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韩翠珍 方耀楣 </p><p class="ql-block"> 2016年9-10月,我们参团行走了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巴尔干半岛诸国,2017年9月,又与英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邂逅。其中,希腊、西班牙的印象颇深,聚焦在于: 两国堪称欧洲文明的翘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希腊(Greece)</span></p><p class="ql-block"> 希腊共和国,13.19万平方公里,人口1079万。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明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从远古时代起,见证了欧洲最早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爱琴海畔的居民就已经有了令人称慕赞叹的文明奇迹,古老的诗歌、神话、建筑、哲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这里实现过人类最早的民主愿望,燃起过奥林匹克最初的火焰……古老文明的光辉一直恩萌到今天,为这个爱琴海的国度镶上了永不磨灭的桂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阿迪库斯露天剧场,下左图为雅典卫城城堡,下右图为奥林匹亚宙斯神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古城——首都雅典</span></p> <p class="ql-block"> 雅典位于希腊的东南部,是用智慧女神雅典娜名字命名的历史古城,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故乡、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地 ,是风光旖旎、风情万种的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领地,这一根根雕琢精美又历经沧桑、仰天长啸般的立柱,在躲过土耳其和威尼斯人的枪炮袭击后,至今还透着丝丝的哀泣,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诉说着过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帕特农神庙,下左图为神殿残缺的立柱,下右图为无名战士纪念碑前的换岗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雅典卫城遗址上到处是断壁残垣,大大小小的神殿碎片,被英国人掠去的雕琢现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神殿本身的精美和辉煌依然吸引着无数来朝圣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无翼胜利女神庙,下左图为雅典卫城的宙斯神殿,下右图为站在雅典卫城之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浪漫之都——圣托里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因为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而扬名天下,是圣托里尼的明信片</span></p> <p> 圣托里尼——爱琴海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教堂呈现的蓝白色幻境与爱琴海撒出的醉人的湛蓝交融弥漫、美轮美奂!一个圣托里尼竟把全世界的蓝色都用光了,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也沦陷在这蓝色的圣境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墨蓝、深邃的海水养眼又养心,更激起画中人的心潮阵阵涟漪</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圣托里尼是个艳遇之都,那是误把“爱琴海”当作“爱情海”了。圣托里尼是个浪漫之都,热恋或新婚来圣托里尼的游人真是不少,他们是来享受爱情、增进感情的</p><p class="ql-block"> 人到老年,热爱旅行,享受旅行,其中当然也包括享受爱情。为圣托里尼浓浓的爱情气氛所感染,上面几张我们背靠背、洞中剪影的浪漫照片,就是在女导游的“诱惑”下拍摄的,拍这样的剪影照还是人生第一回</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钟坛边有一对大学生模样正在拍照的中国游客,少女清秀知性、赏心悦目,男生戴着眼镜、斯文阳光,见我们经过,就笑着说:“叔叔,帮我们照个相吧”</p><p class="ql-block"> 面对来圣托里尼度假的热恋青年,我们年轻时小鹿初撞的情景又呈现眼前。人生本是一趟旅程,我们相识相恋相伴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中掠过沿途的风景——有时人生如水,风过处,惊涛骇浪;有时人生如梦,回首处,梦过嫣然,如歌岁月,风雨兼程,历经沧桑,相濡以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漫步圣托里尼,守望圣托里尼,感恩圣托里尼</span></p> <p class="ql-block"> 爱琴海畔的悬崖酒吧,海天一色,遮阳伞、小教堂、香槟酒,空旷、宁静、悠闲、自在</p> <p class="ql-block"> 伊亚的傍晚,日落西下,旅人打开并高举相机,等待最美的夕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夕阳日落爱琴海——太阳也浪漫,据说伊亚的夕阳是最美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德尔菲——“世界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德尔菲是古希腊的神秘之地,也是古代的“世界中心”,博物馆内地球的“肚脐”竟伸手可摸,真是开了眼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地球的肚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德尔菲肚脐博物馆内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梅黛奥拉——修道院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如果地球上真有神仙住的地方,那一定就是希腊北部的梅黛奥拉。“梅黛奥拉”是希腊文的缩写,意为“悬浮在空中”,那里地形奇特,突兀而起的山顶上,雄踞着建于十四世纪的多座中世纪东正教修道院,是希腊最童话、最神秘、最重要的建筑群,仿佛天上宫阙,令人叹为观止。古代修道士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徒手攀岩,运送砖石到山岩顶端,每个修道院都是数百年几代人的成就。正有疑问间,我们与一年轻的男修道士邂逅,哦,这里有修士(与修女的称呼对应)!这里这些彬彬有礼看似并不身强力壮的修士应是修道院建造和发展的主力,疑问释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梅黛奥拉修道院,下左图为修道院内的耶稣像,下右图为修道院内的男修道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山顶的修道院俯视地面</span></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修道士们是爬着梯子上修道院的,后来开始使用辘轳,如今人们通过石阶(见上图右下角)就能入院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修道院顶层阳台畔留影,左远方为另一座修道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方:离开了梅黛奥拉、阿波罗神殿、帕特农神庙,众神之居神奇的建筑虽然硕大无朋,</span>却让人遐想万千。我突然想起了中国的老庄文化,老子的朴素语言蕴育了神奇,庄子的哲学使我从雅典的奇观中找到了答案,博大、空旷、悠闲、自在,不正是希腊人的文化底蕴吗?正是这种文化底蕴使古希腊在哲学、数学、文学、艺术、建筑、天文学和心理学上创造了无数奇迹,让欧洲最早的文明之光影响了今天的整个人类</p><p class="ql-block"> 这种昔日的欧洲文明和文化底蕴,为哲学和文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和艺术形象,沉淀在苏格拉底、托尔斯泰、但丁等的伟大著作中,也为圣托里尼的蓝顶与白墙抹上了更梦幻的色彩、爱琴海点燃罗密欧与朱丽叶般浪漫的热恋,唤醒了多少人梦中的花开花落,吸引着众旅人远离浮躁与喧嚣的凡尘奔向心中的诗和远方,敬畏欧洲文明、守望欧洲文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西班牙(Spain)</span></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王国,是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人口4700万,面积50.59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近代史上,西班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也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始作俑者,与葡萄牙一起通过大航海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人类全球化时代,促成了西欧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分工格局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文化在世界上也颇有特色,尤其是绘画和文学。塞万提斯、洛佩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戈雅和毕加索的绘画、高迪的建筑艺术,都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塞维利亚——昔日首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5世纪后,塞维利亚成为西班牙的首都,建有世界第三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置身于圆形塞维利亚竞技场、哥伦布海事博物馆、西班牙国粹“弗拉明戈”歌舞的专场演出、花团锦簇的小巷民居,感受到西班牙特有的传统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下右图为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大教堂,下左图为塞维利亚竞技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塞维利亚古王宫,下左图为塞维利亚旧犹太区,下中图为哥伦布海事博物馆,下右图为博物馆内哥伦布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马德里歌剧院观看“弗拉明戈”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 弗拉明戈舞与斗牛都是西班牙的国粹,源于吉普赛、安塔卢西亚、阿拉伯以及西班牙犹太人的民间歌舞,十四、五世纪,吉普赛流浪者把东方的印度踢踏舞风、阿拉伯的神秘感伤风情,融合在泼辣奔放的歌舞中,并带到了西班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城龙达——“天空之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西班牙腹地的传奇小城,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伫立在万丈悬崖之上,它将城市分成两断地势险要的天然大峡谷而闻名遐迩,是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它是斗牛艺术的发源地,也是产生艳遇的城市。站在连接新老城区的古石桥上,脚下是万丈深渊,眼前是美丽的城区风景,顿时产生人在陌生之地驰骋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龙达著名的厄尔塔霍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左图为连接新老城区的古石桥</span></p> <p class="ql-block">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逝世在午后》中有一段内心表白:“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情人私奔,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这里引用海明威的表白,只是想突出龙达的景美,如今的青年人想爱就爱了,哪用得着“私奔”?</p><p class="ql-block"> 龙达有多个斗牛场,有固定的斗牛时间,票价昂贵,我们到龙达那天不是斗牛日,与斗牛失之交臂,只能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在牛的雕像前留影,下图为在斗牛士的雕像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阿尔罕布拉宫——穆斯林的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格拉纳达,是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的摩尔王国最后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伊斯兰教徒心中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市内的世界文化遗产——阿尔罕布拉宫(1984),是穆斯林摩尔王国艺术的鼎盛成就之一。宫的四周是典雅华丽的廊柱,柱上图案美艳无比,大厅内四壁上用金银丝镶嵌成几何图案,富丽堂皇至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阿尔罕布拉宫主楼桃金娘宫,下左图为有142根柱子的狮子庭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阿尔罕布拉宫内外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托莱多——全城“世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托莱多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国家古迹,有哥特式、巴洛克式、摩尔式和新古典式的各种建筑70多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将整个古城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誉之为“最完美、最和谐和最能代表西班牙文明史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八世纪阿拉伯统治时期起,阿拉伯人、基督徒和犹太人共居此城,托莱多成为“三种文化之都”,千百年来,给托莱多留下了伟大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数托莱多大教堂,它是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托莱多全景鸟瞰,教堂中心建筑的屋顶呈十字架形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托莱多大教堂前门,下图为教堂在水中的倒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在托莱多城门口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介绍托莱多,绝对绕不开西班牙的大文学家塞万提斯,塞万提斯用喜剧的形式诠释了悲剧的主题,他通过唐吉诃德以“荒诞的理性”处世而处处碰壁的喜剧故事,无情地讽刺西班牙封建王朝及骑士制度,热情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 现《唐吉诃德》已成为西班牙的国宝,被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人生中最大的难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排在前三名的是:《圣经》《毛泽东选集》《唐吉诃德》,《毛泽东选集》的发行量竟然超过了《唐吉诃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左图为托莱多大教堂畔的塞万提斯雕像,右上图为托莱多市中心塞万提斯及其《唐吉诃德》的雕像,右下图为市内塞万提斯住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德里——“日不落帝国”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马德里,欧洲海拔最高的首都、“日不落帝国”的中心,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南欧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皇宫现今已不是皇室居住地,仍是国王接待国宾的主要场所,普拉多美术馆收藏的西班牙绘画及雕塑作品享有盛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马德里皇宫,下左图为马德里的城市名片“小熊与树莓”,下右图为雕塑“欧洲之门”,以纪念西班牙加入欧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驻地,下左图为马德里市景一瞥,下右图为圣洛伦索修道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小韩:普拉多美术馆收藏的作品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因为馆内不能拍照,我只能讲述我看到的世界上最为惊艳的普拉多美术馆的镇馆之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一尊与我们参观者平视的白玉雕塑:一个完美的、面容姣好的少女(公主)头着面纱,我看到了面纱透过微风轻轻吹拂的折皱,透过折皱能清楚地看见她长长上翘的睫毛,我像着了魔似的围着这尊几百斤重的无暇白玉360度转了一圈又一圈,固执的直觉:整块白玉怎么可能镂空成面纱与少女浑然一体?纱巾内的少女栩栩如生,是先雕塑少女还是先雕塑纱巾,还是同时创作的?无人能解释。我十几年来到过国内外无数个博物馆、美术馆,从没见到过如此精妙的作品,回到上海还经常在脑际闪过,难以忘却。现代人都无法想象的事情,几百年前的雕塑大师是如何做到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左图为高迪画像,就是这位设计大师设计了圣家族大教堂、米拉之家等流芳百世的不朽杰作,右图为普拉多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 萨拉戈萨教堂,哈尔哈菲利亚宫是西班牙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统治时期的建筑,它不同于阿尔罕布拉宫,也不同于科尔多瓦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远眺阿尔哈菲利亚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巴塞罗那——艺术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巴塞罗那,在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它兼具法国的浪漫与西班牙的热情,现代艺术巨匠毕加索、米罗、达利与高迪共同创造了这座艺术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圣家族大教堂,世界上最富神奇色彩的建筑之一,是西班牙著名超现实主义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巅峰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圣家族大教堂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教堂呈现以耶稣基督为核心的一个“家族”,18个家族成员就有18座高塔。建筑大师高迪有句名言:“直线归于人类,曲线归于上帝。”因此,圣家族大教堂几乎没有直线与平面,而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的变化来显示建筑物的动感与韵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座举世闻名的天主教圣殿,自1882年起开始建造,至今已逾百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尚未完成的惊世之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圣家族大教堂入口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教堂的外壁上,精细地雕琢着圣经的故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教堂内色彩斑斓、气势恢宏、神圣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 也在巴塞罗那的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和奎尔公园,它们和圣家族大教堂,都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全世界游人无不为其似梦如幻的意境、淋漓尽致的手笔、姹紫嫣红的色彩所动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巴特罗之家座落在巴塞罗那市中心一隅</span></p> <p class="ql-block">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上,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曲线就像波涛起伏的海浪,裹挟着“巴特罗”巨轮缓缓前行</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造型新型前卫的米拉之家</span></p> <p class="ql-block"> 米拉之家的外墙上,来了一批陌生的“外星悍客”,或趴着或蜷缩,守卫着窗棂,恍如穿越时空</p><p class="ql-block"> 具有童话色彩的奎尔公园,奇异的立体喷泉、巨型蜥蜴,全都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让人感受其独特与标新立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鸟瞰奎尔公园</span></p> <p>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面对奎尔公园的长椅、旋转的石柱,对这后一句特别有感触。你看,这些凝固的音乐似乎被激活了,鲜活地跃动在眼前</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奎尔公园内的儿童乐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造型奇特、旋转起伏的石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马赛克瓷片贴面、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方:有位哲人说,人生终要有一次触及灵魂的旅行,我们以浪漫的名义在希腊、西班牙浮生偷闲,却恰恰应验了哲人的预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作家塞万提斯及其化身唐吉诃德的雕像立在城市街头,其张剑握盾的形象沉淀了多少侠肝义胆故事;冒险的航海家哥伦布几度赴美洲,为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开发新家园出生入死;艺术巨匠毕加索毕生攻绘画,生命不止,创新不息,终成20世纪欧洲的立体画派创始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高迪“家不惊世誓不休”,把建筑当作是凝固的音乐,为其巅峰之作圣家族教堂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不惜变卖家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有机会走近大师,了解到了大师的生平和环境,我的感悟既深又触及灵魂,大师们的成长和成功绝非偶然,其中有两点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是大师们生活在开放的国土。西班牙扼守欧洲和非洲、大西洋和地中海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使得西班牙成为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欧洲文明与其他大洲文明交流绕不开的关键地区,这一点对西班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西班牙出现的文化、艺术成果堪称欧洲文明的翘楚,同时,这一开放环境也是大师诞生和成长的“接生婆”,大师的问世,全身心地融入色彩斑斓、日新月异的新生活。二是大师们的性格也许是张扬的,但他们都是扎根平民大众的。唐吉诃德虽无伟力,仍怀揣人本主义,执言为民请命;哥伦布为民开辟新家园不惜多度冒险出征,至死都未成为富翁;毕加索反对侵略战争,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和平鸽”;高迪毕生设计公园、公寓,声誉彰显,主持的圣家族教堂还在修建中,自己却被有轨电车通车典礼的电车撞倒而去世。大师们的接地气可见一斑,倍生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退休旅程——“三不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本帖末不再写对希腊、西班牙众多世界遗产的赞誉,只说说对西班牙地接导游张先生给老年人退休生活箴言的感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张导是同济大学原地下系主任的儿子,与我们也算是半个校友,他来欧洲留学后待了下来,导游既热情、又专业,说话既夸张、又中听,与游客很合得来。我们至今还记得,在美术馆讲解名画时,他引导游人:“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叛徒犹大的心理和情态,通过他的贪婪、邪恶的眼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大家仔细看看这画中主人公的眼睛,他特别的眼神一定与此画要反映的主题有关……”;在介绍西班牙一款热销奶粉时,他更是绘声绘色:“你打开奶粉冲饮时,不仅房间,而且整个楼面都能闻到它的浓浓香味!”尽管夸张,在他的诱惑下,全团游人争相去买,竟把大商场的该款奶粉抢购一空,哇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旅行中的一天,是去另一城市,大巴从旅馆开出不久,一位同团70多岁的上海老太突然嚷道:“旅行箱是否从旅馆带下来我记不清了!”大巴即往回开,道路窄,只能慢慢倒车……,回旅馆扑了空,又到大巴车的行李柜翻箱倒柜……,原来,她的旅行箱早已在大巴的行李柜里了,白白耽搁了不少时间。一些团友看着若无其事、慢吞吞回到车上的老太,轻声埋怨,见状,张导清了清嗓子说:“行李箱找到了,感谢各位长辈和团友的耐心等待,我们的车马上开了”,略停顿又说,“老年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三不麻烦——不麻烦子女、不麻烦家人、不麻烦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既是对老太委婉的批评,也是给老年人善意又真诚的箴言。老年人离开了职场,享受着社会给予的回馈,过着开心、幸福、随遇而安的退休生活,确实不应、也不必再麻烦子女、家人和朋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著名作家杨绛说过: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是对“三不麻烦”——老年人生活最高境界的最好诠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自主自尊心坦然,浮生偷得半日闲,世界美景看不尽,人生永远是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为杨蓓蕾博士与我们对本美篇的微信互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