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没有月亮的夜晚》(Moonless Night)

Freeman DU

<h3>《没有月亮的夜晚》 <br>诗作者:路易斯‧格鲁克(美国);诗译文:弗里曼‧杜(澳洲) <br> <br>一位女士在哭泣 <br>声音透过黑暗中的小窗 <br>我们何必要探求个究竟  <br>也许是她的心事一桩  <br> <br>现在正是初夏 <br>邻居的灯火正随克莱兹默音乐摇晃 <br>黑管在低声回旋 <br>一个多么美好的晚上 <br> <br>而那位女士准备长久地等待 <br>何必继续盼望和彷徨 <br>过一会儿 <br>即将消失的是街上的灯光 <br> <br>纵然一生的等待 <br>结果是否清晰或是迷茫 <br>并非所有的等待都有结局 <br>还因这故事的经历和短长 <br> <br>先要想清这是一个误区 <br>什么样的一个晚上 <br>什么样的这个人  <br>是否这一切都将消亡 <br> <br>或许一切都有可能 <br>世间的各种快乐景象 <br>满天的星星渐渐暗淡 <br>街灯成了巴士停靠的地方 <br><br>诗歌欣赏:《没有月亮的夜晚》(Moonless Night) <br>(诗歌作者: 路易斯·格鲁克,美国女诗人,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br><br>这首诗《没有月亮的夜晚》MOONLESS NIGHT 是作者发1996年发表的《草地》诗集的一首,这本诗集主要还是在谈爱情和婚姻,正如我在前几期的《诗歌欣赏-路易斯‧格鲁克专辑》里介绍的,1990年代是作者路易斯‧格鲁克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同时也是爱情和婚姻的低谷期,她和她的第二任丈夫的婚姻结束了,所以,《草地》诗集主要是反映她这个时期作者对自己爱情和婚姻的看法。《没有月亮的夜晚》就是写“一位女士”(其实就是作者路易斯·格鲁克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彷徨和企盼。 <br><br>一位女士在哭泣 声音透过黑暗中的小窗 我们何必要探求个究竟 也许是她的心事一桩 。开篇作者路易斯‧格鲁克直接写“一位女士在哭泣(a lady weeps)”,而且在一个暗黑的窗边在哭泣。就如题目,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是一个暗黑的夜晚,或许是黑夜产生的恐惧,或许是内心的彷徨,到底这位女生为什么哭了?不知道。“也许是她个人的心事一桩”?这屋有人在哭,隔壁邻居呢? <br><br>现在正是初夏 邻居的灯火正随克莱兹默音乐摇晃 黑管在低声回旋 一个多么美好的晚上,尽管是没有月亮的夜晚,但有灯火,在初夏的夜晚,隔壁邻居的灯火随着欢快的乡村音乐克莱兹默(Klezmer)在摇曳。音乐中的黑管(单簧管,又称竖笛)那富于表情演奏,时而音色纯净,清澈优美;时而低沉,浑厚而丰满。“黑管在低声回旋”,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但这个欢快的气氛和上一节的“一位女士在哭泣/声音透过黑暗中的小窗”好象不大和谐? 而那位女士准备长久地等待 但何必继续盼望和彷徨 过一会儿 即将消失的是街上的灯光 ,一个哀伤的哭泣在一个欢乐的音乐中,这位女士有何心事?哦,是因为“那位女士准备长久地等待”。什么东西让他如此伤心,又是什么东西值得她准备永久地等待?不会是美味的面包,也不会是漂亮的衣裳,一定是一段“珍贵的感情”或什么“刻骨铭心”的东西给弄丢了,所以才会在别人的欢乐之时,独自在黑暗的窗台边偷偷哭泣,还准备永久地等待。但这值得等待或能等待就能失而复得?作者路易斯‧格鲁克连自己都产生怀疑:“何必继续盼望和彷徨”呢?或许这希望的“光亮”跟街上的路灯一样,过一会儿就消失了。但是还得想想,人总是这样,不管“等”或“不等”,都得找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或安慰自己。<br><br>接下来,作者开始理清思路。 纵然一生的等待 结果是否清晰或是迷茫 并非所有的等待都有结局 还因这故事的经历和短长。其实,她也知道,但是她还是自己问下自己:等待就一定会有结果吗?不是的。等待从来都不会有结果的(Nothing is always the answer)。因为事情本身决定了结果(the answer depends on the story)。到这,作者路易斯·格鲁克(或诗中的这位女士)还是很理智的。 <br><br>首先要想清这是一个误区 什么样的一个晚上 什么样的这个人 是否这一切都将消亡 。作者路易斯‧格鲁克继续谈到,首要的事是要认清这是个“错误,失误”,一个简单的夜晚,一个这样特别的人,或许这一切都将过去?说着说着,又问自己一遍:“这一切都将过去?” 或许一切都有可能 世间的各种快乐景象 满天的星星渐渐暗淡 街灯成了巴士停靠的地方 当然,一切都有可能(there could be anything),世上的所有快乐,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在渐渐消失,在这没有月亮的夜晚, 街上路灯照耀的地方便成了巴士临时停靠的地方。这诗里的“巴士站(bus stop)”也意味着这爱情和婚姻的短暂。 <br><br>作者路易斯‧格鲁克以“一位女士”第三人称来写,其实路易斯‧格鲁克在写她自己。她很清楚,从一开始的“哭泣”,这些都是个人的感情,私人的事。反映了作者路易斯‧格鲁克在婚姻失败后的“黑夜”时期,作者自己情感的心路历程,路易斯‧格鲁克一次次地问自己:放得下“他”吗?还要“等待”吗?她终于找到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其实,这本是人之常情,凡走过的必留下牵挂。而放下牵挂,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就是诗一开始的“哭泣”,痛苦的长短却取决于感情投入的多少,正如诗中的“还因这故事的经历和短长”。 <br><br>爱情婚姻也好,家庭人生也罢,尽管都是短暂,但我们更应好好珍惜,一旦错失或丢了,留下的只是无限的后悔和悲伤。好好生活,好好爱你所爱的人,也许这也是爱情! <br><br>(弗里曼·杜,2020 年10月,墨尔本封城防疫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