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是我们开启重庆珊瑚中学交流学习之旅的第五天。今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重庆珊瑚中学的步行街校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活动。 <p>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真诚地悦纳自己》,分别由来自珊瑚中学的李廷黎老师和来自十一中文德学校的王婷婷老师为我们授课。</p> 珊瑚中学的李廷黎老师以《嘿!特别的黑点》为题,引起学生兴趣,在上课前与同学们进行心理课课堂约定,具有浓厚的心理课色彩。 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白纸上的黑点给你带来的感觉,你会如何处理它等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挖掘内心真实感受。 团体转换阶段的最后一步,将白纸和黑点分别转化为自己和自己身上的某些特点,将讨论方向转为学生自身,引发学生自我觉知和思考。 画一画阶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特别的点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点的大小和形状都不限。 画完后根据学生所画点的大小及个数将大团体分为了几个小的团体,运用了社会测量学的方法,凝聚团体动力。 <p> 组内讨论后,限时两分钟,将点变成一幅画。</p> 同学们经过组内讨论及自己的绘画,分享的故事十分精彩,有的同学将点变为气球,希望它可以承载着自己的坏脾气飞上天空;有的同学把点变为杂货铺,并感谢它的存在,因为有它,所以自己能有地方放置这些负面情绪;有的同学把点扩大变成黑洞,在黑洞周围画满了笑脸,这代表虽然可能一辈子都要和这些不能接纳的点共处,但自己依旧非常努力地让笑脸围绕它。 最后,李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伤痕实验,引出“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眼光看待你的”这句格言。帮助同学们回忆将点变画的过程,让他们体会此过程中的掌控感及完成画后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的动力。 十一中文德学校的王老师在课前同样跟同学们做了一个课堂小约定,并通过“班长说”的热身活动,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展开对自我的探究。 随后,通过让学生分享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的活动,使学生更深层次思考“我”的内涵。 最后,王老师让同学们都为自己画个像,并将刚才讨论的心情、发现、想法用一句话写在纸上,通过对自画像的分享及解析收获团体的认可和鼓励,让学生更有勇气探究自我。 王老师在课堂全程都采用了“如果你和他一样,那么请你拍拍板子”的规则,让每一位同学发言时都能得到团体的回应,这也是我认为本节课的巧思所在。 初一学生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状态中,在新环境中,容易被“不够好”影响,从而带来不安和压力;另外他们对待“不好”的处理方式简单又直接,有的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甚至毁灭性。因此,通过心理团辅,辅助绘画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局限,发掘自身优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去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