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点睛

开建

<p>华龙点睛</p><p> ——从华应龙老师身上得到的三点启示</p><p>龙之所以是龙,定有其与众不同;龙之所以成龙,必然勤练武功。</p><p>探寻华应龙老师的成长足迹,能有今天之成就,还真有迹可循。</p><p>一、最大的智慧,不是智慧,而是坚持。</p><p>在华老师成长的路上,有这样一件事情。1978年,有一本叫做《小学数学教师》的刊物诞生了。1984年华老师参加工作,从1984年到现在,《小学数学教师》是华老师最爱的读物,每一期他都读过。36年几乎是人生的一半,但华老师,36年如一日,一直读这本书。华老师说:“之所以他的课能上得这么好,全靠了这本书”。</p><p>总结华老师教书生涯的36载,他其实只做了三件事,即:读书,写作,上课。刚入职的时候,他读书,写作,上课;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时候,他读书,写作,上课;小有名气的时候,他读书,写作,上课;如今成为大家,他还读书,写作,上课。</p><p>二“多劳”才能成为能者。</p><p>华老师讲课,我看到了哲学老师的影子,感受到了语文文学的魅力,但他却是一名数学老师,一名能让学生思维一直在跃动的数学老师,一名能在课堂上把学生“上哭”的数学老师。华老师说,读师范的时候,他是篮球队的队长,是学校的110米跨栏记录的创造者。初为人师,他教体育,教的非常好,后来教数学,数学又教得特别牛,然后就教数学了。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当过村小教师,任过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初中学校副校长,乃至教育辅导站站长,现在又当中国最大小学的副校长,还有自己的工作室。一路走来,事没少做,活没少干,做过的事,干过的活,真不是几页纸能够书写,也正因为一路的辛勤与汗水,一路的“多劳”才有了今天的华老师。</p><p>三、幸福是自己创造的。</p><p>从农村娃到北京人,住着全国最贵的房子之一;从农村教师到教育专家,引领全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这是何等的蜕变啊!但蜕变的背后,我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更高追求。</p><p>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要成为举世闻名的千里马,除了具备千里马的能力外,还得自己去寻找伯乐,李烈校长就是华老师的伯乐。华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其具有了千里马的能力,于是抓住的机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伯乐又让千里马吃得更好,长得更壮,还给他插上了翅膀,让其跑得更快,飞得更高。</p><p>人与人在出生的时候,其实都差不多,但在成长的路上,追求与梦想不一样,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也不相同,最终,结局也就不尽相同了。今天的我,虽已能跑百里,但距千里还有很长的距离,唯有立足当下勤修炼,才能放眼未来有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