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姐之(二)我的人生导师

上善若水SCM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装修房子时老听人们这样说:钱花在哪里,那里就好。人的精力何尝不是这样呢?精力花在那里,那里就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境遇。比如29年前,我,还有我的大姐有一份精力被花在了认真讲好一节课上,于是,我们讨论着讲好课的实质与意义所在。之后这种正能量就很顺其自然地把我带到了开始并没有想法,但越走越宽阔,越想尽情发挥自己能力的一条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我大学毕业后,和大姐在思想上才真正有了交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没有走远的记忆是,我和大姐同在段纯县直中学任教时,我坐在沙发上捏腔拿调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着两种发音:f和h、平舌音和翘舌音的严重不分让我的西山方言更具有“特色”;她则坐在我的右侧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微低着头笑着说:“普通话只是整节课中的一个点缀, 关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到方法的处理和学生的互动上。但是上课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你的精气神,二是说话要字正腔圆,落地有声!”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刚参加三年工作的我面对全县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强手,心里既渴望时光不再前行或者时光赶快跨过去,又渴望凭着自己实力去赢得县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直至今天,我仍然能全部还原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件事。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第一次在我带的班里试练胆量时, 那蹩脚的一开口也能让我笑场的普通话束缚并干扰着我的教学进度。在我看来,一方面,用本地方言讲课更能讲得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自己的“南腔北调"闹出笑话。但这次用普通话赛讲是一个基本要求。尽管和我默契度很高的学生们在努力和我互动着,但因为“生搬硬套”,让兴奋又紧张的我在上课一开始的几分钟就显得有点做作。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事先在心里已经作好准备,反馈我在课上试说普通话的大姐,在数九寒天,竟然站在教室外悄悄偷听完我的整节课,等我回到办公室后笑着对我说:“注意控制语速,速度放慢了,心情也就跟着放松了。你怕啥?你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与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你只要再练上几天,一定是最好的!”在赛讲之前一直挑我细节上的毛病,强化如何顺畅地导入、如何渗透教学思想、如何将漂亮的板书设计得独具匠心、如何紧扣教材精讲,给我做足了功夫打足了劲。事隔30年,大姐对她说过的话已没什么印象了,但我依然无法忘记,她对我的一遍遍的非常到位的指导、鼓励、放大优点、看轻不足又及时矫正和那么多次的赞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那时就渴望听到这些话,她那成人之美掷地有声的善言给了我马上就想要一较高下的力量,让我这颗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年轻上进的心在应该奋斗的年华里,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姐的教学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她对学生从来没有戳过一个手指头,但那种不怒自威的神态与对课本游刃有余的驾驭,足以让学生敬畏有加。记得最牢的是她的三句话:“老师的功夫在课下,学生的功夫在课上;讲桌上的书要少,心里头的书要多;手不离书,书不离手”。当她所教过的现在也将近知天命之年的学生,每每说起她上课不看课本就能说出哪个知识点在哪页上,而且能让学生心领神会点到为止的教法时脸上写满钦佩。我想,荡漾在他们心头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敬仰,更是一种振奋精神的力量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向她的思想靠拢。她的“做事要趁早!”、“工作是给自己干的!”成了我终身乃至我教育女儿的座右铭。要我在提高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些不打折扣极具智慧的及时导引点燃了我的激情!我自知在教学理念方法上知之甚少,却凭着一股执拗的意志,一种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责任感,一种我从身体到心灵不由自主地去琢磨怎样才能将教与学的效率最大化的乐教精神,勉力坚持了三十年。回想起来,让我在教学之路上举步顺坦,没有走过弯路,大姐对我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当我一字一句地在这里向大家轻描淡写地说着过往时,尽管对局外人来说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但对刚走入职场的我,真是一大幸事!和大姐四年的耳鬓厮磨中,让我逐渐走进了她,同时我们姐妹俩之间有了更深厚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另外一份特殊的情谊。之后我也用行动诠释了我对她的那份爱以及她对我的厚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以后,无意中说起当年我为参加比赛准备时的这段经历,我才知道大姐当时在教室外听到我说生硬的普通话时,由于不能适应,用手捂着嘴猫着腰克制着不让自己笑出声来。她笑得站立不稳的样子我能想像得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至今日,虽然我也有了不同于大姐的自己超越自己的精彩,但我依然无法与智慧的大姐比肩而立!大姐给予我的那一份份曾经不止一次支持我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的力量,蓄积在我心中,进而成为不为外人所知的永远的宝藏。说真的:有些追求在心外,而有些希冀只能在心里。我今生只想独享懂我的大姐对我的这份关爱!我只想在心底尊称她一声“孙老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