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两岸古建壁画行(四)之太符观

大老鹰

<p>  太符观,位于汾阳市区东北13公里上庙村,汾阳城东北17公里处的杏花镇上庙村 , 西依全国著名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南望307国道。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第5批国宝。</p><p><br></p> <p>  其名称由来:太为太极之略,意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源和实体。符为符命之略,意为天道运行的规律和显示其运行规律的符号和文字,道教庙宇,观内为金(1115年-1234年)至清代(1644年-1911年)建筑。</p> <p>  三彩琉璃团龙,镶贴在门外两壁,盘曲臃肿,劲健有力。(原谅我照片实在拍得太渣,主要精力放在听课去了。)</p> <p>  观内为两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牌楼、倒座戏台(下层为山门)、昊天玉皇上帝殿。牌坊至戏台之间,东设关帝庙,西设二郎殿;戏台至昊天玉皇上帝殿之间,东设后土圣母殿,西设五岳殿,在后土圣母殿、五岳殿南侧各设有窑洞十孔,窑顶分别建有钟、鼓楼。观内还保存有外地迁来的隋代造像碑3块、唐碑、唐幢各一通,均露天放置,风吹雨淋。</p> <p>  正殿昊天玉皇上帝殿,正北朝向,金代原构(其余皆为明清余存),结构朴实,用材粗壮,形制手法古朴,俨然金代建筑,殿内奉玉皇上帝,侧有侍者6人,观其风格应是明塑。</p> <p>  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前后檐下及两山檐下均置斗拱,斗拱为五辅作双抄计心造,硕健百古朴。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月台,明间施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计心造。外观雄浑、飘逸,极富美感,为古代建筑艺术之范例。殿内神台上设竹木神龛,龛内正中奉昊天玉皇大帝,左右侍女、天官等像共7尊,为明代塑造。殿内山墙及后壁清代绘道教壁画共93平方米,每组画旁列有榜题。殿内三壁满布三百六十五日值日神君“朝元图”壁画。</p> <p>昊天玉皇上帝(网图)。</p> <p>  东西配殿建筑结构基本相同,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其配殿大于正殿的设计,</span>正殿3楹、配殿5间,颇为稀有,<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打破了庙宇建筑的惯例,实为罕见。</span></p> <p>  后土圣母殿为东配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柱前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殿内神坛及两山墙下供奉彩塑35尊。后壁及两山面墙上绘有“燕乐图”壁画,描绘圣母宫中生活燕乐场景,两山墙壁满布悬塑,为圣母“出行”与“回宫”场景,是圣母去游天界,众神俯瞰人间场景。35尊彩塑各有主题,各个精美,面容慈爱安详,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柔和之美,令人惊叹。两侧壁悬塑也极其细腻生动,并不亚于双林寺。五岳殿与后土圣母殿内壁画、彩塑均为明清两代作品。</p> <p>  西配殿为五岳殿,塑五岳四渎及侍臣塑像,两山持五岳出巡、降安悬塑。东配殿为后土圣母殿,塑各种圣母及圣母侍臣、侍女像,后壁绘壁画。</p><p><br></p><p><br></p> <p>  五岳殿内的壁画人物虽尺寸不大,但形神兼备,优以各种“眉来眼去”组为甚。</p> <p>五岳殿内精彩悬塑。</p> <p>  门前卧角兽,憨态可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