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珠“京西稻”老北京人的怀念

夕阳

<p>写于世界粮食日</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题记🥟</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京西稻,</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是指北京西郊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优质粳型稻米。</b></p><p><b style="color: rgb(1, 1, 1);"><u>米粒圆润,晶莹明亮,富有油性,蒸出米饭光滑洁白,软硬适度,略带黏性,适口性好,吃起来细腻,清香可口。</u></b></p> <p><b>京密运河自建成以后,京西稻主产区也变成了生态环境更加完好的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一带,与尚风尚水的海淀上庄水库咫尺之遥,上庄水库的水含有丰富的藻类,对于稻田的灌溉十分有利,正因如此稻田还是北京仅有的白鹭栖息地,所以京西稻从不使用农药。2015年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产品地理标志。</b></p> <p>这是海淀区一张文化名片</p> 京西稻历史渊源 <p>京西稻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地肥水美的海淀,三国曹魏时期开始建渠种稻,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直至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开通通惠河后,充足的水源很好地保障了水稻的生长,两岸农民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p><p>公元1692年,康熙帝南巡后,将带回来的稻种在这里试种,这是京西水稻种植的开始。这种早熟的新稻米色微红,气香味腴。因为产在宫内,又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称为“御稻米”。 在《几暇格物编·御稻米》篇中,记载了康熙的种植实验。</p><p>乾隆皇帝也很重视京西稻,将下江南时带回水稻品种“紫金箍”种在这里,生产出的稻米专供宫廷御用,成为御用稻米供应基地,历经皇族多年的经营,完成了京西稻的形成过程。据说京西稻还是慈禧太后的最爱。有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每次传膳都要128道菜肴,京西稻、南苑稻等是她指定的白米饭。“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这首歌谣是老一辈北京人喜爱京西稻的有力证明。</p> 十万亩稻田今剩三千 <p>如今的京西稻仅剩3000亩,是北京最后一片稻田。据了解,解放初期,北京曾经有5.81万亩水稻田。进入21世纪,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京密引水不再供应农业灌溉,京西稻面积急剧减少。</p><p>由于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当年的皇家贡品并不容易吃到,即使是北京市民,在市场上也很难买到京西稻米。2017年,北京海淀区上庄镇政府与京西稻(北京)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京西稻产品首次面向市场供应。</p><p>京西稻营养价值</p><p>京西稻之所以品质好,优越的自然环境功不可没,海淀区上庄镇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无雾霾,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而上庄水库水质纯净,清澈甘洌,滋润了肥沃的稻田。</p> <p>利用京西稻田培育更多有机粮食作物</p><p>近年来,有机粮食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京西稻皇家历史文化、倡导食品安全、合理膳食,让更多的人认知、吃上好的有机粮,京西稻(北京)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这块优质美地上培育了更多品种的有机粮食作物。通过对土壤特殊的维护和保养,使用有机耕种方法(如轮植、有机肥料)栽培,比传统方法种植的粮食作物多一倍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含有高含量抵御疾病的抗氧化物和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传统农业中使用的工业杀虫剂、农药对人体健康有害,且在食物烹调过程中也会有残留,这些成分是很多过敏症的元凶,也与许多类型癌症、老年痴呆症有密切的关系。而京西稻田所培育出来的粮食把这些农药和化学物质全部排除在我们的食物之外。同时,京西稻的有机耕作方式也保护土壤的结构和有机成分,使土壤的价值不会随时间而流失,节约了大量水资源,由于有机农业拒绝使用农药,避免了化学物质污染水资源。对于时下呼声日益高涨的食品安全问题,京西稻田所出产的有机粮可以说是绝对健康安全。药食同源,有机食品营养均匀,元素平衡,对于病人、孕妇、儿童、老人等有十分重要的健康呵护作用。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京西稻有机粮口感是纯真的,甜就是甜,酸就是酸,香就是香,这些都是健康的根本、是城市人群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最佳途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