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兴济镇陆官屯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纪实</span></p> <p> 2020年10月15日,我校教师们一起学习了《鱼就是鱼》这个小故事。故事很简短,主要内容是一条米诺鱼和一只小蝌蚪生活在同一个池塘里,是很好的朋友。蝌蚪长成青蛙以后开始到岸上“周游世界”,“看见了一些非常奇特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青蛙回到池塘看望老朋友,并向米诺鱼讲述自己奇妙的见闻。青蛙告诉自己见到的鸟、奶牛、人,用自己最形象的语言描述给米诺鱼。比如:“鸟有翅膀,有两条腿、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比如“奶牛,它们有两条腿,长着犄角,吃青草,肚子下坠着些粉红色的奶袋子”;比如"人,男人、女人、孩子.....</p><p> 青蛙神奇的历程扰乱了米诺鱼正常的生活,它费尽脑汁的想各种各样"鱼”形状的鸟、奶牛和人,最终决定像青蛙那样来次旅行,亲眼看看那些奇怪的东西。旅行以失败告终,好朋友青蛙及时救了它,让它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池塘。米诺鱼终于明白鱼就是鱼!</p><p><br></p> <p> 教师们在读完这个小故事以后,都陷入深思……</p> <p> 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慢慢地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感触。</p> <p> 之后教师们交流自己的感悟。孙老师认为,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但是凡事要量力而行,同时也要劝告学生,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以自己固有的姿态去看问题很重要。马老师的观点,鱼就是鱼,小鱼不能离开大海。小鱼那么渴望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最后还是一无所得,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又回到了大海。所以我们不要羡慕他人的精彩,我们自己的生活同样有着别人没有的独特的精彩。学会珍惜,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p> <p> 高老师的观点是:实践出真知。只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才是可靠的,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而不能照搬。米诺鱼对青蛙在陆地上见到了各种各样水世界事物的介绍都是凭自己的想象来的,完完全全符合一条鱼的特征,不管是什么,都是鱼的外形加上翅膀、两条腿、牛角、牛奶袋……这与实际存在很大不同。就像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动笔写才能学得扎实牢固,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是成功的课堂。</p><p><br></p> <p> 崔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与学生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把教育看作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及时地给与指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跟上教师步伐。</p> <p> 教师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最后郭校长做出总结,这个故事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你了解你所面对的学生吗?今天你觉得在课堂上这样讲授知识,应是很明白,很简单的了,但为什么有一些学生还是不明白?</p><p> 学生就是学生,他的学习理解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建构自己的理解。因而,我们的教学既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生硬地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更是学生亲历经验和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者,也是新旧知识交接的平衡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倾听他们的各种个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拓展资源,唤醒引入,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解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p><p><br></p><p><br></p> <p> “教无涯,研不止”,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教研中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