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刘越

四妮

<p><b style="font-size: 20px;"> 惠风堂</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艺海同舟 薪火相传</b></p> <p>画家刘越</p><p>刘越艺术简介</p><p> 刘越 1978年生于抚顺。号孤山, 笔名老越,刘流 。自幼跟随衣惠春先生研习中国画,书法。1999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研究学院 《美术市场网》副主编,《中国水墨画》杂志 副主编,《中国艺术在线》主编。现为国家林业局 中国绿化基金会 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 委员。中国彩墨艺术研究院 副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抚顺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p> <p>《佛国仙境图》136X34CMX4 </p> <p>《谿山夜行图》68X68CM</p> <p>《荷塘按乐图》68X68CM</p> <p>《草堂客话图》68X68CM</p> <p>《秋窗读易图》68X68CM</p> <p>谈艺录</p><p>&nbsp; 32年前的1989年。这一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作为恩师入室弟子的身份进入工作室研习中国画,书法。恩师先从做人,做事教起。“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恩师经常引用黄宾虹先生的这句艺术见解来鞭策我们。恩师为人温和,谦卑,坦诚,豁达,朴实,与朋友交,从来都是先人后己,朋友的嘱托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p><p>&nbsp; 恩师成为我做人,做事的楷模,!</p><p>&nbsp; 恩师的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所创的全景山水画幅中蕴含着的无限生机,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尤其是那神奇的笔墨,灵动的意韵,独特的画风,散发着一种风骨嶙峋、至淡隽永、层峦叠嶂、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蕴。自幼跟随恩师学艺,恩师要求弟子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专研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画理、画史、画学、画法等方面。坚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遵循其艺术规律,从中了解历代名家的师承关系、生活经历,学识修养、执笔方法、用笔习惯等信息,从而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p><p>&nbsp; 2003年,老师推荐我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求学!入学前,恩师嘱咐我说:“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空桶,把这些年学到的知识来个二次消化,和美院的先生们好好的学,这是你进步的绝好机会。”在此后的2年求学中,每逢周末,恩师总是给我打电话:“回家来,给你做了你爱吃的饭菜。想着把作业,听课笔记带回来,我检查!”就是这一个个的周末,恩师耐心的讲解着作业中的不足,细致到每一处用笔,用墨。</p><p> 正是恩师多年的辛勤培养,让我的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出版《刘越水墨画集》、《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绘画名家——刘越山水画精品集》,2007年出版《寄情长白——刘越山水画小品集》。2008年参与出版国家林业局、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绿色奥运 绿色中国迎奥运书画名家作品集》、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神州圣火传递图集》,2010年参与出版中国彩墨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彩墨艺术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研究学院主办的《美术市场》杂志。</p><p>&nbsp; &nbsp;“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老师用自己的手为我们架起双桥;是老师用自己的青春为我们点亮人生;更是老师,用自己的年华为我筑起知识的殿堂。</p><p>&nbsp; 师恩不忘,求艺不止!</p> <p>衣惠春评说</p><p>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完美体现。我是看着刘越一步步成才的,他心地纯真,为人诚实,求艺执着,焉能空走人生?</p><p> 此刻,我想起我在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进修时,带着作品去班主任何海霞老师家中求教,何老从座上起立,走到掛在墙上恩师张大千赠给他的书法对联:《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观》并说这是他一生的真爱和座佑铭。中华文明,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也就是在这口口相传,笔笔相印中得以继承发展。</p><p> 刘越的成长,正是从严格的传统工夫的训练中和传统精神的陶冶中成長起来,我深信他的发展空间一定是美好的!</p><p>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勤奋的刘越,努力!大气晚成向你招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