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永定土楼之旅

雪中红带你去旅行

<p>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自然景观四季变幻千姿百态,人文景观历史厚重巧夺天工,对二者之间喜好和融入,显然我有些厚此薄彼。 </p><p> 这不,名声在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竟然从未涉足,除了路途遥远,缺乏自然景观,还有就是相对昂贵的门票,以及对于人文景观的相对淡漠。一元游土楼政策的出台,正好弥补了此前的缺憾。</p><p> </p><p> 永定土楼群主景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p><p>一.初溪古村落</p> <p>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初溪村共有2000多人口,均为徐姓。徐姓自14世纪末期在此开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初溪共有36座土楼,由五座圆楼和31座方楼组合而成,如图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一九九九年二月,这里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地之。其中的集庆楼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p> <p>  初溪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主要有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等)组成,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等。初溪土楼群的楼名中间都带有一个“庆”字,以示人丁兴旺、万事如意。初溪土楼群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古老的韵味体现出较高的美学和历史价值,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初溪土楼群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营造的文化氛围为世界各地少见,展示了中原遗风和客家民风。</p> <p>二.土楼民俗文化村</p><p>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博物馆,那么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地---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就是浓缩的永定客家土楼博物馆。景区内土楼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五凤楼(府第式土楼)经典---福裕楼、宛如布达拉宫的宫殿式建筑---奎聚楼、"袖珍圆楼"---如升楼以及天后宫、土楼博物馆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它们沿溪而上,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拱桥、水车、农田和谐相处,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p> <p>三.土楼王</p><p> 世界文化遗产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 。承启楼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已在风雨中矗立三个世纪,该楼走廊周长200余米,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全楼共有400个房间,目前全楼仍住着60余户,400余人。</p><p> 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环环相套。大门与厅、厅与左右侧门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独特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p><p> 相传在建此楼的三年之内,凡是穷墙时间均为晴天,直至下墙彷出水后才下雨,遂顺利竣工,因此当地人又把承启楼称为"天助楼"。"天助楼"的别称,为承启楼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p> <p>  游览了永定土楼的三个主景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群,总算走马观花一遍。相比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永定土楼无论规模景观和历史的厚重感,均居福建土楼群之首。景区保留了比较原始的风貌,多数土楼依然住宿原居民 。或许是交通与疫情的缘故,游人不多,相比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显得相对冷清。</p><p> 作为福建人,我们真诚希望,永定土楼群,在有效保护原生态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游人,打造真正的世界级旅游品牌。</p> <p>(本文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特此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