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0月8日,我在重庆,这天是国庆节假最后一天,下午,我独自去逛磁器口。小雨后的阴天,我的心晴朗无云,像热恋者去见爱人,怡悦得亢奋。</p><p> 我并非没见过古镇,驰名中外的古镇周庄、古城丽江十多年前去过了。多次逛磁器口,每当我一走在磁器口古街巷的石板路上,就心悦神怡,我的脑告诉,我心偏爱磁器口。这一次去,不是去追寻已经现代化的直辖市山城重庆的古老身影;不是去伙着磁器口每年超过一千万的熙熙攘攘的游客凑热闹;也不是去那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上犹如一棵大树干旁伸斜出的古街小巷上,品读亘古及今沉淀的多元文化,观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风景民俗, 我是去看今年洪灾后的磁器口怎样了。</p><p> </p> <p> 今年庚子年有双春,国庆中秋同一天,传统说是金鼠年,未料却是多灾多难年。我国在对新冠病毒肺炎防疫中,入夏汛期,多地发生了多日的强降雨。到6月份底,根据国家水利部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6个省的198条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线以上的洪水。</p><p> 持续不断的强降雨,使山水交融的重庆市,抗洪救灾处于风口浪尖。长江,干流流经共1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重庆。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干流流经重庆市时,在重庆市主城区朝天门码头汇入长江。乌江古称黔江,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涪江,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綦江,长江上游南岸支流经重庆市綦江区,于江津区仁沱镇顺江村汇入长江。</p> <p>2020年汛期洪峰过重庆浊浪翻滚(网搜的资料照片)</p> <p> 新中国成立71周年了,已经建了不少水利设施,不是有宏伟的三峡大坝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分三期工程,2009年全部完工的三峡大坝,建设期间库区淹没129座城镇,当时搬迁移民113万人中重庆103万人,他们舍小家、为国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天女散花似地迁到了12省市生活。 今年特大洪峰过重庆,重庆又该如何担当?三峡大坝23个泄洪深孔最终只开了11个,重庆市主城区被淹半座城。为啥不多开几个泄洪深孔,使重庆能避免遭受如此大的洪灾呢?重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重庆须为长江中下游武汉等城市防洪保安。洪峰过境恶浪汹涌,重庆朝天门码头(古代官员把皇帝圣旨走水路传达到重庆,官员们迎接天子圣旨之处),拱形门洞淹得像一眉新月。有重庆人还不失幽默,在微信贴说:上半年抗疫临窗看透人间生死;下半年抗洪江中演绎江湖人生。</p><p> (网搜的资料照片经我PS裁剪)</p> <p>平时朝天门码头的门洞(网上搜的资料照片经我PS调整)</p> <p>三峡大坝开部分深孔泄洪(网搜的资料照片)</p> <p> 洪峰过境时,磁器口高低不等的街道水位在7月19日一日之内上涨了10米至12米,古镇被洪水包围成了孤岛,靠近江边地段的400余家商铺及民居被淹,所幸提前预警,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灾后的磁器口还人气旺吗?</p><p>(网搜的资料照片)</p> <p> 坐在公交车上打望眼,沿途国旗飘扬。</p> <p> 乘公交车十多分钟,就到了建于公元998年有小重庆美誉的磁器口。我在磁器口西门站下车,沿街步行,洪灾后国庆节的磁器口街道不见洪水迹,依然热闹如往常,商铺灯光闪烁,叫卖此起彼伏。不同的是2020庚子年的磁器口的防疫特征。在我国新冠病毒高峰抗疫时期1—3月磁器口曾经关闭,到3月底限制限时进入;5月限人流量提前一天预约,并在预约时段凭“入园二维码”、出示“渝康码”,检测体温正常后才能进入。以后逐步全开放。洪灾后8月暂时关闭,9月恢复开放。</p><p> </p> <p>在黄色的金蓉门外是游客服务中心,这道门需要网上预约选择出行方式,走相应通道进入景区。</p> <p>别以为灾后磁器口人少了是我避开行人抓拍以免人多影响画面</p> <p>我选择黄桷坪巷口正门进,正门牌坊上联:白日里千人拱手;下联:入夜来万盏明灯,这是磁器口古时水码头商船靠岸和夜泊的写照。</p> <p> 我从牌坊外的排队引道栅栏,从容而进中,吸睛大石头景观上刻着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诠释了古镇的精髓。通过牌坊看街头各种各样的人,戴口罩的游客,穿黄马甲的景区志愿者导游。</p><p> </p> <p> 身挎小包的装束,我就是一个闲逛的游客,拿手机随意拍摄,不会引来好奇警觉的眼光。我拍的每一幅照片中,只要有人就会看见戴口罩者,这些照片定格了2020庚子年的印记。</p> <p>西门站兜售土匪烟的小贩也卖口罩。</p> <p>古街黄桷坪巷头第一家铺面外,电视在播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今年洪灾后到磁器口视察灾情。</p> <p>(网络照片)8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磁器口商业区了解今年疫情和水灾对商家的损失以及消费和旅游恢复情况。</p> <p> 一路闲逛中,我向磁器口商家打听今年磁器口受灾情况,陈麻花店员说水当时淹进了店里面地上一尺左右。</p> <p>几步进去古宅院落钟家院,与画人像买小吃饮料的摊共存。游客在观景,清洁工在工作。这钟家院是慈禧太后手下的采办重庆人钟云亭告老还乡所建,距今有120年历史了。该院子兼具有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的特色。</p> <p>走出黄桷坪巷就是古街的正街。千年磁器口又是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古镇,名人荟萃。正街上的宝善宫,是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读小学之处,这古迹在连街商铺中很显眼。</p> <p>清代民居童家院子成了网红景点。类似的网红景点不止一处,这是网络时代手机普及的硕果。</p> <p>磁器口阶梯地标高石坎,这里地势高今年洪灾没被淹。</p> <p>红色遗迹鑫记杂货店,是当年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旁边是红岩人物华子良的挑夫形象雕塑,恰巧重庆担担汉子挑担而过。</p> <p>影视剧墙边,这个商贩装扮很酷,闹中取静很淡定。</p> <p>孩子们有自己的兴趣点,一个男孩在抚摸鞋匠雕塑的眉骨,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雕塑家。</p> <p>一对小姐弟在吃货店铺外,指着一大一小的两只道具猪交流。</p> <p> 重庆有全国八大美术学院之一的四川美术学院在此。民国时期,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众多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现在美院所在街道楼墙面涂满各种鸦画,充满艺术气氛。该学院园丁和桃李,在磁器口古街上不少店铺甚至摊位,画像写真、经营书签、明信片、书画有之。</p> <p>转运楼正在上演川剧折子戏,都是精品剧目,霸王别姬、皮金滚灯、三岔口、变脸吐火等等。剧场多家生意有竞争,演员扮相造型吆喝摆颇招徕观众。</p> <p>相比之下转运楼生意好些,其戏场中这场戏散场观众出来了。</p> <p>民俗馆外几个青年靚得有特点,小伙子颀长戴着面具,满街游客中找不出第二个戴面具的,休闲夹克下露出方格长衬衫,让人一下子想起苏格兰男人的格子裙。他为做样子捶糍粑的同伴姑娘拍照。</p> <p>古街横街上,吊脚楼边,一个男孩高兴地吹了个大七彩皂泡飘着,他跳跃着去抓。</p> <p>吊脚楼下面别有洞天,是猫咖啡馆,问女老板,她说今年洪灾街上面被水淹到一米五深,下层的猫咖啡馆是没顶之灾。</p> <p>再往前,看见宝轮寺 ,也叫龙隐寺,传说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在靖难之役政变中败给了叔父逃出宫城,当年避难磁器口时曾经隐居的寺。</p> <p>即使今年磁器口被洪水淹成孤岛,也可远眺见宝轮寺的塔挺立的雄姿。</p><p>(网搜的资料照片)</p> <p>寺庙平日里无论游客香客许多都要到这地,虔诚祈祷或寻龙足迹。</p><p>(网搜资料照片)</p> <p>我在这里,掌灯时分庙门已关,凝视着寺庙联想到资料照片中那在洪水孤岛中的塔,从附近的店家和商贩口中,从我看见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小心翼翼走下寺门外街道石阶的样子,应证了我猜想的今年洪灾中宝轮寺安然无恙。不得不佩服古寺建造者高瞻远瞩,能够望穿千年江水,把寺庙建在这样的风水宝地,引了真龙来居,洪灾中也化险为夷。</p> <p>古街正街临嘉陵江岸边的磁器口水码头,民国时期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也叫龙隐码头,相传明建文帝隐居磁器口时,曾在此渡口久坐,面对滔滔江水黯然神伤,思国忧民。后人于是在此修筑了牌坊——龙隐门,磁器口也叫龙隐镇。</p> <p>(网搜的资料照片)</p> <p>龙隐门牌坊旁边曾经是中英文招牌的《纯真年代-国际青年旅行社》。</p> <p>这是我五年前所拍的照片</p> <p>下石阶看龙隐门牌坊被水淹后罩着绿色防护网正在维修中。</p> <p>今年这一段街头被水淹,据知青年旅行社所在之处,洪灾中被淹到了楼上玻璃窗,洪水灾害留下了斑驳污迹,这家青年客栈店门紧闭,一块大石头挡在门外。</p> <p>(网搜的资料照片)</p> <p>临江岸边的中餐馆,老板娘说每年洪灾都被水淹,去年二楼前年一楼,今年淹至三楼,虽然已经恢复营业,但是生意淡了,我见其门可罗雀,生意再难,他们也在做。</p> <p>近三年磁器口水位比较(网搜资料照片)</p> <p>磁器口每年汛期都不同程度地被淹,水如常温柔时,人们观景;水闹灾狂暴时,大家抗洪,洪水终归是在坚韧的人面前低头后退。磁器口在这种天人共处的循环中,迭代绵延至今逾千年!同时传承了磁器口人与江水打交道的经验与韧劲。</p> <p> 磁器口的原住民,年轻人自谑“土著” ,许多已经不在此居住,据知商家中外地人不少。我三逛磁器口都看见的买鸡毛毽子的老太太,她肯定是原住民,今年她的后脑勺银发更多,她做的鸡毛毽子的红公鸡毛更多了。</p> <p>这是我三年前拍的她冬季卖鸡毛毽子手插在棉袄里暖着</p> <p>该镇名特产中麻花热销,陈建平麻花店外游客排起长队候买。</p> <p>在磁器口古街走街串巷,踏着干净的石板路,一年逾千万游客的人流量,街道每天保洁,有不少清洁工们的辛勤付出,也有磁器口古镇景区街道社区工作者、景区工作者、居民和景区志愿者的付出。</p><p> </p> <p>洪灾后清淤(网搜的资料照片经我PS调整)</p> <p> 磁器口,巴渝文化旅游圈,重庆的缩影,集历史文化民俗为一身,九宫十八庙,巴渝民居,民俗风情,名人遗迹,抗战遗迹,好些我还没有去逛;小街巷中还有好些典故景物,藏在深闺人未识。我不知道生长于此的磁器口人对古镇的情结几何,是否像入芝兰之室或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臭?于我而言,磁器口古镇是一本厚重引人入胜的书,深深吸引着我,将继续饶有兴趣地去逛去读。</p><p><br></p><p> 绿荫小草谌</p><p> 2020年10月 </p><p> </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