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幸参加了安徽省2020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培训项目初中数学研修班学习,此次活动由阜阳师范大学数学统计学院承办。</p> <p> 10月19日上午8:00,开学典礼在白金汉宫宾馆三楼1号会议室准时举行。在班会之后,我们聆听了褚小婧博士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报告,受教。</p> <p> 下午,我们一行来到阜阳师范大学,听了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合肥市教育局中学数学教研员、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许晓天老师的报告。他的报告题目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听了感到有所收获。</p> <p> 许老师的报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引用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他就用他那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作为教师应该做的那些事儿。</p> <p> 上好初中数学课,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要研读教材,利用教材的前后知识的“大链接”和本节课所授知识的“小链接”构建学生的认知逻辑链。许老师的讲座中,对于学生数学认知逻辑链的理论知识仅从“起源”、“基础”、“界定”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接着用大量的时间介绍了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六个案例,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大小链接”,激活初中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思维变得活跃,让孩子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p> <p> 许老师的6个案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大链接);这一节课的各部分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小链接),换句话说,就是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如何在过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过程的学习。正所谓“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p> <p> 钻研教材中的内容的联系,打破“定义、表示、分类、例题”传统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正如许老师所说:“教学生思维,才能自己收获快乐。”自己快乐,也能给学生带来快乐。</p> <p> 数学教学是教过程,不应该是教结论。听许晓天老师的课,是那么地平实,又是那么地让我激动,让我感想颇多。</p> <p> 让我们的教学生涯“多一点平移,少一点旋转”!也要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涯“多一点平移,少一点旋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