要派工前,干部要在“派工单”上填写派工时间、内容、杂工名字等,由村委会主任、村监委主任审核过关后,方可派工,村监委主任还会不定时到现场督察,看零杂工是否缺岗、偷懒。从我们的情况看,在村干部监督管理方面,既存在日常教育缺失的问题,也存在制度约束不严的问题,还存在着清廉文化氛围不浓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制度过于宽泛,缺少执行层面的细化和具体化,这些问题亟需解决。</h5>

村干部

山西

干部

党员

监委

建设

治村

工单

当家人

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