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经常听老一辈的老人家说 : 三都隔头,四都麻洋,五都黄源,九都坂梅仙的话……,很好奇这几都几都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在前两年收集到“五十都的来源和分布”的文史资料,当时没有空闲时间来编辑和整理,只是编辑了一个美篇初稿 放在草稿箱里。</p> <p class="ql-block"><b>2022年春节正月期间</b>天天下雨,闲来无事,正月初三 偶然翻出这个<b>前两年就写好的美篇草稿</b>,自己也才第一次认真全文看过 归属于各个都的地名,之后,完成编辑<b>点击发布</b>,分享朋友圈。两天后偶然回看,<b>突然发现,有两千多的浏览量</b>,还有<b>一百多个的点赞</b>,看来大家对历史风俗民情,还是很感兴趣的。</p> <p class="ql-block">(235字).2022年正月初十,山水网公众号 的刘友水刘老师告诉我说 : </p><p class="ql-block">《 尤溪县志 》有五十都的记载,是按尤溪水系分各个都的,<b>第一都(首都)八字桥</b>属青印溪的源头,故属一都,顺流而下,一个支水系为一个都,从八字桥 管前 团结 城关 梅仙 西洋 尤囗 洋中 汤川 溪尾……再转至大田 永安 尤溪河(闽湖. 紫阳湖)的源头之地,之后,回转至<b>新阳是最后的第五十都</b>,故尔,尤溪的五十都,成圆圈闭合形状分布。</p><p class="ql-block"> 听到之后,令我耳目一新,增长了很多历史知识,谢谢刘老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福建省尤溪县的 50个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千年古县~~ 尤溪县,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b></p><p class="ql-block"><b>唐永泰二年(766),东南的一部分划给新置的永泰县;</b></p><p class="ql-block"><b>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县南的一部分划给德化县。</b></p><p class="ql-block"><b>宋代,全县分为4个乡8个里。</b></p><p class="ql-block"><b>元代,8个里改划为50个团。</b></p><p class="ql-block"><b>明洪武年间(1368--1398),废乡、团,划为50个都(以序数命名)。</b></p><p class="ql-block"><b>景泰三年(1452),西部四十一至四十三都划给新置的永安县。</b></p><p class="ql-block"><b>嘉靖十五年(1536),西南部三十至三十九都、四十四至四十八都划给新置的大田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至此,尤溪县仅存31个都。</b></p><p class="ql-block"><b>一都:</b>有洪坑、香山、刘地、九曲、鲁坑、马坪、桥头(现名八字桥)、西坑、西溪口.等9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都:</b>有真地、上田、罗岩、鹿角(现名六角尾)、厚福、南段、坑头、鸭子墓(现名鸭墓). 等8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三都:</b>有皇会(现名皇山)、上第、馆前(现名管前镇)、上棹(左木右臭)、湖上(现名东上)、东家山、南坑、东坑、洙溪等9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四都:</b>有新坑、麻溪口、彭山、小村(现名秀村)、山连、漈头、大坑、麻洋,等8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五都:</b>有湆头、梧板、池坑、大洞源、黄源、后埔、香坑、玉田口,等8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六都:</b>有后隔、七尺、溪坪、濯水、白泉(现名中心村)、漆~(左木右臭)、大坋、双桥(现名新桥)、公馆峡(现名双里),等9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七都:</b>有尤溪县城 及蒋坑、小溪<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名解建、联建)</span>、山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山渡现名团结)</span>、潘(磻)山、林坑(现名光林)、小王(现名三车王家大厝),等6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八都:</b>有台口、火甲、三奎头、小村、上坪、大濑坂,等6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九都:</b>有彭坑、东门、通演、梅营坂、圳头、下渡、云潭(汶潭)、徐家山、三圭头、小村、梅仙坂,等11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都:</b>有源湖、玉石、白沙、大池、丁地、大炉、后山、根竹坑、坪尾、玉带溪、黄茶、毘婆、蕉坑、东坑、东头、北山,等16个村落;</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谷歌地图和航拍图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b>十一都:</b>有上驿、桔(左木右臭)、桥头、岭头、七里、连坑、大牌等7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二都:</b>有瑶坑、南山、王源、坑柄、西边、洋边、塔兜等7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三都:</b>有厚宅、竹溪、坂兜、施坑、软坑等5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四都:</b>有西岸、前溪、王坑、炉村、东岸、山林等6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五都:</b>有雍口、刘洋、后楼、宋坑兜、坡兜等5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六都:</b>有桂峰、漈头、蓦口、上塘、三石、官洋、浮竹洋、叶宅、后寮、芝田、田溪、中村、君竹墩、半岭坑、牛头平、上塝、坎兜、王坑、(上不下平) 垄、蓦坑、天堂、隘头、高山卓、东山、榕坪、贵浪、下洋、山门、深度、潭边、涅宅、资寿等32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七都:</b>有台兜、漳溪、梅坪、塝坑、猫坑、新墙、山重、水圳、湖峰、高坪、长岭、王坑源、角浦、堵洋、小官洋、山后、后洋桥、龟洞、佳塘湖、蛟壑底、潭水等21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八都:</b>有溪尾、半岭、彭坑、大宁、小宁、松洋、蒋狮洋、纲纪、莘田、华南溪、前洋等11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十九都:</b>有玉漈、上桨、桌(东)洋、筠(根)竹溪、山兜、仓下埕等6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都:</b>有汤川、三径、仁寿、云盖、登龙、德星、龙源、星拱、茱溪、佳湖、兴贤、双溪、龙鳞、豪峰、碧水、岐阳、腾峰、山西、朝阳、前冈、岳阳等21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一都:</b>有龙源、上云、玉(彭)溪、华洋、田坑、大上云、玉田、长林、大汾、菜坑、东溪(底)、东溪头、林坑、下岐、安宁、室限、南洋等17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二都:</b>有吉华、熊坑、田坑、下洋、中仙、华山后、霞仙、玉溪、上村、岭下、龙溪、厝坪、徐州、漈头尾、江夏、北坑、苏峰、山头、上洋、溪边等20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三都:</b>有西华、漈头、东华、华口等4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四都:</b>有西吉、桂林、溪灌、楼洋、山兜、渡头、霞村<b>(现名下川)</b>、王园(<b>现名吾园</b>)、秀演、柏山、七官场、田地山、卿场、金坑、仪亭、湾兜、泌埕、葫炉仑、乌石、王吉山、后山、回头山、巫头隔、下坑、仁厚坪、后湖、下坑口、李山、上坂、东净坂、美绿石、坑门底、泊边坂、浦头等34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五都:</b>有盖竹(净)、后(厚)地、台溪(洋)、云水村、赫(黑)腾坑、莒洋、坑头、薯坪、王宅、上宅、漈坑、东岭、桃坪、四斗、后寮、山斗坑、腾岩、刘坑、大华村、壶山村、松山、剑门、龙头石等23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六都:</b>有龙门场、玉剑、演溪、文汤、锦池、后墓、君竹溪、漈卿、士兴、迎祥、剑山、坑尾、坂面、狮姑坑、上寮等15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七都:</b>有萧坂、吴坑、官田等3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八都:</b>有后塘、芹洋、上坂、下坂、渡头、古迹口等6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二十九都:</b>有包溪、下尾、渡头、厚禄坪、山岩、八尺洋、林坂、四科亭、半岭、定坂等10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30都 ~~ 48都,现属大田和永安)</b></p><p class="ql-block"><b>四十九都:</b>有黄澄、登地、石龟、嵩村洋、黄砂、丘苏坂等6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五十都:</b>有葛竹、溪(池田)坂、腾祥、南(蒙)坑、钱洋、新桥(现名新阳镇)、芹山、上井、溪口、坂头等10个村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隶属大田县的16个都:</b></p><p class="ql-block"><b>三十都:</b>包括梅山高才、龙头、后坪、岩、长坂、璞溪、林兜、梨坑、香坪、吾洋、雄峰、沈口、龙口、俊岭、助甲、长坑、津坑、泳头、西书、姜坑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一都:</b>包括华兴、湖美、前坪、仙峰、京口、横坑、早兴、张墘、札溪、柯坑、昆山、暗坑、湖上、仁美、大汾、通尾、岩坑、风坑、西头、燕坑、旺墘、旺建、前坪、利坑、后井、福井、北坑、黄龙、吉坑、炉墘、大尤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二都:</b>包括均溪、上村、绿山、绿坑、坑口、上杭口、建路、建成、和丰、上华、上坪、东坑、半山、金山、翰林、才龙山、霞地、下坑、上地、孟坪、山头、大道山、太山崎、上蔡、大合南坑、川石、郭村坑、许思坑、坑头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三、三十四都:</b>包括石牌、均溪、玉田、福圹、宋京、良元坑、坑口、后华、周田、郭村、壶山宝、沼镇、井美、朱宝山、镇前洋、华安、菜坂洋、落畲、宽田、龙坑、孟宅、寿山、灵田洋、山峡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五都:</b>包括梅林、上京、小湖、大海、桃溪、桃山、鳌江、后头孟、山坑、炉山、灵川、积村、正川、鳌阳、下阳、山安、龙坑、源桃坑、后山、田地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六都:</b>包括太华、魁城、菖坑、小合、大合、张地、黄坑、温坑、仕坑、浯坑、吴坑、小华、上平、岩坑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七都:</b>包括中华、玉井、罗溪、际头、东坑、龙凤山、万湖、徐山、东里、军山、罗汉坑、德山、安山、上地园、下地园、良溪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八都:</b>包括文江、西埔、东埔、甲魁、小合、潘东、锦溪、黄沙、钓潭、花桥、王庄洋、铜锣坪、湖坂、华山、香山坑、藉坑、胡芦丘、温厝洋、潘洋、龙门、岬兜、郭坑、上城、龙潭等;</p><p class="ql-block"><b>三十九都:</b>包括(一保)建爱、(二保)建忠、(三保)建设、(四保)建强、(五保)建半、(六保)建国、桃丹、后山、山中央、下山、岩厝顶、元山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都:</b>包括汤泉、汤头、石槽、罗坑、新田一丰山、澄山、高云、牛耙垄、丁坪、邓庄等;</p><p class="ql-block"><b>(41都,42都,43都,现属永安)</b></p><p class="ql-block"><b>四十四都:</b>包括广平、铭溪、东西坑、横坑、小龙逢、岚厦、龙逢场、西洋、栋林、岭兜、溪坪、峡山、炉坑、后坑、小吉、盘古坑、蒋家林、何厝、南庚头、铜罗、东坑、寨口、茂林、黄上丘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五都:</b>包括奇韬、广平、龙宫、菜坑、万宝、坑口、上等、万厚、万全、龙池、东埔、双洞、葛埔、玄洋、甲头、东坑、崩兜、枧头、隔口、詹厝、桥亭头、珍山、五峰、兴埔、长町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六都:</b>包括奇韬、文经、东隹山、腾达、丁华、下坪、洋地、墘头、龙溪、上坪、古老、彭床、菜坑、金华、西韬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七都:</b>包括文江、朱坂、扶厝坂、黄田坂、坑口、大安、桥下、大墘、大濑、洋海、濑仁坂、典坑、柴桥头、白沙坑、上洋、小汰、后坑、山芹洋、徐村、曲溪、高峰丘、太门头、小文庄、西坑、梧村、陈坂、大林、裴坑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八都:</b>包括梅山乡、(一保)郭井、前洋、后洋、沈岭、坑园、朴溪、沧州、大安圾、益竹、德州、于凹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隶属永安市的3个都:</b></p><p class="ql-block"><b>四十一都:</b>包括青水、百已丘、际头、汀海、中村、下地、黄景山、丰田、龙吴、三百寮、沦海、三房、吴教、过坑、罗溪、槐甫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二都:</b>包括三溪、下早安、早安、东井、大丘、前坂、杨梅岭、龙头、小罗溪、炉近、溪柄、坑口、焦坑、柯山、谷坪、新村等;</p><p class="ql-block"><b>四十三都:</b>包括槐南、高坪、溪南、皇历、荆山、小龙逢、大龙逢、上罗溪、甲坪、大垄、北坑、坑里、岩前、梧桐洋等。</p><p class="ql-block">(注: 本章文字从尤溪文史资料中复制而来。)</p> <p class="ql-block"><b>刘老师说: </b>要把每一个村落都要附上一张照片,每张图片要备注是哪个地点哪一都的更重要。主要是五十都是个庞大的系统,工作量大,很难做,</p><p class="ql-block"><b>我说 :</b> 对,原来也是有这个想法的,只是没时间去仔细编辑,整理顺序,目前还只是个草稿……</p><p class="ql-block">比如,八字桥 的名字也是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b>刘老师说 :</b> 2021年《走遍八字桥》己采写完毕了。十个村己走遍了,2022年或2023年可能书会印出来。</p><p class="ql-block">★很期待,等书编印出来后,大家共同阅读共同增长知识。</p> <p class="ql-block">寄言读者: 因对传统民俗比较有兴趣,前两年收集文字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span>做了这个美篇,目前还是个草稿,大家对于“五十都的分布”,如果有更原始的文字记载要提供,如果有图片要提供,欢迎留言联系我。</p><p class="ql-block">(五十都的原版文字 不能乱动,另外做了一份保存,这一份可以应留言要求,进行修改,红色字为修改添加部分。)</p> <p class="ql-block">尤溪骑行队员在台溪乡书京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西城镇.汤氏兴龍坊。</p><p class="ql-block">和书京的房子对比很相像,古代很多的房子前面,都会挖一个池塘,以水蓄财、兴旺发家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都管前山镇洋,也有以水蓄财的池塘。 我小时候住的老屋,屋前也是有池塘,在1996年 拆旧建新村 的时侯拆掉了,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记忆了。</p> <p class="ql-block">四都麻洋 罗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四都麻洋 严氏第二祖房,2010年1月14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麻洋古廊挢,翻修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西城镇汤家土堡和台溪乡的书京土堡、盖竹茂荊堡的建筑风格一模一样,只是大门的方位有所不同,年份还更古老久远,客厅木头和窗户都是雕刻花纹的,汤家土堡在1994年拆掉了,仅仅时隔几年,国家就拨款一百多万元翻修保护茂荊堡……等等,,,在一九九几年的那个时期拆掉了很多古董老建筑非常的可惜,以及我家老屋的很多“线装古书和毛泽东选集.语录<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拆迁寄存在水尾石头屋里,保管不善全被白蚁 蛀食损毁,那些文化财富都被毁坏了,真是</span>非常的痛惜。</p> <p class="ql-block">汤家土堡的“雕梁画栋”,现在 出生在水泥楼房里的 年青人,大多数不了解这个成语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台溪乡书京土堡。</p> <p class="ql-block">台溪乡 二十五都盖竹 茂荊堡。</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 尤溪县徒步协会的部分精英队员们,参加“管前金柑之乡丰收节",从柳塘水库坝头,健步走到山顶秀峰亭的一个来回的登山徒步活动,在山上石阶古道的合影照片(队伍第二~我),队伍象一条非常长的长龙一样,壮观,好看,氛围拉满满!</p><p class="ql-block">( 秀峰亭的石阶古道.隶属二都 )</p> <p class="ql-block">七都尤溪水南的朱熹公园,(这是五一节举办的全民健身活动,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0年.宏地国宾府,业主领钥匙了</p> <p class="ql-block">八都三奎头国宾府的水池,也有以水蓄财的,兴旺发家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宏地国宾小区和泰禾红裕小区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2017航拍: 北宅粮仓正房.还是铁皮屋顶 </p> <p class="ql-block">2022.6航拍: 重建的粮仓正厝: 木柱.黑瓦</p> <p class="ql-block">三都北宅 龙须亭。</p> <p class="ql-block">四都山连村 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连村的“溪头坪”老屋,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 很怀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9年9月</span>路过时,特意在大屋前面拍了几张。 </p><p class="ql-block"> 山连村的很大座的老屋有很多座,每一座都有故事,村里能人辈出 : 溪头坪老屋有县科级老干部林芳泗、县里工作的林荣坪,在乡镇工作的林荣注、林生芳,里山陈家有在三明市工作的陈有极,大草北老屋有乡镇工作的林荣赞、林生清,石竹垅老屋有在乡镇工作的林生露……等人。</p> <p class="ql-block">四都后山连的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尤溪县城 通往 厦沙高速西城出口的快速通道,经过七都小溪的解建村和联建村。</p> <p class="ql-block">七都小溪(联建村)的周氏大屋。</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 西城镇第二中心小学,位于联建村快速通道旁边。</p> <p class="ql-block">尤溪动车站(在西城尤五中 学校附近)</p> <p class="ql-block">七都,这张是尤溪西城徒步队的健走路线图,黄土地一大块的地方,是新建的【联润·璞玥澜山】小区,</p><p class="ql-block">保留住这张图片,是想等 六只脚谷歌地图 更新后,再截一张图做个对比。</p> <p class="ql-block">五都,玉池天台山罗汉寺。</p> <p class="ql-block">五十都,新阳镇坎里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