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大清王朝和珅恭王府

小崔看宿州

<p>文:选自网络</p><p>图:闲庭漫步</p><p>背景音乐:</p> <p>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p> <p>  公元1776年,和珅花重金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和宅,而这个位置是除紫禁城外的另一条龙脉——水龙脉,占地6万平方米(包括后花园),相当于故宫的十二分之一。在和珅死后,嘉庆皇帝将此宅赐给其弟庆郡王永璘,后永璘之孙庆亲王奕劻受到慈禧太后宠信,一直居住此处,而在那时更名恭王府并一直延续至今。</p> <p>恭王府全景图</p> <p>恭王府展示的和珅照片</p> <p>  当时和珅说过这么一句话:皇帝有的我也要有,皇帝没有的我还要有。皇帝有三宫六院,和珅当时有二十六房夫人,还有两个洋妞。府邸刚建完时,和珅的几房夫人生的全是女儿,当时和珅感叹道:想我和珅英明一世,难道命中注定无子吗,这么多万贯家财将来谁来继承。后寻一风水大师,看完宅院后说道,后花园缺一风水屏障,之后和珅寻访祖国各地,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江苏无锡的太湖寻到一风水镇石,此石天然形成。从正面去看,像是一女人怀中抱着孩子,也就是送子观音石;从另一角度去看,像是一条鱼,鱼嘴朝上,身上的鳞片也是惟妙惟肖。和宅中既有蝠,又有鱼,而且相得益彰,变得富富有余。和珅将这块石头立在后花园正门,第二年和珅的正室诞下一子,这也是和珅唯一的儿子,乾隆爷还给赐名为丰绅殷德,并将其选为自己小女儿和孝公主的驸马。也正是因为这一段缘分,嘉庆皇帝才放过了和珅的一家老小,只杀了和珅一人。</p> <p>福池:</p><p> 因为这个池塘形状似蝙蝠,和申想让自己幸福,于是取了谐音“蝠”,他还在王府内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形状像蝙蝠的建筑。</p> <p>藏宝楼:</p><p> 上下两层,156米长,99间半的屋子,存放奇珍异宝,有历史记载,珠宝都放在后墙的夹层中,二楼的窗户做了一些设计,圆形的窗户存放珍珠,方形的窗户存放金砖……不同形状的窗户里面存放不同的物品,</p> <p>西洋门:</p><p>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只有此处流传下来。</p><p>这扇门做工精细、颜色鲜艳、无与伦比,仿照皇家园林-万寿园的西洋门建造</p> <p>大戏楼:</p><p> 占地面积685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没有任何音响设备,声音却能传遍每一处角落,因为在戏台的下面埋了8口大水缸,水缸与声音达成共鸣,因而声音能传遍各处。而且房屋的全部建设未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还珠格格》第一部有一处镜头就是在这拍的,戏楼内的两处紫藤架也是和珅当年亲手载的,至今还存活。</p> <p>福字碑:</p><p> 福字乃康熙御笔,写给祖母孝庄的,一直挂在慈宁宫中,后到乾隆年间,在乾隆皇帝南巡过程中,字被和珅偷走刻在自家后花园的密云洞主体石碑上,并将原字销毁。乾隆帝回京后找和珅要,但由于和珅后花园的太湖石假山上有二龙戏珠,如果把石碑抽出,整座山体就要倒塌,二龙戏珠也被毁坏,也意味着大清江山不保,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据悉在2000年的时候,香港富商李嘉诚想动用财力买这块石碑,国家未能同意,最后只能拓了一个福字带走。此福可谓是和宅的镇宅之宝,此福可拆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可谓是五福临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