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古村 — 惊艳的美丽

宁静致远

<p><br></p><p> 唐模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p><p><br></p><p> 唐模村是徽州的古村落,徽文化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园林特色,被人称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誉。</p><p><br></p> <p><br></p><p> 唐模这个名字从唐代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历史传说因其经济活跃,民风淳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p><p><br></p> <p><br></p><p> 唐模村有徽派园林檀干园、孝子湖、水口、水街、镜亭、同胞翰林坊、沙堤亭、高阳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祠堂群、千年银杏、古井、明代古刻雕像和宋、元、明、清“苏、黄、米、蔡”等十八位名家真迹碑刻等古迹。在徽派园林中独树一帜,使唐模成为黄山市十大景区之一。</p><p><br></p> <p><br></p><p> 唐模古镇,有着“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的美誉,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互相融合,相得益彰。村内的河溪潺潺而过,农家依岸而居,幽情古趣,优雅独特,是一个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当身临其境时,不禁会为这如诗如画的风情美景而惊喜、陶醉,更会为这精美的明清建筑和小桥流水而赞叹迷恋……</p><p><br></p> <p><br></p><p> 徽州唐模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上非常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特别是别样的古老水街,使人备感吉祥平和,堪称徽派气息浓郁的典型古村落。</p><p><br></p> <p><br></p><p> 走近唐模,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浓荫蔽日。特别是那株决定汪氏家族命运的银杏,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p><p><br></p> <p><br></p><p> 唐模村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她是大唐遗风的历史,她有着江南园林的精巧。虽生在徽州,偏于皖南,却不失新安古村的风韵还兼具江南古镇的大气。不但小桥流水,还有河流喧嚣;虽然安居乐业,倒也商贾繁荣。小巷幽深与中街敞亮同在,宗祠文化和山水风情相印。</p><p><br></p> <p><br></p><p> 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溪水潺潺,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p><p><br></p> <p><br></p><p> 漫步在长达千余米的水街之上,可以看到两岸近百座沿河而居的徽派民居,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p><p><br></p> <p><br></p><p> 高阳廊桥位于西溪之上,始建元代,初为石墩木桥,嘉靖丁已年重修时增建了廊桥,清康熙已亥年(1719年)再修,基本定型,历近400年风雨不变。内设观音,镇西溪水蛟而守一方安宁。</p><p><br></p> <p><br></p><p> 高阳桥又名廊桥,廊内有七间,两侧各置坐凳,中间和南侧设佛座。桥廊设窗,可凭窗观赏许村四周的绿水青山,墙上和天花板上,彩绘游龙飞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从建桥算起,它比由电影《廊桥遗梦》而出名的美国麦康逊的那座廊桥至少要早300多年,就是高阳廊桥上古代人留下的遗迹旧踪,也要比美国那座廊桥要丰富精彩得多。 因为高阳桥不仅在崇山峻岭中构架了一条许村通向外界的通道,而且徽商远行,村中父老妻女在此送亲人出远门,薄酒一杯,依依惜别,苦涩的离愁化为滴滴热泪融入潺潺的溪水中。至于桥上佛座设置的观音菩萨,则是供远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的,但愿浪迹天涯的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功成名就。当然,依窗默对流水,眺望远山逶迤,更烘托出廊桥上离别的悲情愁绪。离人衣锦还乡,游子久别重回故里,村里的亲人们也在这廊桥上拱手相迎。所以,高阳桥是离合桥,有离散的悲凉,也有聚合的欢喜。世代相沿,廊桥,成了许村的代名词,在许村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p><p><br></p> <p><br></p><p> 高阳桥是徽州为数不多的廊桥,内部为通畅的过道,也是休闲的茶社。室内摆放几张方桌,东边是实体砖墙,西边是带窗的槛墙,明间隔扇,外有一步露台,可观溪上风光。</p><p><br></p> <p><br></p><p> 中间为民国二年匾:亲见七代。柱上楹联“南海岸来一瓶甘露,高阳桥渡千载行人”。</p><p><br></p> <p><br></p><p> 沿着溪流越往深处走,越能感觉到唐模的魅力,仿佛走进世外桃源一般,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格外和谐。</p><p><br></p> <p><br></p><p> 唐模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至今保存了教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特别是唐模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整体村落方面的创举堪称皖南古村落之典范,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更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p><p><br></p> <p><br></p><p> 这是尚义堂,门前立一座重檐门坊,借用门厅的两根檐柱。颇为少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唐模许氏有三大支祠,为尚义堂、继善堂、骏惠堂。尚义堂是地位最高的官祠。</p><p><br></p> <p><br></p><p> 尚义堂,因明代许怀显捐资助边有功受封尚义郎,并获朝廷恩准建立尚义坊。尚义坊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清代重修,风格独特。</p><p><br></p> <p><br></p><p> 正厅二层,面阔五间,两侧有夹屋。正厅前两厢为带廊道的厢房。</p><p><br></p> <p><br></p><p> 离尚义堂不远,有一座稍小一点的宗祠是“继善堂”,始建于清初年间。民间流传“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这三句谚语,当时“尚义堂”地位最高,“继善堂”次之,而后是“骏惠堂”,按照唐模许氏祠堂建造的严格规定,依据不同的社会阶层(即官、商、农)建造。“继善堂”所代表的是一支以经商为主,讲究气势和规模的祠堂。</p><p><br></p> <p><br></p><p> 继善堂历经百年沧桑,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侵害,遭到损毁非常严重。为保护唐模的旅游资源与开发,弘扬“徽商”精神,丰富徽文化内涵。2009年9月,徽州区政府、潜口镇政府及唐模景区联合投资5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继善堂进行全面修缮,并于2011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p><p><br></p> <p><br></p><p> 现在的继善堂,主要职能是作为黄梅戏的演出戏台,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专业的演员出演。</p><p><br></p> <p><br></p><p> 村中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水口园林和潺潺水街,使人备感舒适。</p><p><br></p> <p><br></p><p> 邻墙间窄窄的巷弄,在两旁高墙的衬托下显得幽深。</p><p><br></p> <p><br></p><p> 这是许承尧故居。许承尧是唐模村的第三位翰林(前二位是许承宗、许承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翰林(末代翰林),他是清末光绪甲辰年最后一科进士,曾官至翰林院编修,反清革命志士,是倡导现代文化、男女同校的第一人、中国早期敦煌文化的发掘者,中国才志学家、鉴赏学家、教育家,晚清南国诗杰。在唐模的“许承尧故居陈列馆”可以看到介绍其生平、著书、书法,并可一瞻一村三翰林(许承宣、许承家、许承尧)之风采,不知不觉地领略了徽州深奥的徽文化……</p><p><br></p> <p><br></p><p> 许承尧故居陈列馆。</p><p><br></p> <p><br></p><p> 唐模的水溪两旁老屋如林,高墙深深。</p><p><br></p> <p><br></p><p> 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p><p><br></p> <p><br></p><p> 这棵银杏树是唐模选址建村时留下的古木,植于唐元和之初。当时越国公汪华定居在绩溪,因见唐模村这块地域气象不凡,便对这边有了关注。唐太宗贞观六年,他的后裔汪思立娶了这边的程氏女子为妻,到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渐而便动起从绩溪举家迁此建村的念头。他起先选了三处建村地点,但对于究竟选在哪个地方,一时拿不定主意,便令人在三处各栽了一株银杏树。两年后,当他看到栽种于唐模的银杏树生长最为旺盛后,才决定下来。这棵银杏树就这样帮主人奠立了唐模村的建造格局。</p><p><br></p> <p><br></p><p> 千百年来,唐模人对这株银杏树始终关爱有加。在兵荒马乱时节,当地村民便在树上悬挂起“唐朝古树,不得侵犯”的木牌;在上世纪动乱时期,村民们又沿古树四周修筑起护栏。后来此树濒临枯萎,村民又请来林业专家采取“异体嫁接输养技术”,并在这株古树旁另植三株小银杏树,终使唐模银杏得以枯木逢春。</p><p><br></p> <p><br></p><p> 如今,这棵为选址起过决定作用的银杏已有一千三百七十多岁了。树边的墙上,有为银杏写的诗文,树旁的建筑,有为银杏的供奉香堂。</p><p><br></p> <p><br></p><p> 沿着村中的青石板路向前走就到了村口一株千年古槐旁,这里立着一座灵官亭。走过此处,就走出了唐模村,外面是村口的檀干园。</p><p><br></p> <p><br></p><p> 檀干园须从门洞进入参观,满园的美景在移步岸堤之时就喷薄而出,远眺全园,亭阁散置西湖周边,星星点点,如法天然。湖岸遍植檀花和紫荆,疏影摇曳,引人如痴如醉。</p><p><br></p> <p><br></p><p> 檀干园因遍植檀树和紫荆而得名,素有小西湖的美称。相传清嘉庆年间,许以诚经商获利万贯,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母亲听说杭州西湖很好玩,就向儿子提出了要游览西湖的愿望。许以诚想:老母年事已高,徽州距杭州路途又远,长途跋涉,车马劳顿,老太太恐怕力不能支,为满足老母的夙愿,孝子许以诚拿出巨资,模拟西湖风景,建了这个“小西湖”,供母颐养。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孝子湖”。蓝天碧水,绿树如茵,庭阁楼台,水榭长桥,相映生辉。</p><p><br></p> <p><br></p><p> 在小西湖的镜亭里,有宋、元、明、清等18位书法家的碑文,包括苏轼、朱熹、董其昌、黄庭坚、倪鲁园、文徵明、米飞、蔡祥、查世标等书法家的碑文。这似乎只是一块块的石碑,但是保存完整的程度很少。毕竟,唐模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破坏,起初,收集这些石碑的大师喜欢这些著名的名字,所以他想出了一种灵活的方法,用这些石碑作为铺路石,并用厚厚的黄土覆盖,这不仅避免了石碑被砸碎的危险,而且保持了石碑的完整。不仅石碑,镜子馆外的墙壁也是标准的砚台材料,每面都有9块砚台。</p><p><br></p> <p><br></p><p> 西湖东南角是陆地,青松翠竹之中建一座体量较大的四合院,这是檀干园最适合久居之所,本是许氏文会馆所在。四合院在西面和南方各有一门,西门上勒“清听轩”横匾。</p><p><br></p> <p><br></p><p> 唐模村的子弟在这里接受启蒙,竖立经世济国的人生信念。徽州人文荟萃,这与当地重视教育,提倡读书有关。徽州书斋的墙上对联写道: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样的教育随处可见,培养了一方人物崇儒重教之风。吾人常在偏僻的山村里见到学堂,那里被精心维护着,视如珍珠。</p><p><br></p> <p><br></p><p> 门边有许承尧书楹联曰: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p><p><br></p> <p><br></p><p> 唐模村字唐至今,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和生存理念充分融合了儒释道之精髓的哲学体系。如今最能体现她那独特风韵的,莫过于村中那历史遗存的美丽景色和千百年来百姓恬静的生活情景。</p><p><br></p> <p><br></p><p> 同胞翰林坊,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柱三门冲天式。是为褒扬许氏兄弟承宗、承宣的才学功名而立,横跨在唐模村口的驿道上。就如同棠樾村口的七座牌坊,横跨进村的必经之路一样。</p><p><br></p> <p><br></p><p> 同胞翰林石坊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大字板题:同胞翰林。许氏兄弟承宗、承宣于康熙朝皆中进士,一授编修,一授庶吉士,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称。</p><p><br></p> <p><br></p><p> 这里曾是黄梅戏《天仙配》的拍摄地,《天仙配》的导演在选择外景地的时候,被唐模村一棵有400多年树龄的老树独特造型所吸引,树的根部有一个很大的口子,就象人的嘴巴在自然张口说话一般,导演便突发奇想,采用特技使老树开口说话,在此为善良的董永和美丽的七仙女喜结良缘。于是,这棵有400多年历史的老樟树便有了"天下第一媒树"的美誉。</p><p><br></p> <p><br></p><p> 这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树枝上还绑着一根根红丝带,这是到唐模旅游的情侣们在老槐树下许下美好的愿望,并把写有双方姓名的红丝带绑在老槐树上,意为双方从此 “永结同心,白头偕老”。</p><p><br></p> <p><br></p><p> 离树不远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p><p><br></p> <p><br></p><p> 八角亭三重檐,四面拱门,上有回廊,却无楼梯。飞檐翘角,使人过目难忘。抬头望亭的另一面,便见“云路”二字,寄托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这里是古代进村的第一眼所见,有大吉大利之意。</p><p><br></p> <p><br></p><p> 在唐模村中,竟然还隐藏了一处精致的法国家庭旅馆,其一景一物都是徽州模样。这是国内唯一与法国合作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家庭旅馆位于唐模景区内,入住旅馆可以免景区80元的门票,这里跟其他地方相比,多了一份宁静,更多的是感受徽派建筑的美感。</p><p><br></p> <p><br></p><p> 法国家庭旅馆的晒秋广场。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徽州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少,每年秋收季节农户便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家中的农作物和易受潮物品以便保存,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p><p><br></p> <p><br></p><p> 其实徽州地区一年四季都在晒,春晒水笋山蕨,夏晒豆角茄子,秋晒辣椒稻谷,冬晒熏腊火腿,而秋天晒的颜色最鲜艳,游客们对这种色彩斑斓的火热颜色更加的憧憬,而且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把收获的农作物拿出来晒,最能体现农民们秋收的喜悦心情。</p><p><br></p> <p><br></p><p> 走进法国家庭旅馆,你会发现犹如身临其境到了古徽州时代,四周都是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美丽。</p><p><br></p> <p><br></p><p> 法国家庭旅馆”是法国乡村旅游的领军品牌,而唐模法国家庭旅馆是安徽省旅游集团与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区合作开发的国际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获得法国家庭旅馆联合会授权,这是该品牌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使用。</p><p><br></p> <p><br></p><p> 走进家庭旅馆,可以领略秀美的田园风光,感受古朴的民风民俗,观赏堪称经典的乡村园林,游览闻名遐迩的风雅水街,体会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尤其是特色鲜明的人居文化、水口文化和忠孝文化。</p><p><br></p> <p><br></p><p> 整个家庭旅馆是由古徽派建筑改建的,以弘扬徽文化为载体,突出徽派古建筑风格,庭院幽深,静怡优雅,叠加现代元素、中西文化元素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格调品味高雅。</p><p><br></p> <p><br></p><p> 如果你喜欢徽州的古建筑,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唐模法国家庭旅馆。这里庭院幽深,静怡优雅,叠加现代元素、中西文化元素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格调品味高雅。</p><p><br></p> <p><br></p><p> 带着不舍与唐模古镇惜别,但古镇的小桥流水,石板巷陌,微醺的岁月,醉人的清风却时常令人难以忘怀。归来已有数日,偶尔还会想起唐模古镇,回味那沁人心脾的清秀与宁静、悠闲与安逸。</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