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纠错——还古人清白。

一介布衣

<p>  千古第一能臣“冯道”一身经历四朝,辅佐十帝,受当世万民及朝野上下之敬仰!死后多年被诟为小人。为尊重历史,还原事实,我们一起共同从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还历史良人一个公允!</p><p> 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几乎把它作为忠孝仁义的评判参考依据,也用它作为规范道德行为和分化君子小人的标准。所谓国家,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家组成了国,既然儒家教育我们忠君爱国,我就从这个话题开始讨论吧。</p><p> 国是一邦,君是一人,显而易见,邦的利益远大于君个人。</p><p> </p><p>所以,优秀的政治家应该以爱国为主,忠君为辅。君主权利再高也是广大黎民赋予的,评判君王是否优秀的标准首先看黎民百姓日子是否过得舒坦。只要老百姓过得好,哪个做君王不一样吗?所以忠君也要看人,对昏庸无道的君王尽忠就是迂腐无能;更是残害苍生的“大奸!”忠于打江山只为私权享乐和名望地位的君王者为“大奸”。什么叫革命?革命不是改变某一个人的命运。它的核心诠释是“改变天下苍生的命运”。</p><p> 虫二认为,只有把强国富民放在首位的君王才值得臣子尽忠!反之则不然。</p><p> 对于历四朝,侍十君的官场不倒翁——冯道而言,自欧阳修开始被肆诟为小人。就因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晋、汉、周四个短命王朝。他从唐庄宗李存勖到周世宗柴荣,先后事奉了十个皇帝,更准确的说,加上最初刘守光所建的桀燕政权一共是十一帝。</p><p> </p><p>当然,从儒家思想所衍出的“忠臣不事二主”来看,冯道是严重逾越了这个准则,不合纲常。可除此之外,冯道没有过一星半点的私欲污点,综合冯道一生举贤荐良、体民疾苦、散尽家财、不近女色和包容大度来看,他是无比伟大的!他屹立官场而不倒却没有为自己谋过一丝享乐。</p><p> 他把自己一生的俸禄拿出来救济灾民,和士兵一起卧茅草、食腐粥。</p><p> 位高权重的他一辈子从不讲特殊。试问后世评论他为小人的君子们,你们做到了那一条?就因为他共事过四朝十君吗?</p><p> 虽你们一生只事一朝,但冯道除此之外的所作所为你做到了哪些?估计就连散尽家财救济贫民这一条你也没有勇气办到吧。</p><p> 一个好的政客不是看你对你对君王有多忠诚,而是看你对老百姓做了多少实质性的好事!批判冯道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显示对统治者忠诚,也是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已,这是一种自私,不能作为义正言辞的豪气干云。</p><p> </p><p><br></p><p><br></p> <p>冯道连奉十个皇帝都信任他不是因为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技术高超,而是他得民心,可以高能治国。</p><p> 忠臣不事二君的道理,除后唐四帝之外晋、汉、周三朝之君不懂其理吗?这些能成为帝王者全不懂儒家思想?你在妄评冯道的同时,也侮辱了晋、汉、周三朝国君的智商。</p><p> 评判冯道是小人的君子们,你扪心自问,你对他作出评论前有没有客观分析过,他在相位上的所作所为是利了自己还是利了黎民?你自诩所谓君子,然而你把多数的时间用于了规范自身行为上,你的主要目的只是想图得一个口碑而已。夹杂私欲的你背地里也不见得就通透光明!暗处有多鲜亮只有自己最清楚。能骗得了别人估计骗不了自己吧?</p><p> 说冯道善于左右逢源。更是不负责任的妄论。</p><p> 试问,能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这四个朝代开创者尊敬并委以重任,岂能用左右逢源四个字能敷衍得过去的。想必只有侧观肤浅之辈才这般认为了。唐代宰相李义府所著的度心术就说道:忠昏君者奸,逆昏君者忠。</p><p> </p> <p>  冯道一生不近女色、一世清贫、举贤荐良、宽容大度、爱民如子。整个人生没有一点瑕疵,也没有做过党同伐异、谗君误国、构陷忠良之事,何谓之小人?</p><p> 他的确谄媚过耶律德光,也向其称过臣,没错。就因为他的这些看似无耻的举措却换来汉人数十年的太平。牺牲小节而顾黎民。伟人毛泽东就说过:弱国无外交。冯道用牺牲自己人格来换回汉人的数十年安宁是一个壮举,历朝历代为了捍卫和平致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无数少年埋骨他乡?不免让我想起曹松的<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首诗:</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b></p><p>通过这首诗,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些时代的被迫与无奈。你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反过来就因人家侍奉过四朝十君骂<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小人。</span></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政治家骂他小人是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和巩固自己政治地位。</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读书人骂他小人是因不识大体的迂腐,</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平民百姓最没理由骂他小人,即便骂也是纯粹跟风与无知。</b></p><p> 冯道虽一生全力至于不倒之地,但没有为自己谋取过一星半点私利和享乐,从行为定论,他只是为了更长效的服务芸芸众生。是他贪权吗?不、他也疲惫地请求告老还乡过,只是皇帝不允。</p><p> 虫二我认为,他是无比伟大的!是让很多政治家汗颜不及的。</p><p> 鄙人最后总结认为:评判一个政治家的优劣标准不是看他忠于哪一个人,而是看他做了哪些事,是在为谁谋利!</p><p> 虫二写该文章不是批判儒家思想,毕竟它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但它的个别倡议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性。</p><p>一些不客观的论调某些时候也成为奸佞者压迫良人的刑具。</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宋初的名臣范质对冯道的评价是:“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span></p><p> 我来粗略解释这段评论:冯道这个人,道德厚重是超越先古的,有博大的治世之才,也有宽阔的胸襟,虽经历了几个朝代,却没有一点污点和瑕疵,品格高尚犹如屹立的大山,不可撼动。</p><p> 为什么拿范质的点评作参考呢?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p><p>1、范质和冯道同年代的人,</p><p>2、范质比冯道小29岁,也比冯道迟死整整10年。</p><p>3、他是继冯道后的后周宰相。</p><p>4、如果冯道生平有污点,以范质的身份地位是可以骂他的。他为何反而作出极高评价?</p><p> 范质这评价是在公元963年,也就是离世的前一年。一个风烛残年且身居高位又德高望重的老人不可能信口开河吧?</p><p> 当然,范质也事过二君,请注意记录<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桥兵变那段解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周世宗柴荣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拥立赵匡胤为天子。”</span></p><p> 请注意这里用的是“被迫”,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多少无奈与被迫?</p><p> 冯道当世的民间和朝廷都对他好评无以复加,旧唐书作者刘昫和冯道是同年代的人,他在写旧唐书时也对冯道歌功颂德,赞誉极高。</p><p> 在北宋欧阳修编撰新唐书时就开始大骂冯道,言其恬不知耻。紧随其后的司马光也跟着骂起来。要知道用“”不知羞耻”这话骂一个文人比剥皮剔骨还痛。</p><p> 欧阳修和司马光二人同是北宋一等一的文坛领袖及政治人物,也负责过编撰史籍,他们仅为儒家之片面就参杂个人主观意识来批判前贤。抹黑史实。然而,这不免让我怀疑起二人所编撰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历史可信度了。</p><p> 司马光倒也被誉为道德楷模,虽没有多少政治抱负,但也几乎没有什么后世诟言。</p><p> 欧阳修就不见得了,他在当世就传出不少花边新闻。曾传出与外甥女私通的丑闻,虽在不清不楚中貌似澄清。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其对女性的兴趣程度有词为证:</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忆江南.江南柳》宋.欧阳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哪忍折,莺怜枝嫩不堪吟。留取待春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四五,闲抱琵琶行。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词是欧阳修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春)所作,当时的他已经 62岁。也就是他去世前三年,一个62岁的老人还写这类艳词?蛮乐观的。</span></p><p> 单从文学贡献的角度来说,我很敬重永叔。一个老年人即便喜欢小姑娘也无可厚非。人之常情。张氏虽非亲外甥女,但从儒家伦理来讲也是不该染指的。因为他就是依据儒家思想的节操准则来骂冯道的嘛。就拿他所著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来说吧,也可见其追求玩乐的境界。尤其是最后那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来看,他人格个性还有伐、矜之嫌。</p><p> 冯道好像没有花边新闻,也没有享乐人生的只言片语吧?</p><p> 比较权威的辱骂冯道就是从欧阳修他老人家开的先例。</p><p> 虫二也是为冯道说句公道话,无意揭永叔欧阳修之短。都是过去千多年的人物事迹,虫二人微言轻,更和他们扯不上恩怨纠葛。</p><p> 只想以公理客观地还历史故人一个清白而已。</p><p> ——虫二先生</p><p> 2020.10.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