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千里杀将

姜发挥

<p>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p><p>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p><p>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p><p>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的收尾文字,译成现代文,可以这么说:</p><p> 施行非常规的奖赏,发布不同于日常时期的命令,指挥和统领部队广大指战员,这样,才会使大部队如同一个人这么协同。给部队下达作战命令,不一定告知他们细底情况,将部队作战有利的情况讲明白,而对部队有害的情况,就不一定要告知。</p><p> 将部队投放到危险的死亡之地,然后才能图生存,将部队陷于死地,然后才能起死回生。全军部队深陷于危险境地,这样,才能使我军掌握胜败。</p><p> 所以,部队作战这件事,就在于假装顺着敌方的作战意图,然后集中一个方向发力,长驱直入千里,捕杀敌方主将,这就是用巧妙的办法能够成功解决军事上的实际问题。</p> <p>  上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是破釜沉舟、极地反击;三是擒贼擒王。</p><p> 无法之赏,无政之令。在某些特殊的战争环境中,突破常规,敢于面对各种挑战,也是一种战争艺术。名和利,是看得见的,古代战争中在关键时刻,部队的高级领导人会战前允诺各种名和利,从而促成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升。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化,部队战士的需求也在变化,一些精神上的需求,革命的英雄主义,还是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等。</p><p> 破釜沉舟,人为将我们的部队置身于极地,然后再来一个极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快,人就是这样,安安稳稳的,温水煮青蛙,人就会退化。部队也是人组成的,也有这个特性。</p><p> 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一看就是一出好戏。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门艺术。看透了敌方的意图,假装我方没有识破,并且顺着敌方意图去诱使敌方,再伺机采取集中发力,实施斩首行动或者攻击关键目标。目标</p> <p>  放在今天的环境,对上述三个观点,如何借鉴。</p><p> 一旦战争打响,如何激励部队干部战士。有关重赏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只是放在物质上,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立功受奖是一个方向,同时,也要在国家层面崇敬英雄的氛围。</p><p> 一旦投入战争,如何来争取胜利。有关部队战斗力的问题,我们始终要有底线思维,要有危机意识。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环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洋务运动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被迫中断,就是一个生动案例。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历史进程的战略角度去思考,一旦发生战争,必须要取得胜利。</p><p> 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在这篇文章中也提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也就是说将计就计,实施远程的“斩首行动”行动。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我们有必要深度研究这种战术和战法,在特殊情况下,果断使用,做到减少损失和收益良多。</p><p> 纸上谈兵,也很有乐趣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