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0月18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6年纪念日的第三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富平县淡村乡中和村,瞻仰了习仲勋同志的故居。</p><p> 正是金秋十月,习仲勋故居前宽阔的大道两旁的柿树上缀满了金星似的红柿,在飒飒的秋风中露出笑脸,大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我们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了习仲勋同志的故居。</p><p> 门前不远处的陵园广场上,一尊两米多高的习仲勋同志石刻坐像,矗立在陵园之中,背后是老夫人齐心敬录的习仲勋语“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诠释了习仲勋同志的一生。四周苍松翠柏,芳草纤纤,鸟语花香,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p><p> 走近大门,门梁上有古朴浑雄的“厚德载物”四个大字,门楼是关中农村普通的木门,整个门楼是砖木结构;走进院门,一座长方形的农村大院呈现在我们面前:最南边是三间土房,里边有木桌椅,织布机,纺线车;东边有厨房,厨房里有土锅台,土台上摆着木案板,案板上有锅碗瓢盆,和农村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紧挨的是饲养室:石槽、木犁、牛跟斗、马蹬,也有蒲篮、箥箕、罗闯等,还有一间房里边盘着土炕,炕上有条桌;西边一摆练全部是住房,里边有宽大的土炕,土炕有炕洞,可能是冬天烧炕用的,脚地都摆有方桌,方桌很简单,只有桌面,没有抽屉,也很粗糙,油染斑驳的,两旁放有木椅,是典型的农村富裕农民家境摆设;最北边是一道院墙,东北角安有后门,门楼不大;门外边是地下室,地下室很大,上边四周用青砖砌成围墙,是两间窑洞,门前院子里有一棵柿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总体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环境优雅,有一定气势。在习仲勋同志晚年居住的房子里,摆着沙发,茶几,住房门都是木门,很朴素,也很典雅。</p><p> 出了后门,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新修的水泥路两旁垂柳依依,白杨树上不时飘下几片金色的叶子。在一排高大的杨树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向我们介绍说他就是本村人,习仲勋每次回家都要和村里人在一起坐坐,到邻居家转转,他说话和气,态度诚恳,毫无架子,村里的人都爱和他聊天,叙谈……在一棵挺拔漂亮的合欢树下,我们几个分别留影,纪录下这次难忘的历程。</p><p> 已是下午4.30分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望习仲勋同志的故居,想起他13岁入团,15岁入党,21岁就担任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与刘志丹、谢子长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和转战陕北和彭德怀同志一起创造了“三战三捷”奇迹以及建国后呕心沥血地为人民事业奋斗的伟大一生,想起他一生令人难忘的两个闪光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共产主义战士本色,我们心潮澎湃,满怀敬仰地向他的坐像又深深地掬了一躬……</p> <p>习仲勋故居门前大道</p> <p>习仲勋同志塑像</p> <p>故居大门</p> <p>南侧房子内的摆设</p> <p>青砖铺就的院落</p> <p>参观的游客</p> <p>灶房内的陈设</p> <p>饲养室内的用具</p> <p>东厢房内的纺线车等生产用具</p> <p>陈旧的方桌,木椅</p> <p>西厢房内的土炕</p> <p>西厢房里的炕及条桌等</p> <p>东北角的后门</p> <p>地下室,原是习仲勋父亲准备居住的地方,后因安全问题没有居住。</p> <p>地下室院子里的柿子树,果实累累。</p> <p>笔者留影</p> <p>后门外</p> <p>后门外水泥大道</p> <p>习仲勋石刻坐像</p> <p>习仲勋夫人齐心敬录的习仲勋语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