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珠海會同村,坐標珠海金鼎凤凰山麓,一個因為偏僻而使得古跡和清幽都幸存下来的古村落。而在村里林林總總的古建筑當中最傳奇的,莫過于遺世獨立地矗立于村子外圍以西的棲霞仙館。</p><p class="ql-block"> 孤寂地在凤凰山下的樹林中佇立了一百多年的棲霞仙館是珠海三大古園林之一(另外两座是共樂園和梅溪牌坊),驚悚片《碟仙詭譚》的取景地 ,并且與北京朝内81号和河南封門村并稱三大鬼宅。曾經荒廢了半個多世纪的棲霞仙館,凋敗的模樣难免讓人產生联想,更何况它還拥有「鬼屋」的標配-一段纏綿悱測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段與棲霞仙館有關的爱情故事源于一個名中有霞字的女子。至於該仙館棲的是何霞,正史野史各執一詞。</p><p class="ql-block"> </p> <p>根據正史,時光回溯到清末民初年間,會同村走出的買辦家族後人-莫詠虞的原配夫人鄭玉霞,中日混血,小名叫阿霞。阿霞因厭倦和其他七房夫人争風吃醋的生活,從香港只身回到會同村吃斋念佛。只可惜郑氏紅颜薄命,病逝于1907年,據說是被山中毒草划傷离奇而死,終年37歲。在仙館庭院一個荒草叢生的角落裡,有鄭玉霞的大墓,50年代被毁,其坟墓輪廓形制,今日仍依稀可辨。</p><p> 為了讓亡妻的靈魂棲息,莫咏虞便决定在家鄉建造一座庭院:他花銀一千两,在會同村的瓦窖坡處買了三十亩果園,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破土兴建,其建筑材料全部由香港或海外運進,設置有夢香樓、念經堂、客廳和厨房等,建置了機電房、車庫、凉亭、假山、觀音池和種植名贵花木的庭園。庭園在两年後落成,命名為棲霞仙館。</p><p> 而在當地,還流傳着一個傳說。莫咏虞卧病在床之際喜歡上照料他、與正室同名的婢女阿霞,欲纳其為妾侍,阿霞借口終身不嫁,說你干脆給我修一座庵堂来清修吧。</p><p> 後来就有了棲霞仙館,首先到館内修行的是那位服侍莫咏虞的婢女阿霞,取法號為昌龍。随後又有四位莫府的婢女落髮為尼,分别叫昌華、昌義、昌明和昌球。年龄最大的是30岁的昌義,年紀最小的昌華有20歲。</p><p> 在仙館內莫咏虞雇來花工、更夫和電工主理日常事務,包吃包住包薪,并购置四亩良田給他們耕種蔬菜。每隔数月,莫老爷還特地从香港請来電影隊為女尼們放映電影丰富她們的文化生活。莫咏虞大多時間都住香港料理洋行船務業務,只有避暑、打斋時才回来小住,每次回來都召集亲朋好友相叙閒話家常,這里也是他交朋結友的私人會所。</p><p> 但故事還没結束。據說當時莫老爺从香港請過來一位陸姓叫阿荣的電工,人稱「电灯陸」,30岁左右,高大威猛。久而久之,阿荣居然與尼姑昌龍互生了情愫,而昌龍正是之前老爺想要纳為小妾的侍女阿霞。不到两年,阿荣阿霞便双双私奔离開棲霞仙館去了香港。由于没有電工的操作,發电機停止運作,整個會同村從此又回歸燈油火燭的歲月。</p><p> 1941年左右,日軍侵略香港,两人返回仙館避难,居然得到了莫老爺的原諒,允許他們在會同種菜為生。1945年日本投降後,二人再次返回香港,也許是感恩,還時常寄些東西回来。</p><p> 這一段傳聞并未被仙館官方證實過,所以就权當作野史来聽吧,不過我私下以為,如果以上属實的話,婢女阿霞不貪圖莫老爺的錢財,寧肯出家也不做妾,但當真正的愛情来了,又可以不顧世俗眼光抛弃一切遠走高飛,在那個年代也算是個奇女子了。</p><p> 對於棲霞仙館,莫氏後人的解读是:「棲」是讓愛妻的靈魂在此棲身,「霞」紀念其妻子玉霞,「仙館」則明确紀念堂之意。到底棲的「霞」是誰,莫氏後人与鄉中傳說各执一詞。如今我們隔着近百年的時光望去,已經很难去忖度當事人的心情和個中原由了。</p><p> 1944年日軍占据仙館作为陸軍醫院,把女尼和雇工尽數逐出。直至日軍投降,里面有价值的文物家私也已被洗劫一空,當時仅得女尼昌球、昌華以及两名花工返回,恢复青燈古卷、抱經拜佛到解放前夕。</p><p> 解放後地方政府没收了產權,相繼仙館又設過部隊駐地、學校和鐵釘廠,待到八十年代國家落實僑務政策才物歸原主,還回房主后裔所属。還房後仙館大門常年紧鎖,一直無人打理,由于經歷過太多磨难且年久失修,仙館早已失去往日風華,只余荒草萋萋、断墙烂壁,危在旦夕。時不時有些聽聞其過往歷史而前往窥探的好奇者,在翻墙一睹其過人高的荒草,空洞陰暗的門樓後,联想到這里原本是為了安放莫夫人的靈魂而建,加之又做过日軍醫院,以日本侵略者素来的暴虐嗜杀,不知有多少戰爭亡靈和冤魂飄落此處,不自覺便會覺得陰風陣陣,心中渗凉......</p><p> 2014年由方力申主演的一部惊悚片《碟仙詭譚》又在此取景,更加深了眾人对此地的畏惧感,于是鬼屋的傳聞便不逕而走。</p><p> 2013年,中珠澳三地莫氏联誼會通過各種渠道與在香港房主后裔取得联系,共同達成协議将棲霞仙館物業由中珠澳莫氏联誼會管理,投入巨資展開修复,歷時三年,2016年棲霞仙館终得以重新面世,供人們参觀重温當年的民國凤情。</p> <p> 出會同村南閘門,往西南方向行七百多米就可看到被綠蔭遮掩的黃色樓房和爬滿藤蔓的圍墻。</p> <p> 門樓(大鐘樓)是一座四層高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其構造獨特。首層為中式門樓,大門上方篆刻着「棲霞仙館」四個大字,呈现嶺南古建筑風格。顶端鐘樓建有圓弧形穹頂,如西式教堂一般。如今門樓已被政府部門列為不可移動文物。</p> <p> 如今要進入棲霞仙館的庭院,不能通過門樓,只有進入這個新開的大門了。</p> <p> 一進入庭院就可以看到一尊色彩斑斕的觀音像立在水池當中。觀音池位于夢香楼的右後侧。棲霞仙館算是莫家人行善积德之地了,日积月累,庄園里蕴含不少福氣,因此很多人認為莫家這個風水大宅里的觀音是很靈驗的,朝拜觀音,可以財丁两旺,平安吉祥。</p><p> 据悉莫家有一個傳統:成家後的男女開枝散葉前必来觀音池拜祭,待誕下子嗣,满月或百日再回庄園感謝觀音并大宴親友。說来也奇,凡来拜祭之人必得圆满,久而久之,仙館的觀音被誉為送子觀音,漸漸有了些知名度,時不時都會有些村民慕名前往朝拜。</p> <p> 進園後再回首,門樓(大鐘樓)呈現出的另一面。此楼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是一座四層高的西方教堂式大門樓,頂端圆形悬挂的大鐘亭子做成了希腊奖杯的樣式。在綠樹的襯映下,灰黑色墙面的門樓愈加具有一種時代的滄桑感。</p> <p> 大門右側的建築曾是仙館的機電房。棲霞仙館也是珠海最早通電的地方,電機房建造于民國十一年(1922年),當年莫咏虞从德國購進一台柴油發電機,幾經周折,經香港再運回棲霞仙館装置發電,供園林和會同村民使用。當年棲霞仙館周邊燈火通明,為丰富文化娛樂生活,還購置了一套電影設备,周邊村民使用電燈和看電影的歷史,比省城廣州還要早,因而會同村有小澳門之稱。</p> <p> 一棵大榕樹盘距于機電房周圍将其紧紧包裹,樹中有屋,屋外有樹,因為有了樹的守護,将一座普通的機電房襯托得更加有韻味了。其實在廣東經常會見到這種榕樹與老屋生于一體的情况,那些遒勁的根枝滋意地生長出各種形状,這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人們留下的寶貴傑作。</p> <p> 鐘楼正对面,便是仙館的主體-夢香樓,此樓也建于1910年。這幢两層中式骑樓的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模仿香港太古洋行而建造,地上鋪設的是當年從意大利進口的印花地磚。</p><p> 早年間,一楼正廳是斋堂,安放有佛像、香爐、經書、字画等,右厢是四間禅房,也是女尼們修身念經的住所。樓上右侧为莫咏虞寝室,左側為客房。整座夢香樓就是一座斋堂,每天青燈古卷,香煙繚繞,木鱼聲聲,如禪院一般。</p> <p> 踏上經過修復的中式樓梯進入夢香樓的二樓。</p> <p> 步入這間房間,有一種夢幻感,好像進入了一個時代塵封的空間。古早的家俱、飾品和燈具雖然色彩斑駁,仍不失那個年代的奢華感。</p> <p> 這盞幸存下來的精致歐式吊燈是多年前的舶來品。柔柔的燈光依舊散發出迷幻的魅力。</p> <p>外廊連續的拱券,透着一股南歐氣息。</p> <p> 從二樓外廊拱窗眺望這座四層樓高的西式鐘樓式的門樓,追想昔日的榮光,如今的荒寂,总使人迷离與悵然。</p> <p> 本着修舊如舊的原則,地磚在修繕時能够保留的全部被保留下来。這浅藍色伊斯蘭風格拼花地磚就是棲霞仙館原有的地磚,當年莫咏虞专門從意大利買来。花紋细腻柔美,非常漂亮。</p> <p> 歐式的拱型門廊透過陽光在鑲花地磚上投下一波一波迷离的影子。</p> <p> 二樓有一個露台,過去踏上這架鐵梯可以登上屋頂。</p> <p>清燈孤影,寂寥之極!</p> <p> 在露臺遠眺園內景色,古樹森森,芳草萋萋,園內弥漫着一片靜寂的詩意。</p> <p> 古樹掩映之下的舊樓是最好看的:墙面的斑駁與樹影的斑駁相互交織,渾然一體,愈加散发出一種歐洲古堡的氣質。</p><p> 逛完夢香樓,只有一個感受:外表也許修复如舊,但内里却已面目全非,鲜有當年的印迹了。</p> <p> 除了園中建筑,古樹亦為一大看点。園林中大多是具有上百年樹龄的老樹,據說每個樹種都是成對栽種,以寓意百年好合,真心覺得莫老爺天生就是個浪漫多情之人。</p><p> 園內超過百年的古樹還有凤凰木、洋紫荆、荷花玉蘭、人面子、菩提、楊桃、樟樹、雞蛋花、古荔枝、古榕等。</p> <p> 這棵長竿子樣的樹是假槟榔,高约25米。據說從台灣引進,有150多年歷史,是廣東現存可查最古老的假槟榔。以珠海這種經常被臺風肆虐的城市来講,那麼高的樹能存活到現在,完全是個奇迹!</p> <p> 園內的古樹基本都緾满了鐵皮石斛,據說全園长在樹上的鐵皮石斛大概有三十萬棵,培養石斛能產生經濟收入,以園養園,同時還能對古樹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古樹加上石斛,也算是相得益彰了。</p> <p> 園林内還建有風格迥異的凉亭,分别代表中國、印度和日本的建筑風格。</p><p>這座啖枝亭原是戶外泡亭。每當夏日,莫老爺叫人打來清凉的井水,放到池中泡澡,享受清凉的同時,又品嘗荔枝的美味,故此亭被稱為「啖枝亭」。</p> <p>如今的啖枝亭成了一家私房菜館。</p> <p>中式亭名叫蘭亭,是一個綠色琉璃瓦重檐尖頂的六角亭,因亭邊種有荷花玉蘭而得名,逢花开時莫老爺便在此亭邊賞花邊品味南美咖啡。</p> <p> 莫夫人鄭玉霞的母親是日本人,鄭玉霞在日本度過了她的童年和學生時代。因此建造了這座日式風格的茅亭。</p><p> 園中原來還有一座印度式風格的凉亭,因年代久遠而倒塌了。</p> <p> 當我們每到一個旅游地點時,并不仅仅是為了满足一時的視覺享受,更重要的是,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比如莫老爺的多情,玉霞的悲情,阿霞的專情;亦或是仙館歷尽滄桑的歷史,當今人為了維護古迹做出的努力......这麼一看,棲霞仙館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但如果你仅仅是冲着它是珠海三大古園林之一而来,单純為了看景而看景,可能满意度并不一定高,因為通常古老庄園真正迷人之處,更多地在于它背後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