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到桃李映天红。每逢金秋,桃李村火红的火葫芦柿子挂满枝头,红遍原野,成为了桃李村最靓丽的风景线、致富线。</p> <p> 从卫东街道拐弯进入桃李,沿路两边每隔几米,就是一片一片的柿子园,园里柿子树枝繁叶茂,一串一串火红的的柿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不得不用绳子拉起来,用棍子顶起来。雨过天晴,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火红的柿子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耀眼。</p> <p> 田间地头,聚集了三三两两下柿子的人们,随便走进一个院园子,随便聊几句,都被主人的热情所感染,找出最红最软的柿子让你尝。</p><p> “我这棵树能下四五百斤,拉到两三里的街道上,看货论价,一般在1.5到2.5元之间,今年受冰雹影响,商品率和价格都有所影响,放往年,价格在2.5以上……”</p><p> “你邻家的柿子这么好,咋还没下呢?”我随口问了一下。</p><p> “客商已经看了,已经订出去了,只等人家来下了拉走……”</p><p> 不远处,几个村民也正在一个一个挑着,一筐一筐地装着,红彤彤的柿子堆满地头。</p> <p> 走在卫东街道上,短短几百米的街道就有好几家客商扎点收购。询问了一下,他们每年从九月下旬就开始收,一直持续到十月下旬,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可能要持续到十月底十一月初。收够一大车,就运走,远销全国各地批发,有时还出口国外……</p><p> 交谈期间,还不断有群众开着自家的三轮车一车一车从田间地头运到收购点,等着过称数钱。</p> <p> 田间地头是热烈的色彩和你丰收的笑语,街道上是一个一个的收购点,田间与收购点之间,是来来回回拉运的大小车辆,每一辆都满载而归,都是一样的热烈。看着这样的场景,听着这样的话语,不由得感慨万千:桃李的“火葫芦”真的很火。</p> <p> 桃李村支部书记张茂盛:我桃李村位于芝川镇卫东街道西南1.5公里处,下辖三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2794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700多亩,火葫芦柿子种植面积18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8.6%。今年,桃李及周边村柿子产量在800万斤左右,可实现增收1500至1700万元左右。柿子产业现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的新产业,和花椒、桃并称为推动桃李增收的三驾马车。</p><p> 我们桃李村独特的半山区地里位置,独特的土质结构造就了桃李火葫芦柿子独特的品质。个头大,色度亮,口感好,甜度高营养价值丰富,曾在杨凌农博会展览上得到全国第一名的称号,驰名全国,得到国内外客商青睐。</p> <p> 桃李村七组村民王四有:我种植火葫芦柿子有五六年了,现有8亩园子,今年预计能下柿子4万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1.5--2.5之间计算,可实现收入六七万元。这还是受今年冰雹影响,要是往年的话,可实现收入10多万元……他一边忙活着一边高兴地说。</p> <p> 桃李第一书记高飞:近几年,桃李村的柿子犹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商,桃李的火葫芦柿子也越来越“火”,供不应求,成为了桃李人的脱贫树、摇钱树、致富树,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p><p> 随着柿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桃李村加快柿子产业供给侧机构改革,计划申请建设3000吨大容量冷库,以延长鲜柿子的保存期和市场供给期,满足了客商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带动人才和科技要素向农村聚集,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将辐射带动柿子的价值多元化,实现柿饼、柿子醋、柿子酒等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科技值和附加值,在做好产品和质量的同时,还计划加大科学种植培训力度,还想搭建防雹网,强化田间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让桃李村的火葫芦柿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成为韩城市最优质的“一品”、最靓丽的“一景”。</p> <p> 桃李村,多好的名字,听起来就那么幸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将定会在齐奔小康的大道上驰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p> <p> 金秋的桃李,像一位盛装的姑娘,热烈而奔放,在不经意之间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美到窒息,然后甜到复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