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一直提倡的课堂模式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构建以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构建以自发为动机的教育,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校园等等。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是谁的事情谁干,该谁做的事情谁做!这不单单是我们成年人应该遵守的规则,更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遵守的准则!</p> <p> 传统模式的课前问候是非常必要的,但从教学五认真来看,貌似学生的预习环节没有落实。可不可以改变原有模式,同时兼顾预习和师生问好环节共同实施呢?我现在采取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是:预备铃响了之后,要求学生开始预习本节课内容。这样做有以下一些好处:第一,将学生从松散且放松的课间初步拉回课堂的预设氛围!第二:让那些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学生,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第三: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掌握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第四:这个过程也有利于教师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开展有效的导入!</p> <p><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然,站起来读,效果更好!</b></p> <p> 读完之后,就上节课内容开始一些简单的复习提问,目的是为了温故而知新!教材的编排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各章节之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能很快找到联系,串联起教材内容,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网络,形成知识框架!</p> <p> 对学生提问一定要具体,个体不同,提问的难易程度要有差异,要保证每个学生站起来都能回答的出来,我认为,学生不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是你问的不具体,也有可能是你问的对象和你预设问题不匹配!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课堂属于每个人,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之道!</p> <p> 对学生回答的每个问题都要进行回应,无论回答的对不对?或者回答的好不好?都要回应,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认同感!</p> <p> 提问应该走下讲台,既然是交流,除了语言上的交流,还有眼神的互动!不要让学生觉得被问是一种难受,要让他们觉得被问是一种幸福!</p> <p> 怎么把复杂问题变简单?怎么把抽象问题变直观?这有赖于课前精心的准备,想要把每节上的精彩,备课时间应该不少于两个小时,比如,教学设计这一个环节:是基于什么的教学设计?如果基于情景化教学,那么怎么来创造合适的情景?需要什么样的道具?或者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或者需要什么的素材?这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准备的!</p> <p> 在基因工程这一节中,学生很不容易理解什么是“基因的剪刀”?那我就拿个剪刀过来!学生不理解特定的识别序列,我就自己画一个!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黏性末端,好嘛,让她自己剪出一个黏性末端出来!</p> <p> 怎样才会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为什么不同序列会形成相同黏性末端呢?找两个学生,给不同的碱基片段,但是在片段里面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她们剪出来的末端是否相同呢?结果一目了然!</p> <p> 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课堂的专注度,作为有经验的教师,课堂表现出的虚假学习在我们眼下无处遁形!所以,要让这些学生也参与到课堂里来,谁都不能放弃!</p> <p>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太好理解,要有耐心,一遍不行来两遍,如果多次都不行,得改变教学模式,肯定不是学生智商的问题,而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只要我们能改变,他们就一定能听的懂!</p> <p> 要把课堂变活跃,把复杂问题变简单,把知识传授过程变愉悦,把课本内容变生动,这样,教学的效果就能很好的体现!</p> <p> 要让学生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让学生对提问的恐惧变成回答了课堂问题感觉很幸福。不怕她不参与进来!</p> <p> 很多时候,我们课堂总是喜欢和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互动,忽略了课堂上沉默孩子的权利!责任在于强势学生,也在我们教师身上,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准则!所以,要关注那些课堂上被忽略的孩子,否则,久而久之,他们会出现报复性的沉默,继而失去学习的热情,最后直接厌烦课堂,并最终成为学困生!</p> <p> 主体性参与的课堂,学生是幸福的!</p> <p> 每个人眼神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望!</p> <p> 甚至会主动参与进来,如果在高中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如果还能提出问题,那就更好了!</p> <p> 主体参与课堂,貌似单独交流,但学生之间的互助,竞争,甚至是相互看笑话心理会让他们积极性高涨!</p> <p> 点评环节也很重要,要肯定每一个学生,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没有按照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来,我也觉得是创新性的体现!说明我们对学情把握的不准,是备课不全面导致,此之谓:教学相长吧!</p> <p> 点评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变化,相互奚落取笑是中学生惯用的互相打闹方式,如果发现问题回答不好的同学情绪低落,要及时重复提问,并加强肯定!</p> <p> 把课堂还给孩子,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搞什么高效课堂或者颠覆课堂或者披萨式课堂模式,我一直在想,成功难道可以复制吗?当然不能!学生整个受教育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水平也不同,为什么拿别人的模式来套用给我们的学生?而且,我所呆的学校是百年老校,教学成绩斐然,是不是我们应该研究出一套我们的教育模式,如果老向别人学,只能表现出我们的不自信和缺乏深度学习研究的能力!</p> <p> 写在最后:课堂模式因教育者而变,因受教育者而定!所以,我们不光要研究怎么上课,更要研究给谁上课?这一点很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