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读后感

吴寿煜

<p>我用手机软件听的第十二部小说,是作者刘心武创作的长篇小说《钟鼓楼》,作品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p> <p>钟鼓楼其实是两个楼,钟楼瘦、鼓楼胖。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他们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部。钟鼓楼见证了他们脚下北京市民的历史变迁。想知道八十年代初期北京人的生活吗?</p> <p>《钟鼓楼》我听了二十多天才听完,每天晚上听两集。作品讲述了1982年12月12日,农历十一月初八,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12个小时的时间,发生在北京钟鼓楼附近一个四合院里九户人家的故事,描写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p> <p>四合院里薛家办喜事,在这场婚礼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状况:一位女大学生单恋着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和他的对象被一位农村姑娘骚扰,一位离过两次婚的女性追求一位副部长,北京乞丐后代卢宝桑到婚宴上蹭吃蹭喝。被一位老头不动声色地点穴,一位老编辑和一位文坛新秀发生争执……局长、编辑、翻译、大学生、工人、医生、演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齐聚一堂。</p> <p>每个人生活都不易,深陷生存,邻里,婆媳,妯娌,夫妻这些小的矛盾之中,更是被覆在那些隐秘而强大情感之中。张秀藻的暗恋如此,荀大爷的叹息如此,詹丽颖的狂骂如此,瞻台的烦忧亦如此。</p> <p>好在生活并不完全如此。话语和隐忍亦可安慰彼此。新媳妇在大伯子的宽慰下安稳;路喜纯在隐忍中成全了薛家,也成全了自己;庞其杉在张奇林的用心下突破了自己;梁福民和郝玉兰在薛家和一干邻居真诚下感到自己的自私;孟昭英在体会中忍下了婆婆的责难,让劳碌的婆婆心里有些安慰……</p> <p>作品充分展示了80年代初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p> <p>《钟鼓楼》中还包括北京钟鼓楼、四合院的变迁,饭馆、结婚风俗的变化,武术方面的知识等,还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特色,例如“什刹海”、“豆汁”、“地安文化大街”、“老人岛”、“荷花市场”等。</p> <p>普通人的生活构成了社会的主体,他们的生活便是历史的见证。当我们回头看看他们的生活时,这些故事犹如发生在我们身边,进而对比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汲取哪些生活经验,品味那段曾经的百姓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尽管时间抛弃了我们,但历史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