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直觉得秋天的银杏叶最好看,县城里的银杏树虽多,却都没有鲁村镇安平村栖真观的好看。沂源地界上上千年的银杏树不少,大贤山上有一叶子上结果的银杏树,据传极珍贵。另两棵,一在石桥镇的大泉村,一在东里九顶莲花山的弥陀寺内。不过这两棵都不在树叶上结果,几年前也去拜访过,叶黄时节虽美却臭,银杏果熟落地其味不淑,不甚喜。</p><p class="ql-block">2017年的冬月曾携母亲与妻小前往栖真观观赏,也许是冬天来的太早,只看到了一地金黄的落叶🍂,却没有果臭,地上也未见落果,远观近看,树形婆娑,树枝盘曲遒劲,树干苍老粗壮,颇有千年古树的气度,自是欣喜,只未曾亲睹满树披金颇有遗憾,母亲也有同感,只是不言。</p><p class="ql-block">今年终因补缺那点憾事的意愿,想赶早去瞻仰一下那古树令人窒息的金黄,便比往年提前了近月余驱车前往。</p><p class="ql-block">记忆将我带到了徐家庄,崎岖山路现已铺满柏油,甚是好走,心中大悦,便只顾向前。</p> <p>沿途的新农村建设已经颇具规模。一个个又高又大的黑色大棚里不知道种植的什么,整整齐齐靠在向阳的山坡上,绵延几里路,很是吸引人。</p><p><br></p><p>柏油路穿过一个个果园,果农就地取材,沿路基用大小、厚薄相差无几的青石板砌成整齐的小矮墙,在墙上砌出许多花样,或文字,或波浪,或直接把石磨盘砌进墙里,在磨盘上刻了字,涂上红色的颜料。</p><p><br></p><p>正感叹农村的变化大,突然闯进眼帘的是几个鲜红的大字:“三生石代”,疑心这是“三生石”的什么传说,便靠近了停下细看。原来是匠人们从那石坡上取得石头,再平整地面沿坡建起了方柱一般的一排石柱。石柱共有十根,大小不一,最外侧有字的最大,有双层檐,往里依次越来越小,越来越矮,均为单檐。柱子上还有夜灯,留有空隙,应该是夜间霓虹灯打到柱子上美观的吧。</p> <p>往里便看到了挂满金黄柿子的两棵大柿子树。三生石柱群对我们的吸引力不大,那两棵柿树着实让我们有了不小的惊喜。时间尚早,我们可以开个小差,先去那坡上寻找蚂蚱,顺便再摘些柿子带回家,主意不错,刚好工具也现成。于是,小孩子们捉蚂蚱,我们便想办法摘些柿子。</p><p>那些柿子似是吸足了阳光,满满的金光乍现。有摘果神器在手,只选了那些个头足够大,足够有分量的入手。昂起头,从那细小的树枝上轻轻摘下,如同和母亲讨喜欢的食物,虔诚感恩的遇见,欣喜若狂的获得,大自然让我们在青石板的坡地上找到了归属感。</p><p>树下不只是我们人类在享受它慷慨的赐予。熟透的柿子落下来,地上的觅食者有蝴蝶🦋,也有蜜蜂🐝,更有成群结队的苍蝇。我曾小心翼翼地摘取了不少熟透了的柿子,捧在手心里,把连接枝条的柿蒂轻转,取下,便会有一小口露出,嘴巴嘟起来,手指轻捏,对着小口用力一吸,那甘甜美汁,连同它的果肉一并入口,吞汁嚼肉,一下到胃里,如享美酒的一线喉,那叫一个“爽”。</p><p>不消多久,我们就装了满满两个袋子,毋须太多,知足可矣!对着柿树行感恩礼,别过它重新启程。</p> <p>路上风景依然。阳光下,一座现代化的村落吸引了我们。宽敞整洁的街道,偌大的文化广场,巨大的青石砌成的李怀杰艺术馆,青石路,老碾盘,民宿舍,齐刷刷扑面而来。我们来不及细想,下车,查看。</p> <p>红瓤地瓜干铺满了小广场下的空地。记忆里的地瓜干都是白瓤的,黄瓤的,这里居然有这么多红壤的,太不可思议了。</p> <p>黄石板,红屋顶,青石巷,这些原生态的元素镶嵌在经过规划设计的村落里没有丝毫违和感,越发激起了许多人的许多回忆。</p><p>那遮阴的榆树下是否有一个童年的影子斜在了夕阳里了呢?</p> <p>徜徉在村内的小道上,正午的阳光似乎刻意镂刻了这样一段时光。并不在乎来者是否是客,一样的主动,一样的热情,把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装扮成书画里的模样,斑斑驳驳的影画,清清爽爽的秋风,走在这样的小路上,还需要什么理由不快乐。</p> <p>的确,我们已经远离了目的地。可当我们到达它的跟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千年银杏树的叶子依旧青翠,并没有多少要凋零的意思。千年一约,没成想上次我来晚了,这次却又来早了。</p> <p>无碍。</p><p>立于树下,昂首望去,云淡风轻,青山绿水,层林尽染,山间林下,尽是一色,秋意深情,款款而至,如期相约。</p><p>只是这古树未曾赴约,当漫野迎秋壮美的时候,她却如此娉婷,是要把这深秋的景致揽入胸怀才肯老去吗?不得知。</p><p>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想老去,留住青春呢?金秋时节,能看到她如此盛颜,该是我的荣幸,还是她的荣幸呢?亦不得知。回首来处,竟迷路去了别处,一样收获满满,不也是一种默契的相约吗?似是早有相知:你不来,我怎敢老去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