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丙察察公路

许建青

<p>凡是对西藏旅游感兴趣的人一般都会关注丙察察线;近几年来网络上对这条线总体的评价为最难最险的进藏公路。那么这条路到底在哪里?有多长?穿越这条线究竟有多难多险?众说纷纭;本人今年八九月份在青藏高原自驾游,回程的路上就选择了走这条线。从旅游角度分析,我对这条线风险程度评为中低级别,任何车辆只耍车况可以都能顺利通行,主要景色以观赏怒江及高山峡谷为主。</p> <p>丙察察线──是从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乡通往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的一条狭窄的沙石路,全长约三百公里;这原本是一条简易的人马驿道,也是茶马古道南线的一条主要通道,它穿越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接壤转换的地带,由于这里历来是高海拔地质自然灾害频繁的区域,因此这条路时通时断一直具有较大的通行难度。</p> <p>其实丙察察已经在2018年5月处于全线修路的状态,并且成为了中国最长的边境公路219国道的一部分。传统的219国道,也称为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横穿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140公里。近年来,国家大笔资金投入修建新的219国道,新219国道从阿里高原延展,西至新疆哈纳斯,东至广西东兴,全长10065公里。丙察察线也纳入了219国道。</p><p>既然丙察察目前己经属于219国道(虽然至今大部分地图尚未标出),应该符合基本的通行条件,基于这种认识,九月下旬我和朋友二人,年龄都在奔七,我们驾驶着一辆小型城市SUV冒雨前往了丙察察。</p><p>以下图文描述了我们穿越丙察察线的经历。</p> <p>九月中旬我们从阿里北线进入那曲,再沿109国道行至拉萨,然后从拉萨沿着318国道到达了然乌镇,开始了穿越丙察察的准备工作。我五年前自驾游时来过然乌湖,印象中然乌湖是个美丽的小镇;318国道从小镇穿过,然乌湖的湖水虽说比不上阿里的几个措,但是湖水还是蔚蓝色的,晖映着周边的山峦叠嶂,很漂亮。然而这次我们见到的然乌湖尤如黄河之水,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魅力;问了当地藏族老乡,得知然乌湖水由于七八九月周边雪山溶化带入大量泥沙,因此这个时间段湖水都是黄色;看来游览然乌湖选择好季节很重要。</p> <p>我们离开然乌湖镇前往察隅县城,然后由察隅走上丙察察线;S201省道是贴近着然乌湖去察隅方向的必经之路,我们一路上观赏着然乌湖,并且找到了五年前我们的拍摄位置,停车留个影还是觉的很有意义的。</p> <p>从然乌镇前往察隅县城沿着省道S201一直往南大约二百公里,路很好走,先贴着然乌湖走了十多公里,然后便进入高山峡谷,海拔4800米,来古冰川也在这条线上;察隅慈巴沟的雪山冰川距离公路有约二十公里,有简易沙石小路前往,而且将近大半路程需要徒步,远眺非常的漂亮,我们虽然没有停留,但是听说这里的冰川雪山比米堆冰川和来古冰川更原始更漂亮,而且都不收门票,但是距离公路距离偏远了些,所以普通游者很少前往。下山的途中有许多漂亮的湖泊,点缀在群山环抱之中,尤如翡翠般的美丽,这使得我们经常停车拍摄,因此这二百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化了一天的时间。</p> <p>9月22日傍晚我们来到了察隅县城。察隅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西藏东南部,东邻云南省,北邻波密县、昌都市八宿县、左贡县,西面与墨脱县接壤,南与印度、缅甸交界,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出乎意料之外,县城规模特别的小,但是海拔却已经下降至2800米以下了,气温明显升高,我们一个多月游览在高海拔地区,穿着绒衣,到了察隅马上換了短袖T恤,人也一下子觉得很舒服。</p> <p>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我们离开了察隅县城,边境检查站设在桑久村,这是在我们的行程中最后一次被检查了边境证,然后穿过这个村庄,此刻我们正式开始了丙察察线的行程。</p> <p>我们行走丙察察线从察隅出发,开始的二十多公里范围內,我们感觉到情况如同我们原先的判断,虽然路面是沙石路,但是基本还算平整,有些坑坑洼洼实属我们的意料以内,我们特别留意到,219国道的碑已经竖立,较险的山坡靠近公路一面都用石块和混凝土做了护坡,凡靠近悬崖之处和急转弯之处都设有钢质护拦,我们保持着时速四五十码,一路很顺当。</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要不断的翻越高山深谷,竣险的盘山公路是第一天路程中的主要特色。当天中午又下雨了,而且雨量中等,这为我们的驾驶又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好在这条路已经进行了二年的整修,路基及边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这种看似竣险的盘山公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觉得特别的困难。但是行走在这些路上,想起318国道川藏线上的72道拐,仍然觉得那里是像行走在天堂内。</p> <p class="ql-block">在行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路边钢护栏的损坏率很高,而且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甚至严重弯曲变形,难道这都是车祸造成的吗?当我看到一块巨石快速从山坡上滚下来砸到路边钢防护栏上发出巨响时,我这才知道这些护拦损坏的原因了,不竟概叹道,这里的地质条件要把丙察察线彻底变成219国道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经过的相当一部分路段几乎都是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的路段,山坡土质松软,石块松动脱落导致塌方随处可见,尽管这条路的养护工人力量充足机械设备先进,而且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塌陷后基本能及时抢修,无奈修整路面的任务很重;所以从察隅出来,近百公里路段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更是积水严重,驴友们称为遍地“炮弹坑”,密布于路面,车辆几乎无法躲避。硬派越野车能保持时速三四十码前往,像我们这类城市SUV或者轿车几乎只能按一二十码车速前往,有时甚至接近跑步的速度,而且颠波的非常利害。</p> <p>长时间驾驶在这种密布“炮弹坑”的恶劣路面上,对于人的体力和忍耐力都是个极大的考验,同时对车辆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如果车况较差的车辆在这里极容易出故障,总之尽量慢行且密切注意前方路况,注意及时避让坑洼是行走在丙察察线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有的地方及时避让坑洼和保持车辆与悬崖边的足够安全距离也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首先要满足车辆的安全距离,然后再尽可能的考虑避让坑洼,这是安全行走在丙察察线的一个原则。</p> <p>从察隅县城至察瓦龙乡的行程中前面一百公里的行程内要经过三个山口,按顺序分别是海拔4700米的益秀拉山囗、海拔4500米的昌拉山口和海拔4600米的雄珠拉山囗,这三个山口通行的难度都不大,路况一般,也没有特别好的风景可看,因此也没有设观景平台之类,仅仅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已。</p> <p>由于路况的原因让旅行者望而生畏,因此丙察察线上来往自驾游的车辆并不多,主要是当地的车辆为主,这对于自驾丙察察线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这本身已经十分狭窄的路面上还会时常出现藏民的牛羊和当地的工程车辆,因此自驾游对此也要注意及时避让,否则会带来很大麻烦。</p> <p>在丙察察线上行驶,导航经常会出现信号中断,而标识牌又往往没有,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叉路囗;因为丙察察线的路面本身就很狭小,而现在西藏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也是村村通公路,进村公路的路况大多比丙察察主线要好。一旦出现交叉路口,而你如果选择了进村的道路,那么一个往返可能多走了寃枉路几十公里。这里建议可能前往的朋友,遇到好的路面与差的路面交叉,你尽可选择走差的路面,差的路往往就是丙察察主线,而好的路面却会通向很远的村庄。下图一个有路标,但指向模糊;另一个图则没有路牌,而丙察察主线却是一条小路,二张图片中的大路都是通往村内的公路。</p> <p>从察隅县城出发后不久便开始爬山,大约一百多公里以后就走出了群山,公路便向低谷延伸,进入了原始森林的深处。这是真正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松树,树枝上拖拉着翠绿的松絮,景色接近于滇西的自然风光,空气质量也特别的好,丙察察线在森林里宛蜒穿行,森林里的丙察察线路况要比高山峡谷中的路况要好的多,但是弯道依然很多。</p> <p>距离察瓦龙乡大约五十多公里的森林深处有个锯木厂,其实这个名称是网上传出的,这个厂早不锯木了,现在仅剩二排木板房用予接待偶尔路过的旅客,主要接待对像是徒步和骑行的旅客。这个驿站就在丙察察线旁,板房的内外墙上张贴着许多曾经住在这里的旅客写的寄语,细细看了还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群体比自驾游更辛苦更具有风险,确实也需要中途有这样的一个驿站,(而自驾游由于速度快则会选择住在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察瓦龙乡或察隅县城);我们在这里碰到了二位浙江骑行者,在交流中得知了这个群体不少的感人故事。</p> <p>丙察察线穿越在原始森林里,路边不时出现一条条奔腾的小河,翠绿的河水翻滚着层层的白色浪花,景色迷人;这里的海拔大约降到二千米以下了,充足的氧气带着甘甜和芳香让我们深深的陶醉了。我想,如果能够在这河边扎营,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和阵阵的松涛声慢慢地进入梦乡,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p> <p>急速奔腾的小河在向着下游方向流去,我们跟着小河沿着丙察察线一路驶出了原始森林,想像中今晚的旅行目的地察瓦龙乡应该快到了。然而迎面而来的怒江打断了我们的思绪;竣险的怒江大峡谷出现在我们面前,丙察察线穿行在怒江大峡谷的谷底,贴近着怒江,路况很差,耳边是让人胆战心惊的怒江吼叫声,继续前行了三十公里,我们终于顺利地到达了察瓦龙乡,今天我们计划中的目的地;今天的行程219公里,用了九个小时,扣除停车时间实际驾车用了将近七个小时。</p> <p>察瓦龙乡属于察隅县管辖,位于西藏察隅县东南部梅里雪山脚下。东南部与云南省德钦县、贡山县相邻,北及东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左贡县相连。这个乡是丙察察线连结西藏察隅和云南丙中洛的中间环节点,距离察隅县城约220公里,距离云南丙中洛将近一百公里;丙察察线自驾游大多数人选择二日内完成,而察瓦龙作为中间住宿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察瓦龙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繁华,我觉的其规模比它的县城更加大。</p> <p>9月23日早上我们离开了察瓦龙,紧贴着怒江边的峡谷悬崖峭壁,走在狭窄的碎石路上,向着云南方向小心翼翼地进发,行走不足半个小时,丙察察线便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眼前的突然出现了大面积的沙石塌方斜坡,远远望去,道路的上方白花花的连绵数百米,不断有细砂碎石从高处滚落, 灰尘濛濛形成了大面积的塌方险情,这就是闻名的丙察察线上让人胆战心惊的“大流沙”,行走丙察察线必定要遇上的一个鬼门关。</p> <p>大流沙实际上是怒江边上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为了保证丙察察线不中断,为了219国道的畅通,当地道路养护队伍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的状态,在塌方区域修筑了阶梯式的长达二百多米高达三十米的钢筋混凝土高强度护坡,另外采取了种种应急预案,包括“大流沙”区域的两端头各有一支配备大吨位铲车的施工队伍日夜坚守阵地,保证随时清除塌落下来沙土石块,尽可能的保证丙察察线在极度困难条件下畅通无阻。可见已经成为219国道一部分的丙察察线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p> <p>我们是由西藏向云南方向行驶在险竣的丙察察线上,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左手是万丈悬崖、右手边是千米深渊怒江,虽说这万丈和千米都是形容性的数据,然而这摄人心魂的场景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在驾驶过程中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尽可能距离头顶上看不见天空的左边石壁远些,以防石块的突然坠落;更不能太靠近右手边的悬崖,尤其注意路面朝着怒江方向的塌陷,造成路面下方的淘空;尽管道路养护人员在危险之处设立了醒目的标志和障碍物,但是在这条路上行走,老天爷的保佑还是显得格外的重要,一旦发生大体积塌方或者坠落江里,或许打120电话是没有必要的。同昨天的行程相比,过了察瓦龙以后往云南方向的几十公里风险程度的上升是很明显的。这就是丙察察线最为竣险的地方。(以上的视频和以下的反映实情的图片,目的为了让朋友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介丙察察线真实的的风险程度)。</p> <p>从西藏察瓦龙前往云南丙中洛的途中,恕江毫无掩饰的呈现出无限壮美的景色,宛延曲折的怒江翻滚着层层的浊浪,急速的江水发出的咆啸声震耳欲聋,怒江边千姿百态的山峰更像是一幅凝重的油画。这里是怒江大峡谷的核心位置、景色确实十分壮观;然而所有到此的自驾游朋友几乎都是很少有人停车拍摄,想必大家都能懂得,此处风景虽美,但是这里又是险情环生,抓紧时间快速离开这里,这绝对是个上策;即使偶尔停车拍摄,也是匆匆化二三分钟时间,拍摄完后迅速开车离开;此地没有设置禁令停车的标志,但是快速通过这似乎成了丙察察自驾游的一种不成文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距离藏滇边界线不远处,在丙察察西藏界范围内,道路状况已经明显好转,也出现了丙察察线上唯一的一条隧道。注意以下视频中我们突然见到车前方出现平整的混凝土路面时的欣喜,这是一种历尽坎坷后才会从内心爆发的惊喜。穿越隧道以后便出现了丙察察线上著名的“老虎嘴”,虽然山势依然竣险,然而由于路况好了,这里便成为了丙察察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果有朋友从云南方向过来观赏怒江,建议穿过丙中洛后再走二三十公里,过了滇藏交界处,老虎嘴周边道路交通尚好,这里很值得游览一番。</p> <p>从西藏的察隅前往滇藏分界线有三百公里的距离;再向前二三十公里便到了云南的丙中洛;这是一条美丽的景观路,适合一般的观光旅游,路面平整,山体坡度都整修的很安全。我们在滇藏分界点的位置上站立了很久,庆贺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丙察察线的穿越,同时心底里面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向我们曾经走过的丙察察线告别了,祝福你真正地融入了219国道,等待你的将是219国道灿烂的明天。</p> <p>十年前我第一次长距离自驾游就是从腾冲一路向北,经泸水、福贡、贡山直达丙中洛,奔腾的怒江,怒江边的小屋、神奇的吊索桥,怒江边的高黎贡山……这一切给予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二个月以来,我穿越了青海和西藏,全程走过了著名的丙察察线,今天我又来到了这一带,多么熟悉的景色,多少美好的回忆……</p> <p>怒江的景色没有变;怒江边上、白云深处的小屋依然那么美丽,如同一幅描绘童话世界的图画;唯一让我觉得惊讶的是那些小屋变得更加漂亮了,沿着怒江向南二百公里的三个县城发展规模已经相当大了。沿着丙察察线一路奔腾的怒江是那么的竣险和粗犷,而此刻的怒江又是那么的壮美。怒江边上各族人民感恩共产党的心情在随处可见的标语上表达的淋漓尽致。怒江大峡谷在我的记忆中将永远是清晰的。</p> <p>十年前我曾经到过怒江边上的一座小学。1981年10月的某一天,突然从山上滚下来一块巨石滚入了学生宿舍的中间,竟然奇迹般的无一师生伤亡,这次我特意又找到了这个学校和仍在原处的这块巨石。这个学校就在219国道6894公里的里程碑附近,学校的新大楼已经建成;这块巨石成为了这里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跟随着这条奔腾咆哮的怒江跑完了丙察察线的全程,此刻我站在怒江边上,回想起这二天的艰辛驾驶和这三百多公里难忘的历程,思绪万千,或许当下的丙察察线是中国最后的一条越野公路,随着中国基本建设的迅速发展,三年以后这里的一切将要由崭新的219国道所替代,但是竣险的怒江、原始森林中的宛蜒曲折的公路、壮观的高山峡谷、美丽的小城察瓦龙……不变的地貌永远是这条国道的灵魂。</p><p class="ql-block">记得我见过一篇网红文章,题目是“不想走第二遍的路一一丙察察线”,然而,我的想法却与此相反;再过十年,在我八十岁的那年,我一定要再次来到这里,再看看这条难忘的路,不管那时这条路叫什么名字,在我的记忆中,她永远叫丙察察!</p> <p class="ql-block">以下视频记录了丙察公路三百公里行程中的真实路况。尤其是第二天沿着怒江大峡谷的一百多公里,让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