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总是另人喜悦又伴随着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顺顺利利,2020年6月5号,一个小小的生命悄然无声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生命,23周的出生胎龄,体重只有660克,仅有一瓶矿泉水那么重;像一个成人巴掌那么大。小石头出生时呼吸困难,全身松软,每分种仅有几十次微弱的心跳。这样的超早产儿,要存活,羸弱的小身体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抗争,闯过一道道生死难关。令人欣喜的是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NICU(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的救治与精心呵护下,仅660克的小石头活下来了。</p><p><br></p> <p class="ql-indent-1">妈妈给宝宝取名小石头,希望他能像石头一样坚强,能经受起大风大浪。出生后的石头被转入 NICU治疗,各个器官发育都极度不成熟,看着脑袋只有成人的拳头大小,胳膊不及成人指头粗细,身长大约巴掌长度,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面对这个“玻璃娃娃”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这场硬仗。</p><p><br></p> <p class="ql-indent-1">NICU主任冀湧说:“对超早产儿的救治犹如闯关,有可能经历呼吸衰竭、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关口,闯过一关或许还有更惊险的下一关,每做一个临床决策既要反复决策又必须当机立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br></p> <p class="ql-indent-1">小石头被安置在重点保护区,接受固定的医护团队的动态化的、精细化的、人文化的救治与护理。无论是有创操作的气管插管,留置脐动静脉、埋置PICC导管都有专业的人员一气呵成。亦或是皮肤护理,管路护理等都集中操作,尽量减少对小石头的打扰,同时也避免了感染的风险。</p><p><br></p> <p> 在NICU医护人员精心的照护下,随着治疗不断地推进,宝宝逐渐能够自主呼吸, 35天后小石头成功由有创呼吸机改为了无创呼吸机CPAP的治疗,随着吃奶量的增加,身体机能的逐渐完善,身上的各种管子也在循序渐进的往下撤,78天后氧疗方式又由无创CPAP改高流量,再到鼻导管吸氧,直至完全不需要氧疗。中间虽也曾经历病情反复,但一路披荆斩棘,终闯关成功。 </p><p><br></p> <p class="ql-indent-1">护理人员在给小家伙吃奶,他一口一口吃的认真我们亦一点一点的认真的喂,回想从早期的初乳口腔涂抹,继而管饲喂养再到经口喂养,小石头没有辜负我们付出的耐心和爱心。</p><p><br></p> <p class="ql-indent-1">渐渐脱离生命危险期的小石头开心的笑了。这天使般的笑容让我们觉得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p><p><br></p> <p class="ql-indent-1">90多天后,在NICU医护人员的安排下,小石头转入NICU家庭化病房,护理人员指导妈妈每天为小石头进行袋鼠式护理,促进宝宝病情的恢复及增进母子间的感情,让他早些感受妈妈的爱,同时也缓解妈妈思念孩子的焦虑感。</p><p><br></p> <p class="ql-indent-1">快出院时,护士长给小石头准备了蛋糕为他庆祝,所有参与他救治和护理的人员都到场了,我们用照片定格了这欢乐祥和的氛围。</p><p><br></p> <p class="ql-indent-1">9月29日,历时116天的共同努力,小石头终于出院了,出院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体重已有2675克,出院后将继续随访监测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祝愿小石头健健康康长大,一生平平安安。同时也为我们NICU的所有医护人员点赞。所有的努力不会完全白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对未来积累,相信这些积淀定会推动儿医事业的蓬勃发展。</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