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陜内蒙黄河之旅文化游之(一)

悠然

<p>  秋风送爽,肆虐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们一行四人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又一次自驾车开启了山西陝西内蒙的“九曲黄河文化之旅游”!我们从内蒙准格尔的老牛湾顺沿黄公路东行,直到陝西省的乾坤湾。沿途看到了百转千回波涛滚滚的黄河之水,看到了情悠悠意浓浓的包子塔和聳立岸边的黄河大峽谷。感受到了母亲河的伟大坚强!</p> <p>  (一) 山西省代县:代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城,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称广武邑,元朝时废县入代州,民国1912年改回代县至今。</p><p> 代县城中央有座“边靖楼”,楼上高悬《声闻四达》巨匾号称亚洲第一匾。明成化年1471年遭火焚,后重建。边靖楼外观雄伟古朴,楼基高聳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历经数百年风雨袭蚀至今完好无损。</p> <p>  1:代县靖边楼</p> <p>  2,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古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p> 雁门关有东西二个门,皆以巨砖叠砌,气势轩昂。门额分别镶嵌“天险”“地利”二匾。城楼内外塑有杨家将群像,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但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p><p> 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太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p> <p><br></p><p> 杨六郎塑像</p> <p><br></p><p><br></p><p> 杨令公的塑像</p> <p>  (二) 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p><p>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以北35公里处,早在明朝时为了抵御蒙古瓦刺侵犯曾多次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1925年冯玉祥率军进驻“杀胡口”为缓合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边陲的贸易交流正式改名为“杀虎口”。</p><p> 民间所流传的“走西口”指的就是这个“杀虎口”。“一曲走西口,出塞几人还”翻开中国的关隘文化,没有哪一个长城边关能像“杀虎口”一样兼有军事和商贸的双重历史地位。</p> <p>  </p><p><br></p><p> 康熙大帝西征时的塑像</p> <p><br></p><p> 残缺的城墙</p> <p>新修复的城墙</p> <p>  走西口时的古道</p> <p>  走西口时的小桥</p> <p><br></p><p> 右玉县湿地“苍河头”</p> <p><br></p><p> (三),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p><p> 老牛湾位于晋陝大峽谷的入口处,它的右边是内蒙的准格尔旗,对面是山西省的偏关县,黄河一水鸡鸣三地。它是黄河从内蒙入晋的第一个湾,是全国唯一的长城和黄河握手的地方。美国国家地理把这里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峽谷。</p><p> 内蒙这侧的九曲黄河水让歌者龚爽的一曲巜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吸引了我们这些爱唱歌的人亲临感受。这个形似牛头百转千回的黄河大转弯风光秀丽,气宇轩辕又吸引了无数摄影人趋之若鹜。</p> <p><br></p><p> (1)下午黄昏时分的老牛湾</p> <p><br></p><p> 驱车自驾“老牛湾”</p> <p>  四名既喜欢唱歌,又喜欢摄影的朋友</p> <p><br></p><p> 长枪短炮出大片。</p> <p> 老牛湾对岸,山西省境内的长城“敌楼”</p> <p>  (2)清晨的“老牛湾”</p> <p> 编辑:悠然</p><p> 摄影:子平、怀露、老富、悠然</p><p> 2020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