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荷花四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帘幽梦

<p>简介网上下载, 拍摄手机小米CC9e</p> <p>大明湖山东省济南市区湖泊、济南三大历史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湖水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湖水面积46公顷,水深平均2~3米。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水色澄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p><p><br></p><p>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p> <p>大明湖的补给水源主要是泉水。由珍珠泉、孝感泉、芙蓉泉、王府池等20多处泉水汇集而成。湖水于东北出水门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p> <p>珍珠泉,坐落在院前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p> <p>濯缨泉(王府池),在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取《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之意命名。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p> <p>芙蓉泉,在芙蓉街69号院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长方形,青石叠砌。水的流向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原府文庙泮池,再折东汇入百花洲;另一支于文庙西流,经原贡院内华笔池、凤翥池注入大明湖。水势尚佳。</p> <p>秋柳园,在大明湖东南岸,传说清初王士祯读书的地方。因王氏的佳作《秋柳》诗而得名。王士祯(1634~1711),清济南府新城(今桓台)人。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累官至刑部尚书,为清初文坛盟主,是极负盛名的诗人。著述甚丰,有《带经堂集》等传世。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游历下,与诸名士会饮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上。时值初秋,叶始微黄,若有摇落之感,渔洋身置其中,浮想联翩,乃赋《秋柳》诗四章。此四首诗风格独特,震惊当时文坛,一时和者甚众。当时,文人雅士在此处成立“秋柳诗社”,后又建馆舍多间,观柳赏荷,即兴赋诗,挥笔联句,步韵倡和。如今,秋柳园馆舍及水面亭早已毁圮,然而景色依旧。明湖波光潋滟,园内小溪潺潺,溪上虹桥卧波,湖中荷香四溢,溪岸垂杨披拂,人们常在柳荫下草坪上怀古凭吊,吟诗作文。</p> <p>香泉,原在舜庙西庑下,后位于济南第六十五中学校院内,为一石砌水池,水势尚好。“文化大革命”时建教学楼,将该泉填埋于教学楼西南墙角下。唐宋以前,舜庙处不只三泉,而是众泉争流,水面宽阔,水势颇大。有鱼有鳖,有菱有荷,灌溉养殖,其利甚大。众泉汇流成溪,注入大明湖。《水经注》称此溪为“历水”,称大明湖为“历水陂”,舜井等泉即为历水之源。</p> <p>大明湖风景秀丽。岸上翠柳垂荫,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荡,荷花似锦;水面小舟争渡,画舫徐行;更有那楼台亭榭,隐现其间。清代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四》载:“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挹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国,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p> <p>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园。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中的园中园,197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公,即铁铉,字鼎石,河南邓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建文二年(1400年),明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允争帝,从北京发兵南下,兵至济南,铁铉固守,燕王屡攻不下,只得绕道进取南京。夺取帝位后,复取济南,铁铉被执,不为屈服,受磔刑而死。后人为表彰他的“忠烈”,故建祠祀之。该祠始建年代无考。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捐钱复建。同治三年(1864年)济南知府萧培元重修,并塑铁铉像,供在祠内。1929年,山东省政府主席陈调元主持山东事务时,又把张宗昌拟建安澜阁的材料增建“湖山一览楼”及“八角亭”,遂成现在规模。整个院落由曲廊相围。东大门为朱红锁壳式门楼,迎门叠山石小品,青松垂荫,凌霄花攀缘,作为障景。东廊壁辟有异形窗,框成幅幅小景。西廊壁上,嵌清代铁保、阮元等书法家的题刻,其形体潇洒俊逸,其韵致深厚隽永,堪称书苑上品。东廊帧帧小品与西廊幅幅墨迹,遥相辉映。祠堂居庭院东北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檐出厦,歇山起脊。穿过祠堂西侧曲廊,为湖山一览楼。该楼坐北朝南,上下两层,各五间。登楼可凭栏远眺青葱的群山,近览秀丽的明湖。院中偏南为八角亭,宝顶重檐,斗拱错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亭基为高台,台周雕石栏,内设石几石凳,可博弈赏景。</p> <p>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因南临历山(千佛山)而得名。此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多有变迁。北魏时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使所建。唐初始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p> <p>月下亭,在大明湖北岸,北极阁西侧。亭子立在水池中央,建于1937年,形为六角尖顶,白柱青瓦,饰以彩绘,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池中蓄锦鱼,植王莲,池周自然石驳岸,顽石卧波。东侧紧靠北极阁处为假山,巨石陡立峭拔,嶙峋峥嵘。近植翠竹,飒飒有韵。</p> <p>遐园,在大明湖南岸,占地9600平方米,历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倡议兴建,并在园内创办山东省图书馆。园址建在昔日科举考场--贡院附近,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造就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