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茶的情缘

红尘过客5668275

<p>今早看到美篇大咖静宜的美篇,她和爱人在茶馆喝茶的照片及优美的文字,使我想起我与茶的几次邂逅。</p><p><br></p> 旅游途中认识茶 <p>有一年,单位组织职工到湖南旅游,旅游期间,有一项活动是茶文化介绍,有茶艺展示,茶的礼仪讲解,茶叶的分类等。知道了常见的茶有白茶、黑茶、绿茶、龙井、花茶、普洱茶。</p><p><br></p> <p>“盖碗茶”演示时,只见一位身着唐装、楚楚动人的妙龄女子端坐在茶桌面前,用纤细的手指优雅地轻提茶壶,另一手轻启茶盖儿,如溪流般清澈的茶水便缓缓流入精巧的茶盏。我欣赏着这一过程,感觉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我感觉茶艺女子动作过于缓慢,她却不急不恼、慢条斯理地操作,似乎很享受这一过程。看来茶道也是一门学问,使用茶具、倒茶、喝茶都有讲究,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先后顺序。</p><p><br></p> <p>最后准备了一些盛有淡黄色茶汤的茶碗,供游客免费品尝。当然,这是旅游项目的副产品,少不了推销茶叶,我自然不会花冤枉钱,不过那次的茶文化展示使我对茶叶有了初步了解,感觉茶文化高深莫测。</p><p>我喜欢传统文化,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丰富而无形的物质遗产,需要世代传承和发展。</p><p><br></p> <p>一次去天津旅游,看到过“龙嘴大铜壶”民俗表演,铜壶圆鼓鼓的大肚子,长长的壶嘴端部呈龙头形状,壶把儿是翘起的龙尾形状,非常有气势有特点,引人注目。一柱沸水自龙嘴流出,呈抛物线精准落入茶碗中,手艺人精彩的表演令人赞不绝口。</p><p><br></p> <p>和爱人到厦门旅游,他大学时的班长在厦门生活,我们顺便拜访。客厅里醒目位置摆着一个木制茶桌,茶桌上是一套雅致的木制茶具,茶具上是一只小巧的紫砂壶和几只袖珍的茶碗,这套茶具颇使我感到震惊,我有些坐立不安,感觉太高雅了。茶碗小得可以一口饮尽碗中茶,当时不理解为何设计得如此袖珍。</p><p><br></p> <p>茶碗本就小,一次还不能倒满,只倒七分满,水温也不能太高,需在80-85度之间,温度过高影响茶叶品质。然而,每一口只是润润喉,喝得不解气,不解渴,感觉这么喝很麻烦、很累。</p><p><br></p> <p>这套茶具好像还有上水系统和回水系统。喝时非常讲究,第一道茶水是不喝的,用来涮和烫茶碗,烫完倒进茶具格栅缝隙里,自动流下去。第二道茶才能喝,可能开始感觉苦口,第三道再喝,就有一点点回甘。当主人双手奉茶时,我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但见茶汤呈透亮的淡黄色。好茶要一小口一小口慢品,还真能品出不同味道呢。</p><p><br></p> <p>一次去云南旅游,老公一位大学同学在云南生活,等我们游玩回来,他寄给我们一个扁圆形大茶饼,是用普洱茶压制成的,应该能存放很久。我们始终没开封,一是没有喝茶的习惯,二是不知如何饮用。</p><p><br></p> <p>感觉喝茶者都是高雅而有品味的人。可以自饮自酌,喝惯了茶的人用茶碗喝还觉不过瘾,更有甚者直接把茶壶当茶碗用,嘴对嘴啜饮品其味,很有意思!知名作家汪曾祺幼时深受祖父影响,喜欢喝酽茶,酽茶即浓茶,颜色浓重,味道苦涩,在我看来并不好喝。也可三五好友茶馆小聚,以茶会友,增进友谊。</p><p><br></p> <p>还有一种普洱茶砖,棕黑色,外形似砖头。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生普洱茶汤色金黄,熟普洱茶汤色橙红如琥珀,与绿茶淡黄和黄绿的汤色有很大不同。</p><p><br></p> 同学聚会时认识茶 <p>十几年前,爱人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聚会,选的地方就在茶楼,也许认为茶楼有品味而且幽静,是聊天的好地方。一进茶楼,映入眼帘的无不是铺天盖地的木制结构,木楼梯,木窗格,木制屏风,包间无门,用竹帘遮挡。整体感觉古香古色,厚重大气。橘黄色暖光营造出怀旧氛围,光线也比较幽暗。当时喝的“大麦茶”,第一次认识大麦茶,喝起来真有大麦的清香,感觉清爽解腻。后来还专门买了一袋大麦茶品尝。</p><p><br></p> 上学时喝过的茶 <p>还有一种茶叫“玫瑰茄”,紫红的颜色非常好看!是我上学时,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喝起来偏酸,能够刺激味蕾,加速唾液分泌,酸中还带点儿甜,泡出的茶水呈亮红色,好似红宝石般鲜红透亮,又像饱满的胀破了口的石榴红,茶汤颜色很是好看。</p><p><br></p> <p>开始我以为玫瑰茄是红玫瑰晒制而成,后来才知是一种植物花苞。参加工作以后就再没喝过。玫瑰茄属于比较特殊的茶了。</p><p><br></p> 通过影视作品认识茶 <p>通过看电视纪录片了解了全手工炒茶工艺,炒制过程繁复漫长,需要有高超技艺和丰富经验(十年以上功力)的炒茶工付出艰辛劳动,用手在150-200度高温的大锅里不停翻炒茶叶长达40分钟,边炒边揉,使茶叶受热均匀,因潮气挥发而变得干燥,炒茶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日本影片里经常有茶道展示,艺妓也要学茶艺,似乎日本很重视茶道传播。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是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才是茶叶原乡。</p><p><br></p> 通过公司待客认识茶 <p>通过公司待客用茶知道了“碧螺春”属于绿茶。绿茶是最有名、最普遍的一种茶。杭州产西湖龙井,苏州产碧螺春。碧螺春是由康熙皇帝根据茶叶外形命名,因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显露而得名。</p><p><br></p> 通过文章认识茶 <p>再后来,在散文中经常看到“禅茶一味”这个成语,一直不理解其深意。一般寺庙清净之地都会奉茶招待客人,而寺庙是修禅之所,所以叫“禅茶一味”吗?</p><p><br></p> <p>上网查,“禅茶”是一味茶,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修成的。在犹太女作家娜塔莉有关写作的书中,提到佛学、“禅修”,感觉玄而又玄。在台湾作家林清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夏天爬山途中,好心人在路边备有茶棚和茶水,路人可以免费从大缸中舀凉茶喝,既解渴又解暑。</p><p><br></p> 结婚时认识茶园 <p>我和爱人结婚的那年春节,我第一次回爱人老家过年,爱人带我去山上的茶园游玩,因为没见过茶园,很期待,特别兴奋!当天阴天,走在直通山顶的羊肠小路上,前后都不见人,很清静。山是小山包,也不高,很快就走到山顶了。</p><p><br></p> <p>只见山上云雾缭绕,如入仙境,只看到一排排低矮的绿油油的椭圆形茶丛整齐地铺展在山坡上,仿佛给山坡披上了军装。在簇拥的茶丛里漫步,满眼绿意,似乎能闻到茶叶清新的芬芳。后来才知道采茶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般轻松、美好,是一项无比辛苦的工作,采茶女要弯腰采摘茶叶嫩黄色微小的芽尖,既需要精准的眼力,又需要敏捷的速度,更需要持久的体力。</p><p><br></p> <p>我平时没有喝茶的习惯,对茶的认识也很肤浅,研究得不透,仅是把过去与茶有关的点滴时光片段记录下来。与茶的几次情缘随岁月流逝,在我心中留下馨香,难忘的印记串起我瑰丽的人生,在美好的回忆中,我似乎又闻到了袅袅茶香。</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除第四张图片为本人所拍外,其它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