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同放异彩——银川市首批学科名师(初中英语)林树青工作室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纪实

彩虹的约定

<p>秋意渐浓,阳光正好。2020年10月16日,为贯彻落实区、市教育、教研大会精神,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银川市首批学科名师(初中英语)林树青工作室与唐徕回中宁东校区开展以此为主题的同课异构交流活动,宁东校区校长汪建国和副校长贾艳霞参与此次活动并给予了活动大力的支持;同时,林树青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宁东校区的英语教师们也为此次交流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三位授课教师分别是来自银川六中的崔英老师,华西中学的刘景涛老师和宁东校区的刘斅轫老师,她们为大家呈现了三节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英语课。</p> <p>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一语法课。</p> <p>第一节课授课教师是来自林树青工作室的崔英老师,本节课以谈论不同的电视节目为主线.将课本1a到2d的重难点内容整合到本节课中,围绕目标语设计了多样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在“用”中“学”,引入竞赛机智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目标语,并且针对现阶段部分学生沉迷电视、网络这一现象,让学生用目标语制定一份寒假计划,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使本课的情感目标落到了实处,内化语言的同时又使语言得以迁移,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值得学习。</p><p><br></p><p><br></p> <p>接下来是来自林树青工作室的刘景涛老师,刘老师教态自然、极富亲和力,整堂课刘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学情,耐心地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以电视节目入课,将目标语融入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很自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了语言的特点。真实且机智的评价语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促成了参与度高的师生互动课堂,整堂课气氛融洽,刘老师细致入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目标语,高质量的完成本课的目标。</p><p> 刘老师的板书紧扣主题,别具一格。</p> <p>第三节课来自于宁东校区的刘斅轫老师,刘老师经验丰富,沉着干练,师生共唱经典歌曲《Take Me to Your Heart》点燃了课堂气氛,课中的实践调查和a big surprise 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同时,刘老师通过观察领悟一知识链接一学以致用这三个小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本课重难点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用法,效果良好,其中学以致用这个环节将目标语融入圣诞节的话题语篇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p> <p>在观课中,我们能够欣赏他人的思路与方法,学习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在评课中,我们能聆听导师精准而又中肯的点评,令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茅塞顿开。</p> <p>银川市首批学科名师(初中英语)工作室主持人,首届凤城名师林树青老师和其他的老师真诚地指出了课堂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上好一堂语法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1.要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要研究好课标和教参,掌握好“五把尺子”,让课堂“能看”、“好看”、“耐看”。 2.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时刻关注学情,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有所获。3. 要目标明确、准确,活动真实有效,活动的设计要服务于目标的生成,有始有终。4. 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时间,从导入到生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学”,要精确到分。 5.要有有效可行的作业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拓展,要落实到位。 6. 要关注学生情感品格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在感受,情感发展更是育人者的重中之责。&nbsp;</p> <p>通过这次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我们收获满满。但是在互联网技术与创新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集体备课中,我们将会把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方面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努力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中。</p> <p>图/文: 刘景涛 吴晓虹</p><p>审 核: 林树青</p><p><br></p>

学生

林树青

刘老师

东校区

目标

工作室

老师

同课

本课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