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专栏第五十七期“家庭康复在儿童康复中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济南妇幼儿童康复中心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近年来,为保障特殊儿童(高危儿、早产儿、遗传代谢病患儿等)的健康成长,专业的早期干预、必要的康复训练已得到广大医学同仁和家长的认可,</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在康复过程中家长的主动参与、家庭康复的补充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如何为需要康复治疗的宝宝制定一份有针对性、个体化、目标合理、全面系统、家庭可操作的康复计划。</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家庭康复的重要性</b></p><p>康复治疗不是一项孤立的治疗项目,它的目标是提高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因此,必须要将其融入宝宝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姿势管理(卧、抱、坐和站姿),日常生活照护(正确进食、洗浴、穿脱衣、换尿布),感知身体和外部环境,学习操纵物品,如何玩玩具和游戏,以及与家长和其他小朋友的亲情互动和交流。通过每天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康复管理,完成医生和治疗师制定的家庭康复计划,使宝宝得到智力、认知、情感、语言、运动等全面融合的发育。宝宝的主动参与和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将训练融如其中是康复治疗的核心原则。所以,宝宝的家庭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制定家庭康复训练计划</b></p><p>宝宝的康复治疗包括:医生和治疗师在医疗机构中通过评估制定方案,根据方案实施治疗并指导家长,以及家长在家中实施家庭康复,并及时反馈、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因此,家长与医生和治疗师的合作和沟通十分重要,交流中医务人员需要考虑家长的诉求和宝宝的关键问题及障碍程度,与家长达成共识,这样才能确保机构训练和家庭训练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在沟通中,医生和治疗师需要详细了解宝宝在家中的表现,如:</p><p>●宝宝是否能顺利完成制定的康复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原因是什么。必要时家长可以将在家训练的方式演示给医务人员看。</p><p>●近期功能是否进步,表现在哪方面。如果没有进步,甚至退步,原因是什么。</p><p>●康复过程中是否出现其他问题,如肌张力变高、易紧张和抗拒、易哭闹和烦躁、疲倦、抽搐等。</p><p>家长们可以将治疗中的体会、掌握程度、宝宝的进步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治疗师,以使他们可以及时修改方案。当家长们在医生和治疗师帮助下掌握了康复训练活动后,就可以在家中实施,把训练融入到宝宝的日常生活中,既能增加训练量,又能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能力。</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家庭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b></p><p>家庭康复训练首先要保证宝宝的日常休息、基本喂养及合理的外出活动,不能因康复训练而影响其睡眠及喂养,尤其是几个月的小婴儿,身体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应根据宝宝的状态和兴趣来安排,不必固定钟点和时间。至于每次训练多长时间,一般的原则是如果训练的内容缺乏质量保证了,就可以停止,或练其它内容。不能在宝宝哭闹时强行训练,或反复训练后出现疲倦、紧张、抗拒、烦躁等表现。训练之间要合理休息,补充水分。</p><p><b style="font-size: 20px;">将医疗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既能节省时间,方便家长,也能更好的促进宝宝的康复,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b></p>

康复

宝宝

家长

康复训练

治疗师

训练

家庭

治疗

医生

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