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党支部一次有着重要意义的党日活动

甬博

10月17日,宁波鼓楼街道苍水社区第五党支部组织自新冠病毒疫情以来重要的一次党员党日活动: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参观学习。<br>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大家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站立过的地方,是不是非常荣幸呀 讲介人员在介绍港区情况 体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乘坐过的1号电梯直达陈列馆顶楼… <p>中心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站立过的位子</p> 远望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气势磅礴,一片繁荣景象 第五支部支委在大厅合影留念 <p>五支部党员在港区展馆大厅合影</p> 第五支部党员及特邀社区歌舞队成员合影 在结束参观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后,我们前往位于北仑霞浦张人亚党章学堂参观。 张人亚党章学堂,位于北仑区霞浦街道霞浦中路210号的新浦老屋内,这是一座建于30年代的民国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室内面积1800㎡。包括可容纳500人的霞浦会堂,70人的初心学苑以及四个展厅。 张人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上海工人运动领导人,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共产党宣言》早期中文译本等党的珍贵史料。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曾关切地询问这位“守护者”的情况。 张人亚,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他的党龄与党同岁。他参加革命后,领导了上海金银业的罢工斗争,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他主持出版了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摇旗呐喊;他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内交科主任期间,在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秘密任务;他出任苏区出版事业掌门人后,组织出版了一系列革命书籍报刊,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知识。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保存着一本珍贵的革命文物《共产党宣言》。这个文物是由一位共产党员的父亲藏在儿子的衣冠冢里保存下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还问起了那位共产党员。<br>那位党员叫张人亚,原名守和,字静泉,是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在这危急关头,张人亚首先想到的是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1927年年底,许久没有回乡的张人亚,匆匆推开了宁波霞浦的家门。为了保护好这批党的珍贵资料,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几番忖度,终于想出了“衣冠冢”的“苦肉计”,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1928年冬,宁波,霞浦镇,张爵谦从长山岗上下来,神色哀戚,他刚把自己的儿子张人亚和儿媳顾玉娥“合葬”在一起。<br>从那时起,老父亲一人孤守着重大的秘密,苦等着儿子回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br>直到新中国成立,人亚也没回来。既然人亚可能再没机会把珍贵的资料交给共产党了,那自己有生之年一定帮儿子完成这个任务!1952年7月初,部分文件、书报被捐给了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 1959年,其余文物又被捐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张人亚生前保护下来的革命文物多作为一级文物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中一本《共产党宣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译本之一。据《红色中华》第46期《追悼张人亚同志》记载,1932年12月23日,<br>张人亚同志病故于由瑞金赴汀洲的路上。 在观看张人亚事迹视频前,五支部宣传委员张平同志作张人亚人物介绍 <p>五支部党员集体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