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印象——山西回忆之12

东山龙

<p>  来到太原工作后,经常被朋友问及“太原如何”。</p><p>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很难回答,所以每次谈及,总是支支吾吾。</p><p> 说一个城市怎样,应该是尽可能的全面,因此,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p><p> </p> <p>  1.太原人不错。太原人给我的感觉很朴实, 当你在太原问路的时候,只要他是太原人,他往往会很仔细的给你回答,甚至热情地说,我带你去吧。</p><p> 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因此觉得当地人不错。</p><p> 太原人的脸型以圆脸为主,男人普遍偏黑,女人偏胖。另外,太原虽然为山西首府,但看起来不是很时尚,人们的穿着很普通, 色调以黑为主,一些很有钱的主,穿着也是很随便。</p><p> 2. 太原市政。一下火车,就会感到打的很不方便,一条狭窄的通道,使得出租车进站很不方便,而且进站一次,就要给管理人员交一元钱,所以一到上下班时间,你就别想在车站打到车。如果乘出租车到火车站,进站必须多付一元钱的车费,令人不可思议。</p><p> 山西近来财政很好,出租车的管理也很规范,但制订这种政策的官员,一定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为区区一元钱,影响市政形象,得不偿失。而且,有很多方式可以解决车站管理经费问题,为什么非要一元钱一元钱的收呢?</p><p> 07年为迎接煤博会,山西省斥资近200亿元做城市改造,但效果寥寥。我觉得太原的市政官员太不讲究,对于城市建设的细节熟视无睹。</p><p> 比如说,太原的人行道很少有平平整整的,大都是坑坑洼洼,地砖坏损不堪或者补得东一块西一块。何哉?施工不规范。我留意过铺地砖的过程,几乎是在土地上直接铺了地砖,一经雨水侵蚀,自然就变形坏损。</p><p> 关键是,多少年了,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感觉比泥地好多了,大家都不觉得异样,挺悲哀的。</p><p> (现在,太原经过耿彦波市长的治理,情况已经大为改观)</p><p> </p> <p>  3.太原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后1.1元/公里。出租车服务比较规范,全国大概只有太原要求出租车司机必须西装革履,打扮成白领一般。</p><p> 司机很少有宰客的,问候、服务也比较得体。攀谈起来,往往很热情,令人比较高兴。</p><p> 4.太原污染情况。一般人印象中的太原应是一个灰蒙蒙的城市,记得几年前,太原还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p><p> 但实际上,由于地势高、风大,太原的天空经常是“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p><p> 太原市中心有迎泽公园,湖水面积颇大;又将汾河设坝成湖,并沿河修建了汾河公园,因此,太原的城市整体颇为水灵。只是城市卫生不敢恭维,城市规划也欠全局考虑,似乎随意修建高楼大厦。</p><p></p> <p>  太原消费。太原是繁华与简陋并存,当地的高楼大厦相对较少,城市建设也很一般,但房价很贵。</p><p> 卖劣质货的地摊随处可见,但也有一些豪华商店,比如说,北京燕沙就在太原有分店,令人惊奇。</p><p> 同样品牌的商店,比如说百盛,在太原的东西好像都比西安贵。</p><p> 街上跑的奔驰、宝马等豪华吉普很多,外县的居多,而且牌号都是若干“8”,若干“9”,真不知道这号是如何选的。</p><p> 车虽豪华,却掩盖不住车主人的暴发户固有的俗气。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车里的休闲书大都是《故事会》一类,可见车的主人文化水平很是一般。</p><p></p> <p>  5.太原美食。太原人的饮食主要以面食为主,号称"面食之都"。</p><p> 面的种类很多,有刀削面、剔尖、手擀面、猫耳朵、抿尖等等,但是,浇卤很单调,只有炸酱、西红柿鸡蛋、小炒肉、烩菜四种,味道也没什么特色。</p><p> 和西安的面食相比,我个人觉得略逊一筹。作为一个对美食“有所研究的人”,这里给大家推荐以下几种山西特色食品,应该值得一尝。</p><p> 1)头脑。头脑是一种药膳,据说是明末清初山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家傅山先生的方子,为其母亲秋冬天补养身体而做的药膳,食材为酒糟、山药、羊肉、莲藕,慢火炖煮而成。成品酒香浓郁,味道独特。</p><p> 初次尝试,往往不习惯。但是,滋补效果明显,而且肯定是健康食品。吃的时候,应该配一碟腌制的老韭菜,再要半笼烧卖(稍梅);喜爱饮酒人可以加一小壶黄酒,在寒冷的冬天,一顿早餐,温暖全天。清河元、晋城饭店都做得比较地道。</p><p> 2)羊杂割。类似的东西,北方城市都有,西安称之为“水盆羊肉”,山东叫“羊汤”。</p><p> 太原羊杂割的羊肉是用盐先腌制,口感有点咸味,吃起来很有味道;粉条粗粗的土豆粉,软糯又有嚼头,比较好吃。</p><p> 几家老店比较有名,味道也正宗,如“郝刚刚”、“鼓楼”羊杂割,但稍微贵一些。还有一些不太有名的小店,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如亲贤北街上的“唐槐羊杂割”。</p><p> 3)霍子饭。霍子饭原本是山西人的家常饭,改良后,成为一道汤饭。正宗的霍子饭应该是小米稀饭与豆面面条共煮,再加上土豆、西红柿、熟黄豆、豆角等蔬菜,制成稠乎乎的稀饭。</p><p> 一般可以叫一碗或“一蛊”(音译),口味糯滑香咸,滋味绵长;内涵容易消化,营养丰富。</p><p> 霍子饭在山西风味的餐厅都有供应,但做得比较好的我以为是平阳路上的“海棠大厦”。</p><p> </p> <p>  5)各种粗粮食品。太原的粗粮食品比较多,尤其是攸面食品,如莜面犒姥姥、烩莜面鱼鱼、莜面河洛等,豆面抿尖、红面抿尖、南瓜蒸菜也很有特色。五寨、芙蓉酒家、粗粮王做得都不错,至于哪一家最正宗,见仁见智,不好评说。</p><p> 6)小吃。太原的小吃虽然比较多,但不成气候。</p><p> 碗团、灌肠、凉粉到处都有,全是小摊,卫生状况堪忧。</p><p> 柳林的沟门前碗团味道很好,已经做成真空包装食品,在超市里可以买到。其所配的辣椒油,味道极佳,值得一尝。 </p><p> 清河街上有一家“老字号黑凉粉”,其卤汁调得也不错,值得一尝。</p><p> </p> <p>  6.太原旅游资源丰富。太原市周边的旅游景点不少,较出名的有晋祠、平遥古城、榆次老城、清徐、蒙山等都有可以游玩之处,这里不详细介绍了。</p><p> </p> <p> 最后,给各位介绍一下龙城的来历,这一点,很多太原人也不甚了了。</p><p> 太原古称龙城,本因其北部有天龙山而名。自唐朝李世民从太原起家后,龙城的名字似乎更有深意。</p><p> 唐朝衰亡以后,五代十国期间也出了一些短命皇帝,因而龙城似乎更加名副其实,以至于赵匡胤取得天下后,有高人望“太原常有紫气”,于是下令毁掉原来的城池,新建一个太原城。</p><p> 为遏制太原的天子之气,特意在建城的时候,把所有的街道都建成丁字路,意为“钉死”龙脉,可见“龙城”的厉害!</p><p> 不过,自宋代以后,山西真就再没出过皇上了。</p><p> 迷信耶!还是文化的变化?</p><p><br></p><p> </p><p> 2007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