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聆听百家名言如沐春风,探究教育本质激情满怀。2020年10月16日,我和王秋艳老师有幸去郑州第十八中学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并与近千名初中语文教师一起分享名家经验智慧,共筑教育百年梦想。</p> <p> 上午八点论坛正式开始,第一位开讲专家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他以微课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台阶》这堂优质课。</p> <p> 黄老师首先以启发诱导的形式,让学生们去寻找《台阶》这篇文章当中的一些细节描写,鼓励学生认真研读,耐心寻找,积极发言。</p><p>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之后依次找到了对于“父亲”在自家台阶上一边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一边在树叶的光影中远望邻居家高高的台阶出神。还有对于老台阶的不喜欢到对于新台阶的憧憬最后新台阶建成,坐在新台阶上的不自在那种心理细节的描写。最后黄老师又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究了“父亲”为建新台阶存角票,捡石头的细节刻画,将“父亲”的那种中国式农村父亲一辈子为建一座房或者是九级台阶而付出一辈子心血的心酸刻画的淋漓尽致。</p> <p> 接着细节描写的赏析过后,黄老师又带领学生们由浅入深的探究了一下“父亲”的形象。《台阶》这篇文章属于小说题材性文章,所以黄老师就通过刚刚找到的相应段落的细节描写去分析“父亲”的形象。从父亲的外貌描写穿草鞋,脚板宽大,裂着干沟,能在洗脚时洗出沙子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农民形象。还有文中对于新台阶建成“父亲”和邻居打招呼的那种不自在以及低眉顺眼了一辈子,怕引人注目的尴尬情形也刻画的非常细腻。所以对于小说中的主题形象,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讲解和学习。</p><p><br></p> <p> 课程的最后,黄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跳出课本,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人物形象和我一起分析了一下当代中国农村父母的生活现状,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健康和心血为子女建“一座房”,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当实现梦想的那一瞬间,他们怅然若失。由此看来,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p><p> 黄老师的课精彩无限,耐人寻味,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课,希望我们有所思有所悟。</p> <p> 第二位开讲教师是刘铁梅老师,刘老师开讲的主题是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书导读课,课程主要是以微课形式展现。</p><p> 首先,刘老师再对比了学生们手中的名著《西游记》的版本之后,向同学们发问,让同学们对比一下与其他同学的名著不同之处。对比过后发现,有些同学的书本是属于原著版本,有些同学的书是适用于学生使用的删减版,借此导入新课。</p> <p> 接着刘老师又让学生们对比了一下原著标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修改版标题“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两个标题哪个好?好在哪里?学生们开始头脑风暴,依次谈论并选择认为好的标题和好处。这样能激发学生们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乐于自主阅读。</p> <p> 对比完标题后,刘老师又让学生们对比了一下目录,让学生们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经过讨论发言之后表示:原著版比较偏向于文言文,而且人物形象详细,修改版的比较通俗易懂,主要体现关键人物,侧重点不同。最后得出结论,要想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还需要认真研读原著版。只有这样才能品读到多处细节和细腻的人物情感。</p> <p> 对于文章内容,刘老师也是带领我们深入的去探讨了原著书中人物形象,心理和情感变化与修改版的区别,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原著的语言表达详尽细腻而且能调动读者的情感共鸣,而修改版的则以叙述故事情节和简短的刻画人物形象为主。所以对于名著的阅读,还是要追求完美,详尽,真实。</p> <p> 微课结束后,刘老师在于现场互动交流时,提到了几点阅读的指导方法。第一是要线下指导,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第二是要让学生能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学会画思维导图,理清思路。第三就是课后设置习题,让学生完成阅读课题。只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那么他们就会很乐意在读中学。</p> <p> 上午的两位名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给我们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动力,我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将会更轻松,更有激情,感谢郸城中学给了我们这次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还能给自己“充电”,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满满,把这些学习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 分享人:</p><p> 信美丽</p><p> 王秋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