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旧事之四:大余中学第六任校长张广鸿的余中情结

如境

<p>大余中学的历史变迁</p><p>大余中学创办于民国12年,即1923年8月,迄今已经有97年历史。建国后,尤其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大余中学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提升,1978年被列为县重点中学。</p><p>大余中学旧址原在县治老城东门外原南安府立章水中学堂,1936年12月,粤军余汉谋部因“两广事变”撤离大余南安,经当时校长向上争取,大余中学整校迁入水城泰山门内粤军第一军军部营房,就形成了现在的样子。</p> <p>大余中学的前身为“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曾于1927年10月改名为“江西省第十三中学”,1935年5月又改名为“江西省立大余初级简易化工工业科职业学校”。1936年8月,重新设立中学,复招初中班,改名为“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1941年开始增设高中部,更名为“江西省立大余中学”。</p><p>建国后,大余县初级中学和大余中学合并,更名为“江西省大余县联合中学”,1952年,高中部迁走至新珠村下东坑牛孜石,又更回原名“江西省立初级中学”。1957年,因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复办高中部,改名为“江西省大余中学”。1968年11月,因文化大革命强制要求,大余中学被摘牌并入“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9月,根据中央文革精神,原大余中学与共大分离,改名为“大余南安五.七中学”,同年12月,学校被大余县化工厂造反派工宣队占领,改名为“大余县化工厂五.七中学”。大余中学学校校名先后改名14次,学校也在历次社会动荡中艰难成长壮大。</p> <p>大余中学首任校长为李景飞,解放前最辉煌时期为第六任校长张广鸿时期。张广鸿在大余中学当任了十年校长,因治校严谨,成绩卓越,在1941年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授予省模范中学荣誉称号。</p><p>建国后,经历任校长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大余中学办学成绩大有起色。1978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84年9月在大余中学召开了全省生物园建设经验交流会。1986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文明学校。1994年11月被赣州地委、行署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8月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9年12月被省体委、省教委授予“全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00年被省教育厅、省环保厅授予“绿色学校”。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度优生培养先进学校。2010年12月获赣州市十一五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学校。2011年一月获全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p> <p>张广鸿的余中情结</p><p>张广鸿(1894——1954年),字芷宾,赣州市人,民国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以品学兼优见重于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被聘为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后因父亲病重回赣州侍奉离校,就任于江西省立第三中学教务主任。</p> <p>1933年7月,张广鸿应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邀请,出任江西省立第十三中学(大余中学)校长,为大余中学第六任校长。解放前夕,他独力主持知行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赣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1954年病逝,享年60周岁。</p> <p>张广鸿深受民国著名校长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陶行知四位学者兼教育家的影响,立志发蒙振聩,以培育青年为己任,虽遇种种挫折,不改初衷,不忘教书育人之初心,是民国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赣南三大著名教育工作者之一。</p><p>张校长主持大余中学校政长达10年,办学成绩卓著。首先是想尽办法说服余汉谋拨付留在水城泰山门内的兵营作为新校舍,并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加以修缮。自此以后,大余中学才办成了校园宽广,校舍整齐,环境优雅的一所比较象样的中学;其次是勤俭节约,涓滴聚积,说服余汉谋从大余钨砂税中提取教育附加费,几年内购买了大批图书、仪器,在当时赣南所有中学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三是以“诚”为校训提倡“诚实为人处世,诚实研究学问,诚实对待事业”。他不但以此教人,而且以此律已,如聘任教师从不任人唯亲,师生有过错,他坚持耐心开导,个别有困难则尽量想办法帮助解决等等。</p><p>由于张校长能够以“诚”待人,以“诚”处事,因而能够团结师生,一致奋斗,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几年间就被评为全省模范中学,教学质量蜚声省内外,邻近各县倾慕而来学者络绎不绝,培育人才之多,有口皆碑。</p> <p>当时正是全国抗日战争之时,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敌手,张校长义愤填膺,毅然从余汉谋处聘请来军事教官,对全校初中二年级以上学生进行军训,以备一旦国家相召,即可拿起武器投笔从戎,捍卫疆土。暑假期间,他还组织学生宣传队深入崇义、上犹及大余各圩镇进行抗日宣传,号召大家向松沪会战中英勇牺牲的本县英雄张永吉学习,唤起国人抗日意志,共同抵抗侵略。</p><p>南昌沦陷时,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搬迁,无人兼顾学校经费,张校长竟然变卖自家家产以资学校办学经费。1943年,他调任赣州知行中学校长时,把外界捐给他个人的大批物资和现金捐献给后任校长。全校师生为之感动,以其移交的现金修建了一座新的办公大楼,以张广鸿的字命名为“芷宾楼”,并刻铭于石以资纪念。</p><p>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余中学日新月异,莘莘学子成绩斐然,老校门大樟树下的“芷宾楼”卧石静静的见证着一辈又一辈的荣耀,铸造着一代又一代的辉煌!</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ffquc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庾岭旧事之二:苏学士狂草赋《南安军学记》(下篇)</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77gje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庾岭旧事之二:苏学士狂草赋《南安军学记》(中篇)</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3shug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庾岭旧事之二:苏学士狂草赋《南安军学记》(上篇)</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5ki9a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庾岭旧事之一:苏东坡老茶庵怀旧</a></p>