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跨沪浙的这个村要火了!一步就跨进了浙江,你打卡了吗?

上海旭日东升

<p>说起山塘街,一般都会想起远近闻名的苏州山塘街,而上海和浙江共同拥有的这一条山塘街,却鲜为人知。今年国庆小长假的第二天,我又去了一趟上海金山廊下山塘村,只为看看整修完成后的“明月山塘”。浙江省嘉兴平湖市广陈镇与金山区廊下镇联手谋划的一盘大“棋”——南北山塘合为一体,共建“明月山塘”,“明月山塘”项目正式开始于2018年8月,现在已经整修完成。</p><p>我于2019年8月14日发布了一篇题为《上海有一个小镇,桥北属上海,桥南属浙江,买个菜要跨省?》的文章,介绍了整修前的山塘老街。这篇文章在《今日头条》上引发热议,展现量103.8万,阅读量136,585,点击率13.2%,超过 96% 同类作品。评论86,点赞1,289,转发6,分享521,收藏319。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此文记录了我2016年11月27日游览山塘镇时拍摄的原始照片,下一次去,这些街景将成为过去,而这些照片或将成为珍贵的回忆.....”</p><p>时隔四年,再一次走访了金山廊下山塘村,有什么样的变化在等待着我去发现.....</p> <p>在浙江与上海边界,有这么一座桥,桥的南面是浙江平湖市广陈镇辖区,桥的北面是上海金山区廊下镇辖区,由于这座桥叫山塘桥,两边的村因桥而得名,都叫山塘村,贯穿两个村的一条街就被称为山塘老街,当地人把浙江平湖市广陈镇的山塘村称作南山塘,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山塘村称作北山塘。如今,南北山塘合为一体,共称“明月山塘”。</p> <p>山塘村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和浙江平湖市广陈镇,距上海市中心约88公里。北山塘村口的“百姓舞台”,一副酱底金字的对联:“古有集镇桥跨两省分南北,今看山塘河穿一市聚春秋”,悬挂于飞檐翘角的“百姓舞台”两侧。舞台后面是村口的一个停车场,上次来,车子也是停在这里。只是右手边墙上的金山农民画壁画,已经被粉刷一新。</p> <p>绕过“百姓舞台”往南走,北山塘老街入口出现在眼前,粉墙黛瓦观音兜的建筑下,挂满了国旗,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如今的山塘村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国庆假期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还真不少。</p> <p>原本冷清无人的老街,街边紧锁的屋门,现在,原住民们在廊屋下,也摆起了小摊,卖些当地产的杜瓜子和茭白。</p> <p>阿婆在家门口支起了油锅,做起了萝卜丝饼。</p> <p>山塘老街实在是一个迷你的老街,街道南北向,北面街总长不到百米,南面最多也就二百米了。</p> <p>这个邮政所,2016年我去的时候,是没有的。听正在执勤的志愿者介绍说,之前,这里是邮政所原址,现在安原样子复建了。</p> <p>肉铺、杂货店还是按原样存在。</p> <p>老街上唯一的一家陈记综合商店,还开着。还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是换了招牌。</p> <p>以前紧挨着山塘桥东面桥脚下,有一间矮平房现在被拆除了,原来挂在矮平房墙上的“一桥两山塘;平安一线牵”这块牌子,现在被挂到这里了。</p> <p>眼前的北山塘村迎來了新面貌,桥边拆除了一些建筑,扩建了一块小广场。过去,这里一直是连接平湖与上海地区的交通要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摆渡人”角色,并在民国时期一度达到鼎盛。成就了当时繁荣的商业街——山塘街,如今随着交通不断发展,旧时繁华的面貌退却,只留下沧桑与宁静。</p> <p>新开设的“山塘印象”馆,供游人参观。</p> <p>现在的山塘街,北山塘看点不多,除了新增加的“邮政所”和“山塘印象”,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部分看点都在南山塘。</p> <p>站在古桥上的感觉很奇妙,许多游客来到这边,都会自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我走过一座桥就从上海来到了浙江”。走过这座22米长的山塘桥,你就一步跨进浙江了,桥口“山塘老街”四个大字非常醒目。</p> <p>站在山塘古桥上远观山塘河,河面不是很宽,在古桥西面,新建了一座“明月桥”,当地人又叫它“连心桥”,与山塘古桥遥相呼应。</p> <p>在山塘河的南岸翻建了轮船码头旧址“山塘老码头”,山塘河作为曾经的水运交通要道,老码头为山塘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p>站在“明月桥”上,远眺山塘古桥。</p> <p>古老的山塘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桥长仅22米,桥面由12块长条石拼接而成。将上海廊下镇山塘村与浙江广陈镇山塘村紧密相连,因此被称为“一桥两山塘”。近200年来,古桥见证了沪浙两地的变迁。</p> <p>过桥来到了南岸的南山塘老街,这里,每天沪浙两地的村民往来于石桥两岸几百米长的山塘小集镇。</p> <p>老街人气旺了,村民也在街口摆起了地摊,出售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当地人把“扁豆”,叫成“羊眼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p> <p>山塘老街形成集市于清末民初,鼎盛在解放初期。解放初,“二泉映月”的演奏者、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曾在这里教曹姓居民拉二胡,度过了他在南山塘的文艺生活。南山塘老街应该衰败于改革开放后,以至于后来逐渐成为一条空街。</p> <p>原来已经倒塌破旧不堪的房子,经过整修,摇身一变成了《山塘老酒》店铺。</p> <p>这幢三开间门面房,原来外墙全部都是马赛克的,现在整修后被统一刷上了白色涂料。门口上的【公用电话】牌子,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了,这也算是历史遗产了。</p> <p>在这条街上原来有两根水泥电线杆,一根前几年断了,上面有“平广一九六六”凹模字,风吹雨打50多年,水泥退落,表面粗砂粒暴露无遗。这次整修重新树了一根,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有两根表面打磨光的电线杆,但上面的“平广一九六六”字样已经被磨去,这两根电线杆也见证了老街的变迁。(我有当时拍下的照片)</p> <p>这个创意涂鸦成了网红点,经过的游人都会坐上自行车,拍下一张合影。</p> <p>国庆节期间,老街上人流如织。</p> <p>木质的店名牌匾,写着孟坚故里文创小铺,透过窗户往里看,店铺不大,十平方米左右,各类文创产品摆放有序,散发着浓浓的古朴文艺风。资料上介绍:赵孟坚(1199年-1264年),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p> <p>沪浙亲邻之家</p> <p>广陈镇山塘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钹子书的发源地,山塘村文化礼堂钹子书馆建成于2017年,作为展现山塘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的特色场馆。</p> <p>在南山塘的文化礼堂里,有幸听了一场地方传统曲种:钹子书。那曲调柔和委婉、丰富多彩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老街上还保留了“白墙、黛瓦、观音兜”当地原味风貌。</p> <p>在自家厨房建有农家土灶。</p> <p>南山塘还保留着传统的理发店,师傅说现在生意难做,年轻人几乎不会来这里理发,来到都是老年熟人,理个发,修个面,赚不到几个钱。</p> <p>这位正在做鸡蛋糕的大哥厉害了,自称是鸡蛋糕“徐家第二代传人”;臭豆腐“钱家第四代传人”,来南山塘一定要去尝一尝这祖传的美食。</p> <p>南山塘老街除了修复老街两边的建筑,也在老街旁边修建了一个小巧的休闲花园。</p> <p>这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村庄,我预估总有一天要爆红的,趁现在人还不多,得快去哦,等到真正成了网红村时,一定会人满为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