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元老宋平:103岁身体强健!后代子女何在?虎父无犬子

媒体联盟特别报道

<p>在变化繁多的世间有着不变的准则,无论是对人或事都有着"规矩"二字。</p><p><br></p><p>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于伟人的道德约束,也是每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所遵循着的做人法则。</p><p><br></p><p>凡事皆为他人着想,站在大局的一方去纵览整个社会,心中永远保持着一颗善良、高尚、纯洁的内心,能将自己的利益抛之脑后的人是时代的先驱者,也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p><p><br></p><p>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四合院中,有着一名退休的老干部。这位老干部如今闲来没事常在自家的院中读些书,看看报,或是在家周围散着步哼着曲儿悠然自得。</p><p><br></p><p>然而就是这么一名不起眼的老先生,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在风雨飘摇中树立起了鲜红的旗帜。</p><p><br></p><p>这位我党元老宋平,103岁高龄仍然身体强健,后代子女皆是人才,虎父无犬子用于形容宋家父子便是再合适不过了。</p><p><br></p> <h3>资深党员宋平</h3></br><h3>宋平老先生1917年4月出生于山东莒县,20岁时加入我党,在1936年春季投身于革命工作当中。</h3></br><h3>在1934年至1937年间,先后进入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学习。毕业后,曾辗转全国各地展开政治工作,任职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h3></br><h3>清华大学毕业的宋平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出众的政治能力担任过总理的秘书。</h3></br><h3> <p>在总理的身边宋平被其敬业、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凡事在行动之前都本着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秉行着一个党员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p><p><br></p><p>20世纪50年代,宋平年仅30岁的宋平就担任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部级干部,足见其在任时的卓越之处。</p><p><br></p><p>安贫乐道、大公无私</p><p><br></p><p>如今已103岁的宋平老先生,众人只知其年纪,却终未寻到他的生辰。大家通过百岁那年的时间可以知道在3年前4月的某一天,宋平度过了人生中的一百年。</p><p><br></p><p>但若是想得知是4月的哪一天,恐怕是个未知的谜了。这并非是因为年代的悠久才导致大家对宋平老先生具体信息不甚了解,而是出于老先生的清廉之心。</p><p><br></p><p>在早年身兼多项要职的宋平心中有着一杆秤,这杆秤上深深地刻着廉洁二字。</p><p><br></p> <h3>多年来为避免居心不良的人打着祝寿的名号来送礼或是由于举办寿宴而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宋平将自己的生日对外保密。</h3></br><h3>在常年的辛苦工作中,宋平老先生殚精竭虑,乐此不疲。他一生都在将高尚的品格由文字表现的抽象含义在现实中展现出来,长年累月间的无私行动感染着新一代的接班人们。</h3></br><h3>即使身处高位,宋老先生也从未表现出一丝的优越感,他一直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置放于人民群众之下。</h3></br><h3>在上个世纪50年代,正当壮年的宋平一头扎进了党的事业当中,年幼的儿子宋昌平常常被父亲遗忘。</h3></br><h3>儿子每月的伙食费只能勉强吃饱,身上的衣服缝缝补补,没有一块儿好地方,站在孩子堆里的宋昌平其貌不扬,任谁也无法想象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当时的政界高官。在多年之后,已经退休的宋昌平提议开车带着一家人去往北戴河游玩,然而这个主意被宋老先生一口回绝。</h3></br><h3> <h3>他向儿子训斥道:"以后不允许你随意乘坐自己的专车,因为政府派下的专车是用来服务于人民的,并不是让你带着家人出去游玩的。"</h3></br><h3>听到这里的宋昌平感到无比羞愧。宋平的妻子也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性,她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宋老是大学时期的同学。</h3></br><h3>在95岁时,为了不打扰护工的休息,便自己一人蹑手蹑脚地起夜去到厕所,哪知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骨折。</h3></br><h3>当值的护工见况吓得脸色发白,慌不择路,但躺在一旁的宋平夫人忍着疼痛温柔地劝慰道:"没事的,是我的原因。"良好的家风可以看出宋平和夫人对家庭的精神创建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也让他们的儿女受益匪浅。</h3></br><h3> <h3>虎父无犬子</h3></br><h3>在教育子女方面,宋平毫不含糊。勤勤恳恳几十年的宋老先生不仅严于律己,还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h3></br><h3>即使工作十分忙碌,有时并不能完全照顾好子女们的生活起居,但在思想品德,对事态度上,宋平一直在不断地锤炼他们,为的就是让子女成为对人民、社会、国家有益的人。</h3></br><h3>多年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将父亲视为毕生学习的对象,追随着宋老的脚步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h3></br><h3>其中儿子宋昌平是又一位人才,写下《海军史》等著作,跨越了文学与军事两个领域。宋昌平曾经下乡务农插队,并且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控系。</h3></br><h3>身为军事理论家与文学家的宋昌平担任过甘肃科技情报所外文资料员,在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对军事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h3></br><h3> <h3>身体力行,博爱仁慈</h3></br><h3>宋老先生十分倡导节约的理念,出生于动荡年代的他深知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感恩是每一位享受当下便利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品德。</h3></br><h3>在面对记者几个小时的采访时,宋老为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疲惫,即使他已百余岁了。微笑地面对记者们说道:"不着急,我帮你们再慢慢地回忆一些。"</h3></br><h3>事后,报社准备递给宋老先生3000元的报酬时,宋老先生果断地拒绝了,他表示这是我分内的工作,也是义务,没有索要报酬一说。</h3></br><h3>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人民的,书写着那个时代伟大革命者的创世印记。他值得我们的尊敬,也值得在党的英雄篇章上撰写下属于他的名字。</h3></br><h3>文/史海观复</h3></br> <a href="https://mr.mbd.baidu.com/r/boOTE9JO5q?f=cp&rs=5992764&ruk=uGgP47PuchCu8dGAKrHdeA&u=471d0f4b4a4cc73e"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r.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