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兰花系列(四)

秦深兰园(西北汉)

<p class="ql-block">秦岭兰花系列(四)</p><p class="ql-block">秦深兰园(马健全、冀小莉、马俊秀、聂方、马俊杰、马俊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秦岭兰花的历史探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人员交往比较少,江南的兰文化没有传递到这一封闭地区,人们对兰花的认知比较少,特别是对兰文化了解更少。最早的兰书《金漳兰谱》是南宋的兰人赵时庚所著,</p> <p class="ql-block">而此书所介绍的都是福建所产的建兰,以素心为主,而当时的北方被金人所占,处于战火之中,加上北方就不产兰花,金人不懂兰花,南北没有交流,北方不产建兰,这个时期,秦岭的兰花不可能被外界所了解。当时南宋的都城在今浙江的杭州,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多集中于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更早时期的战国时期,孔子虽也写有兰蕙方面的诗篇,但他所处黄河以北,那个地区不产蕙兰和春兰,兰文化也很难影响到秦岭这一地区。屈原身处楚国,在现在的大秦岭地区,这一地区盛产春兰和蕙兰,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县有个回车镇,</p> <p>那里有个屈原岗,立有一碑,记有屈原路过此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屈原岗是全国为数不多以屈原名字命名的地名,历史上屈原岗是秦楚必经之路,周围的山上也盛产兰花(蕙兰、春兰)。史记上说,屈原为了说服楚怀王不要出兵伐秦,怀王不听,结果丹阳之战大败,后被秦国所俘,最后客死秦国,屈原知后,在今屈原岗处长叹大哭,后纪念屈原,叫屈原岗,现己无从考证。</p> <p>说明当时楚文化己影响到此,而当时秦出楚,需出五关,五关以西属秦地,五关以东属楚,五关的秦楚界墙至今还在,这一地区盛产兰花(蕙兰、春兰等),但与屈原诗篇中所述的兰蕙有没有关连还需考证。本人观点,因秦楚大战,两国敌对,楚文化不可能向西传播,也不可能有兰花交流。</p> <p>长安,历史上十三朝古都,与外交流的通道受秦岭阻挡,向北是黄土高原和大漠,向东出潼关进山西和中原,向西,是整个大西北,而兰花主要生长在秦岭以南(兰属蕙兰和春兰),而从长安到东南各地,最近的路线就是从长安出发,经蓝田蓝桥古道,翻越秦岭进入商洛,</p> <p>从丹凤出五关进入商南,而在丹凤龙驹寨有一条水路码头,从这里开始,分水路和旱路两条道,水路沿丹江而下,</p> <p>进入汉江和长江,货运大多走这条道,旱路出五关后经商南县</p> <p>到河南西峡,进入中原。</p> <p>历史上,进出秦岭的必经之道,盛产兰花(蕙兰、春当),可从查阅资料到古诗词来看,没有多少对兰花的记载,也没有诗词赞颂。据我分析,有以下原因,一是整个大秦岭地区所产的春兰不香,即是有点香味也非常淡雅,加上开花期在正月底以后(农历),天气比较寒冷,加之花色过绿,不被人们所重识。兰不香不足取,又没有华丽的外表,也设有优雅清淡的幽香,所以被这一地区的人们忽视了。而蕙兰是这一地区的优势,草型高大雄健,花大出架,香味浓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到了汉、唐盛世,文人墨客聚集于长安,人才辈出,大量诗篇涌现,歌功颂花的诗篇不少,但记述兰花方面的却几乎没有,基本是官员被贬江南后,路过这一地区,所表述的都是行路艰难和景观方面的诗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秦岭北坡很少产兰花,而秦岭南坡所产兰花均在山野之中,由于战乱,这一地区人烟稀少,民不聊生,没有多少闲情逸致,而文人墨客仅仅是路过,只知沿途行路艰难,没有多少人注视这山间小草。当时长安城牡丹盛行,气候适宜,达官贵人喜爱,牡丹生长旺盛,人们的诗文多集中于牡丹上,所以很少有兰花的交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宋朝以后,都城南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由于江浙一带生产蕙兰、春兰,加上福建的秋兰,广东的墨兰,人们栽种比较早,对兰花的认知度也比较高,逐渐的形成了兰花的系列文化。</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宋朝的败落,一部分文人墨客不愿意屈服于新朝政的统治,以兰喻人,洁身自好,种兰、写兰、画兰逐渐兴起,不少的兰花兰著开始出现,特别是明、清以后,江南地区兰花交流广泛,采兰、养兰风起,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当时交通不便。从杭州到长安需数月时间,所以兰花的交流非常困难,</p> <p>特别是观花赏花,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历朝历代的战乱,这一地区的人口大量的减少,兰花没有遭到大量的破坏,加上信息的闭塞,没有广泛的交流,才是这一地区的兰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是我们国家最北的兰花的处女地,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保留了这一大片完整的资源,留给了我们的后人,感谢大秦岭,感谢大自然,感恩大秦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