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摄影行——桦林梅花鹿(原创3)

李木子

<p>早餐后,我们驱车来到了金鸽牧场的一片白桦林中,这里饲养着一群梅花鹿。梅花鹿的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在这群梅花鹿中,最威武的要数鹿王了,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树杈形的鹿角,鹿角之下隐藏着喇叭似的耳朵,黑色的鼻头,亮亮的眼睛,看上去机敏、可爱。梅花鹿可不仅仅只有可爱、机敏,它的背后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p> <p>一直以来,梅花鹿都被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西方国家的圣诞节里圣诞老人乘坐的是鹿车,是借鹿来获得好运的寓意。而在中国古代,梅花鹿则是视作是“神物”。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虚还发现鹿角刻辞。东周时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镇墓鸟兽神怪,它们的头上都安装着真实的鹿角,认为鹿角有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某种保护作用。在著名的莫高窟壁画中,也绘有表现“舍己救人”题材的《鹿王本生图》。</p> <p>在《诗经·小雅·鹿鸣》里曰: “呦呦之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其中的“呦呦之鸣”指的就是梅花鹿的叫声,寓意着一种美好、愉悦。在风和日丽、洒满金碎的白桦林中,我们用镜头扑捉着梅花鹿生动的画面,看它们低头吃草、看它们悠闲的散步、看他们不时机敏的抬起头,警觉的回头观望。一片洒满阳光的白桦林,一群美丽优雅的梅花鹿,一群勤奋快乐的摄影人.............</p> <p>日志完成于 2020年10月18日 北京</p><p>图片拍摄于 2020年9月27日 金鸽牧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